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州之秘》 >> 正文内容

泾州之秘之--泾川半月游三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 点击数:

  觅史探古,步步思索,拜谒了唐代重镇长武城遗址,参观了北魏太山寺石窟.耳畔响起隆隆机声,现代化的工业气息扑面而来,一辆一辆汽车印着“长庆油田”的门徽,长庆桥便到了。长庆侨,因是泾河上一座著名的桥,长庆油田之名便取其意。如今的长庆侨,高楼林立。打扮时髦的外地人一批又一批的出现,买菜的,闲逛的,与当地农人生活形成强烈对比,也和夸父峰下的物探办事处一样,智人化石出土之地,也是长庆油田的发祥地,最古老的地方必须有最现代化的建设和建设者,这成了不是规律的规律,历史反差不以人的意志而选择而存在。

  横贯泾川全景的行程已经走完,再往东就是庆阳地区宁县的地盘,在泾川境内的第五条河蒲河边洗了洗手,一定要打道西上去看红河。泾川的五条河流中,泾河居一,讷河居二,黑河、红河、蒲河难分高下。红河却有较高的知名度。

  泾河在这里更加宽阔厚重,水沿崖挖出很深很悬的吃水线,过去长年有船.靠桨摆渡,是沟通泾川南北二原及庆阳的交通要道。红河在当代中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因为电影《红河激浪》尽拍了这里的地貌,柏原的《红河畔的土庄》,张俊彪的《红河丹心》。写了这里惊心动魄的故事。平时,红河如宽宽的沟河一般,红河川便为天下最窄的川道之一,川如沟,有的地段的两面山崖,隐隐约约要和在一起,抬眼望天,是一溜溜带状的蓝色,一台一台的川地,比水高出许多,一个村离一个村很远,进村须上一大段坡,人家多住在坪上,依山而凿土窑,生人首次进去,想马上逃走,不走,这土窑什么支撑也无,马上就坍塌了,这沟立即就和了。石崖上凿出一架子车只可通过的路。路上,是齐齐的石崖,路下,是滔滔的水声,久久不见一个人影,人都在山洼村落忙着营生。汽车是通的,一会儿一辆,一会儿一辆。如果钻进小极小极的沟,便感到神秘极了,什么人都管不上你,你想做什么都可以。但有一点,就是河最小,却给人河最宽水最深的印象,是一种黄河源头普遍存在的神秘气氛。山不高,却给人山大得永远走不遍的气势。喊一声,崖娃娃立刻跟着你回应。你喊一二三四.它喊一二三四,你喊你你你,它喊你你你。保持了原始风味的民歌、唢呐声从崖下边一声一声传出,充满极其原始、纯朴、野性的优美,泾川民歌大多数在此原封不动的保存着。放羊的,耕地的,时时就从山背后唱着出来。细细辨解,陕北民歌、山西民歌、陇东民歌似乎一慨由此发源。在这里你能体验到山高皇帝远的静寂,从山豁豁里望去,如从隧道里看见仙境一般,能一点一点看见泾河川的一马平川,林木葱茏。眼前是一个一个馒头型的山,山连着山,峁套着峁,山上梯田层层叠叠,梯田一直开向山顶,山顶上有场园大的一块平地,往往就垛着一个麦草垛,放着一个石碌碡。想:修长城难,举世惊叹其工程浩大,而又谁知以此为模式的北方梯田,是什么人用什么工具,在什么朝代修垦的?修梯田用了多少工,有多少人参与,修成的梯田有多少亩,多少条?我敢说,这是比长城工程巨大的工程,是世界上又一项浩大无比的工程,这些开拓者们,以何等惊人的精神和气力,为梯田而生,为梯田而死,体验尽了未告诉我们的生生死死,欢欢乐乐。可以说,中国的改土工程是从古代就开始的,那时候的英雄,是那时候真正的英雄,需要忍耐何等寂寞,需要有何等的气魄、心血和毅力,他们是愚公的弟见。

  从河里过去,从河中过来,站在洼里,沟那边的洼似乎伸手可触。咩咩着的山羊、绵羊,一群一群悠闲的吃草。进了人家拉起家常,方知川窄水浅人少村小,也同样出举人、出英雄、出模范、出大学生。甘肃当代作家柏原,以《天桥崾岘》、《红河畔的土庄》、《喊会》等陇东系列小说,名扬中国文坛,他小说中的真实原貌就在这里。人蹲在山嘴嘴上喊话,显示了胜过骑车怛坡用BP机呼叫的智慧。这里的地方文化特色,引起国人的浓厚兴趣,不亚于贾平凹的《商州初录》。

  到了红河乡政府所在地,恰巧不逢集日,镇子不大.便不久留,却见了一座奇特的桥,这是泾川一景。但见河两边吊出悬而又悬的石嘴,只差一步之遥,就是形不成天然石桥,红河水在石崖上刻下深深的涛痕,让人知道这里流过多么凶猛的水,水又流了百年千年。传说远古时,两块石头正往一块长,拾粪的农人见了大惊,脱口而喊:长住了!长住了!农人一喊,天机泄露,石头不长了,也就留下这千古遗憾,据说是泾河龙王施了法术,给红河.人造福修桥,终了还是留下了一步之距,后人称此桥为龙王桥。

  向红河川的深处走去,镇原泾川两县人家成了邻居。川里的水声不大,天地之间没有刺耳的噪音,听起来,什么声音也无,好像这里人正在开会、上课。忽而又一个一个人从庄子里走出来,到舅家去,到姑家娘家去,他们的亲戚多半都在原上。相对来说,这里是泾川县乃至陇东地区保持水土风俗原貌最完整的地方,但不贫穷。地理位置限制了这里人大步疾行的潇洒,他们为何不搬到原上去住?人人会说这里是老根,不能丢,上到原上,人称外来户,心还总操在山里堋5里生的人爱哪里,人之本性,如树木不可移。实际上,是祖先开垦出这么整齐这么宽泛的梯田、土地,弃之可惜,荒之有罪,谁爱那么做呢?不过,这里的交通还是发达的,本县公路一直通达荔堡原、庆阳,还有数不清的割草运粮的山路,条条道路通川原。

  不知不觉,不搭汽车,突然就上原了,原与山川大不一样,四面的风有力地过滤了人的全身,只这猝然一凉,使你牢牢地记住了进入另一地貌的滋味。原的四周,全是红河乡里普遍见到的山崖,原顶上却平坦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那么一眼望不到边,一块一块是地,一块一块还是地。谁也不愿绕着原边走,丈量这原到底有多宽,有多长。原也成了天下的代称,成了平坦的王国,树一行一行的,果园一簇一簇的,庄子一副接着一副,炊烟成柱形又连成地平线上的蓝色。一辆辆加重自行车上,带着人,带着物,带人是男人带女人,女人也带男人,物是男人女人都带,一个加速前进,一个轻盈如飞,一个簌的。一个忽的,反正扔下了你。远远望去,一个城镇就在眼前,但走了半天.城镇还在眼前,便是荔堡到了。

  看人家穷富,看文化高低,先看庄子,而荔堡的庄子,其楼房、箍窑、门楼、土墙,组成典型的陇东四合院,屋瓦青幽幽的,阳光一照,放射出一种紫气,一种冉冉上升的富庶之气。进了荔堡街,正是集日,荔堡集自古是泾川四大集之一,这里通庆阳、宁县、镇原、泾川数县,这里又是一个独立的原面,由红河、蒲河、泾河分割而成。泾川镇原两县人,一隔一居住,一墙之隔的家院里,谈着两村两乡两县两个地区的生产生活内容。集上正办交流会,西安三艺社在这里大唱其秦腔。街上有多少人,很难计算清楚,往回走的,往来走的,上的,下的,空手的,负重的,人挨着人:人涌着人。吃的东西,以猪头肉、豆腐、牛肉驴肉为最多,价格此城市里便宜一半。荔堡更有国家级名菜金钱肉,乃大补之物,可登大雅之堂的雅食,国人不论级别,谁不稀罕,谁不千里百里赶来吃一次,买一包,批发包销,而办到这件事,却是不容易的。还有羊肉泡、绘面片、炒面、凉粉、恰路、麻花、油饼,上市的与没上市的近百种小吃,摆满街道两旁。大铁锅支在土炉上,汤沸腾着,油汪汪的汤油漂在一边,葱花芫荽扔进去,香得满街人如同吃一碗羊肉,成千上万的赶集人,人人都嗅着同一种香味,管你吃不吃,鼻子的嗅福是享受够了。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