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随笔记事 >> 正文内容

中国地理标志·平凉金果〔电视片撰稿〕

2010年04月03日 来源:原创 点击数: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512窟龛的规模,南石窟寺七佛传达的大气、大度,来自于泾州当时的文明、富庶、智慧高度。泾川百里石窟长廊,是一百里原生形态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出入着物质财富,更传送着文化,出入着科学技术。苹果的接穗,就是科学技术的象征,接穗是丝绸之路上出入频繁的技术符号。

  疏花,最原始的果业技术,从北魏至今,仍在坚持。

  嫁接,最伟大的果树技术,北魏时代广泛推广,至今仍在坚持。

  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技术呢?机械化、自动化、程序化、数字化,至目前还不能取代手工嫁接、疏花、疏果。

  平凉金果,来自于平凉精神,就是坚持精神,苦干精神,科学精神。

  嫁接,包容了科学、技术的全部内涵。嫁接,以自我生命之本,与适应当地变化的条件粘接捆绑一起,长出新的生命,这生命发生变化,便结出有永恒意义的正果。

  嫁接,把西王母、伏羲、黄帝、广成子、佛教,把崆峒山、西王母宫、南石窟寺、古城纪城传承的生存文化与现代数字时代发展的关系全部演绎了。

  南石窟寺2700立方空间的石头分离 、浮雕、佛像,是从上至下完成的,是凭感觉完成雕像的比例谐调,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这是北魏时代平凉人的智慧。

  嫁接等一系列园艺是凭感觉用双手以流水线的速度完成的,果农的大脑和双手即全身心的能力似乎也程序化了。

  嫁接、疏花、疏果,在汉代的泾州就出现了,它不亚于水技术、火技术、光技术、风技术的出现。直至今天,机械化、数字化,还不能代替,还是手工,果农却是个个无师自通。而嫁接,是二千多年间在平凉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技术革命,嫁接也正是平凉金果、人类果业的核心技术,诚如数字技术的芯片。

  平凉金果的造化,来自嫁接技术。嫁接,这是最早的“改革”之举。

  在中国、泾川、平凉的根上,接上引进的接穗,这又是最早的“开放”。

  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增加苗木数量。

  南宋韩彦直赞美嫁接技术的神妙时称“人力之有参于造化每如此。”

  人文、自然,造就了一方水土的地理性格,也就是人的性格。

  平凉人的性格,首先是凝聚力。

  在世界五大文明中,惟有黄帝为代表而出现的中华文明未曾中断,她很顽强,有很大的包容性,久经磨难,愈挫愈奋,从不溃散。这些最原始的精神实质,实际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正是这些原始的精神营养,才养育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平凉,凝聚力的时代特征是全市果农把智慧和技巧凝聚成了一股气,久经磨难,是耐得住十年九旱的气候对人的考验,这在静宁表现得更为突出。

  其次是坚持。

  《庄子·在宥》记载:黄帝第一次在崆峒山问广成子治天下(生存)之道。第二次去问广成子治身(养生、生命)之道。问道的核心话语是: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

  至道的精微之处是渺远的,只要能够守住精神而归于沉静,形体上也就自然而然的正了。一定要保持绝对安宁,内心才能够清静。

  平凉的果农在无边无际的果林里,在终生走不出去的甜蜜的世界里,守住精神而归于沉静,个个保持了绝对安宁,内心达到了清静。在嫁接、疏花、疏果、套袋、转果、摘叶等24项“单果管理”的工序、在重复几十万次的手工实施技术的细节中,靠的是物我两忘,与世无争,守住精神,归于沉静,保持了绝对安宁,内心达到了清静。这才是能坚持的原力。

  平凉人的性格,扑面而来的表见是厚道,厚如100多米黄土,道是大道如青天 。厚道就是忠厚,首先是忠诚,对生命、对造化的忠诚,人不哄地,地不哄人。

  愈是产生丰硕神话之地,人愈信奉现实。

  伏羲构建的人伦秩序,西王母文化中的善恶秩序,广成子的超脱(无为),黄帝建立的道德秩序,都是厚道性格的源头。

  性格还有:苦,勤苦,勤苦是日出日落,不闲一分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静宁人吃苦是闻名于世的,从教育讲,学生苦学,老师苦教,宁可苦学,决不苦等,更不苦熬,静宁是中国有名的教育大县,仅改革开放后考出的大学生有 名。泾川教育综合排名也跃居于全市第一。

  静宁、泾川果农和学子、教师一样,在果园里苦干,决不苦熬。

  苦干又是掌握科学技术,从远古野生到人工栽培,从汉代起嫁接、疏果,到今日套袋,用的是伏羲、黄帝、西王母启迪、遗传的智慧、技巧。不仅是苦洒汗水。

  这就是平凉的地理性格。

  进入当代,神话成了历史,历史成了文化,文化成了智慧,智慧成了技术,技术成就了金果,金果成就了地理标志。

  在以物质文本传承的平凉地理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金果的渊薮:

  泾川北魏南石窟寺窟顶,北魏的菩提树赫然在目。

  泾川回山西王母大殿壁画上、西王母侍者塑像的手中,蟠桃如真。东王公大殿塑像中,红枣如真。

  西王母回屋浮雕上,蟠桃又一次出现。

  泾川王母宫石窟外阁楼板对上,有明代陕西巡按薛纲写的诗句:瑶草变成芳草绿,蟠桃让于野桃红。后人加上了“冬尽春始,日转星移”。

  西王母神话中的瑶草,已变成今日泾川37.13%的人工森林覆盖率,西王母神话中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实,三千年一成熟的蟠桃,早已成为泾川的野桃红,野桃就是《诗经》时代的人工种植的桃子,到了21世纪初,蟠桃让于苹果红,是平凉金果的真实神话,正如西王母神话中奔月的嫦娥变成了今日中国航天器“嫦娥一号”的真实。

  在泾川14个乡镇中,11个乡镇的18个自然村名以果而名:

  城关:枣园、核桃湾;王村:核桃树湾;党原:桃树湾;玉都:杏树台、杏树湾、枣卜湾、刘桃家;泾明:枣树洼;罗汉洞:枣沟、杏坡山;汭丰:枣林子;高平:瓜嘴子、杏树湾;太平:核桃湾;张老寺:桃树硷;梁河:梨洼里;红河:梨树湾。

  自古,平凉一带用水果做的小吃有:

  枣月饼,枣锅塌塌、枣锥巴;核桃月饼、核桃饺子;蒸椒梨、蒸鲜枣;柿子炒面(做柿饼剔除的柿皮晒干加炒熟的少许豆或玉米混合磨成面粉即吃,状如一碗红辣椒面)。

  近十几年,有拔丝苹果、苹果月饼、苹果包子、苹果锅塌塌。

  1972年10月22日,时任国务院外贸办公室主任的王震,在平凉地区购销站视察,他仔细参观了购销站举办的“平凉地区土、特产品和畜产品外贸出口展览”,并亲口品尝了平凉出产的核桃、梨、苹果等,王震说:

  “听说,泾川梨很好,为什么不组织出口?”业务科长李振回答:“泾川梨个大、色泽好,但皮厚,味酸,曾经组织过出口,就是打不出去。”

  王震在当时知道泾川梨很好,这是泾川水果从古至今有名的证明。当时的皮厚,味酸,正是泾川梨的个性。在今天,人们吃多了皮太薄、味太甜的水果,可能正喜欢皮厚、味酸的水果。

  清代官员姚孟昱《王母宫四首》诗,一语点清了泾川回山的地理坐标。

  “泾川渺渺接昆溟,王母宫开此地灵。门控千峰环紫翠,窗虚四壁闪丹青。瑶桃日暖西鸾影,苍柏风高坠鹤翎。”

  清代官员谢少南《谒王母宫》:“往日回中道,犹存王母祠。百留千尺树,桃忆万年枝。汭曲瑶池衍,泾山悬圃移。”

  清代官员蓝伟《登高峰寺》诗:

  “一川红杏开春早,二月苍生过雨残。”

  清乾隆泾州知州、进士张延福描写今日飞云乡自然景观《古柏垂青》诗:“团团翠盖摇晴烟,十丈凌云侵碧玉。桃李东园一片春,春来春去几回绿。”

  清乾隆关西道武全文《秋月登回中谒王母》诗云:“桃实何须方外熟,泾干咫尺是瑶台。”

  清乾隆官员曾士毅《过王母宫》诗云:“好从泾汭通瑶沼,笑摘灵桃满袖归。”

  当代泾川楹联家马龙图1998年为泾川果交会撰联:

  珍品产仙乡,欣山多名果,川富优黎,千顷笑迎春,资厚源丰称大县,

  古城开盛会,看市积黄金,场堆白玉,万人争献颂,天欢地喜待嘉宾。

  除了文献、古迹、地名、食谱有果,泾川今日至少还有三处大型的建于明清两代的而枝头果实累累的“文物果园”,就像还在努力出酒的泸州老窖的明代酒窖。

  罗汉洞乡的丈八寺、张姚、土堑坳、挽头坪等村的柿园达5000多亩,3万多棵,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有2000多棵,最高龄者在400年以上。这些始植于明代的柿园,仍然叶片肥硕,葳葳蕤蕤,诚如老干凝烟肌带绿,红果映日显丹姿。它们既能甜情密意地造福乡里,又是稀罕的大规模的“中华古树名木林”。是中国以干旱而闻名于世的黄土高原上的生态观光名景。

  城关镇东庵村有个自然村村名叫枣园,上万棵枣树分布在一社、二社、三社的千多亩坪地上,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有180多棵,200年以上的也不稀有。金秋,枣实让你咀嚼不尽历史的甜味;冬日,枣林如版画大师的经典作品。

  罗汉洞、王村、荔堡、汭丰都有百年以上寿星核桃树或枣树、梨树。

  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其元素是地域智慧、技术、实践。天造地设的苹果最适宜区的五大地理要素,使平凉当地人对家乡、对乡土无比自豪。今天,当他们走向世界,走遍全国,打工、创业成功之后,问天下哪里最好?回答是,平凉最好。

  静宁、平凉、泾川,在如此干旱的黄土地上能生长奇迹——世界一流的金果。

  地方的奇迹,正是世界的奇迹。

  因此,平凉地理让平凉人自豪,地理被平凉人的智慧、勤苦、技术、坚持而感动。平凉果农又对家乡地理的神奇、造化而感恩。这种依存关系极具人格化、人性化,和谐而温馨。

  智慧在无形地沉淀着,积累着,这就是平凉金果的人文地理。水土等五大要素有形地持续着,这就是平凉金果的自然地理。

  平凉金果,来自智慧,来自水土。来自吃苦,来自手工。还来自坚持。

  这就是平凉金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自立于世界水果之林的谜底。

  以《诗经》记载算起,三千年果乡是可持续的地望、人望。

  以西王母时代算起,五千年蟠桃会的魅力来自永恒的象征意义,象征意义的现实功能就是愈久愈浓的文化背景。

  坚持:坚持了五千年。

  勤苦:勤苦了五千年。

  智慧:智慧了五千年。平凉人把智慧叫“能”,能了五千年。

  手工生产:手工生产了五千年。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上上,得其上上。不是心太高,而是站得高,创新平凉金果的智慧高,能力高。

  苹果——

  正好需要不太肥沃而喜贫脊,不要温度过高,不要水分太多等五大要素。

  平凉果农把这个永恒的大道理从先天遗传就明白了。就无师自通,就坚持不懈。

  几千年了,这种道理在当地的产生和平凉先祖们的实践造就了当地民众的亦果、喜果、疼果、爱果的性格。

  坚持,坚持吃苦,农业生产从来是苦的。吃苦的前提是果业的技术关键如嫁接、疏花、疏果等工序从汉代至今都是手工而为的。转果、摘叶、套袋、施肥同样是手工,还不能有机器人来代替。

  能否吃苦,是成败的关键。

  平凉金果,是苦出来的。

  平凉金果,是手工生产出来的。

  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还是。否则,不成为平凉金果。

  瑶池,就是人类理想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志性家园。

  蟠桃会,就是中国人最早为人类设计的水果盛宴标准,是人类饮食革命的目标。

  长寿来自饮食,青春永驻、阳光人生、生命质量莫不首先取决于饮食。

  平凉大地,仙山圣水间,道、佛无声地阐释着生命原始本义、初民哲学:苦到极处,甜到极处。干旱到极处,甜蜜到极处。贫脊之极,富庶之极。苦是目前,不苦是永远,看谁坚持到永远。

  平凉金果,是世界上最苦的地方之一的最能吃苦、受苦、下苦的人生产的,能不最甜,能不最酷,能不坚持到永远。

  从远古一直积蓄到今天,这是平凉金果品质的渊薮;从远古一直积蓄到未来,这是平凉金果品质的卖点

  2009年10月3日

  2009年10月28日至29日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