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州之秘》 >> 正文内容

泾州之秘之--泾川半月游六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 点击数:
    回头再去飞云。追寻十多年前消逝的东高寺。此寺有一古柏,几人搂不过来.长在枯井的半井壁上,乃泾川八景之一,而东高寺更是一景,有百座庙宇,建筑品位极高,雕梁画栋,属泾川著名寺院之一,可惜今日不存。而飞云境内的树木却在全省有名,全国也有名,满沟皆树,人不可轻易出入,此乡是泾川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的发祥地,五十年代即动工,受过国务院奖励。
    因看树木,来到地处高平乡西的县官山林场,惊叹造化的神奇,但这里的造化是人。在西北,黄土厚厚的秃山随处可见,唯此处如天外来客,满山的泡桐,第二代第三代已成材,洋槐将沟罩满,山上沟里看不见黄土,豹子狐狼又回归山林。层层梯田里,苹果有,核桃有,梨也有,苹果香甜,水分充足,口感丰富,密封入黄土窑洞,来年五月不变色变味。官山是十几年前,全县人用十天时间改建成的,平了所有的地,修通加宽了所有的路,栽满了树木,如今这里整个呈现出森林气息,强烈地对比着十里八里之外不多草木的景观。在这里,可以吃满腹的水果与山果,在这里可以买到运不走的木材。泾川全县的苹果园已建成十多万亩,花开得繁,结果进入盛期,果园还在增多,仅果园将给泾川每年挣回一个亿两个亿,是泾川支柱产业之一。而山区果园建设,官山是发祥地,一年矮化,三年挂果,五年亩产二千斤,便是二千元。
    黄家铺是高平乡分出去的,农民用地膜大棚种菜,育苗移栽,效益与川道等同,先是一户,再是数户,发展至数村,塬和川没了气候的差异。下土桥大弯急坡相接的罗汉洞坡,思绪沉淀飘浮,泾川至少有两大特征:川道开发早,文物古迹多,两座古城堡、五座石窟全在川里。南北二塬都是平平的耕地,出粮食也出纯朴进步的民风,是陇东粮仓的仓底。二是红河川、黑河川窄小路隘.外人多不入,本地人多不出,相对封闭,完好无损的将古风保留了下来,见人让吃让住,见生人似有胆怯,不说一句过头话,以农为本,兼营牧副。塬上人肯开化,窍门多,会来事,办事不一竿子插到底,塬上交通便利,商事繁盛,农业只用一半精力去干。再次进入泾河川,泾川的烙印已深深地打在身心,人显土气,睑不亮了,能睡烙炕,栽倒就可进入梦乡,吃八碗长面肚子不涨,听秦腔可以入耳,不吃米饭也可以,学会了许多近似普通话的泾川话,人已是地地道道的泾川人了。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