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人文信息 >> 正文内容

王德良先进事迹报告

2010年03月30日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

  心装群众趟富路/p>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叫王德良,现任党原乡党委委员、经委副主任、丁寨村党总支书记。今年4月份,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推选我为党的十七大代表,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极其崇高的光荣。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能够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我深深感到,只有心中装着党和人民,党和人民才会装着你。我汇报的题目是:“心装群众趟富路。”

  我们丁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409个农户,1827口人,3888亩耕地。2006年,全村生猪饲养量4.3万口,出栏育肥猪3.76万口,繁育仔猪0.98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4225元,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小康目标。

  丁寨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得归功于党的富民政策,归功于全村广大群众的辛勤劳动。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只是尽了一个党支部书记应尽的职责。概括起来,主要是帮助群众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找到了一条符合实际的产业路子。早在我当村文书、村主任的时候,为了帮助群众寻找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村党支部一班人就曾经进行过许多艰难的探索,我们先后栽过果树,搞过玉米制种,种过烤烟,栽过香菇,其中有过成功的喜悦,更有过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在栽培香菇的时候,由于昼夜温差等原因,自己一次损失就是1800多元,和我一起栽培香菇的20多户群众也跟着受了损失。但是,在这样大的损失面前,没有人埋怨,也没有人退缩,因为我们明白,要干事就会有挫折,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发展的信心。经过那次挫折,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产业必须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与群众的发展愿望吻合。有了这样的共识,1996年后季,我们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对村情进行了认真分析,经过几天几夜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丁寨村土地面积大,户户有余粮,多数人家都有养猪的传统,还有几户群众常年在外地贩猪,发展养猪有着比较好的基础。于是,发展养猪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二是培养了一批发展产业的带头能人。思路确定之后,关键是要有一批带头人。丁寨村的养猪产业,首先是从几个先富起来的猪贩子和村组干部开始的。发展养猪的事定下之后,当时,我们几个村干部分头登门拜访了高吉祥、袁文贵等几个猪贩子,交流信息,商量措施,最后决定带领村组干部和一些群众代表到宁夏灵武、中宁和陕西武功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经验。参观回来以后,我当时就购买了27口猪进行试养,还有7户群众也跟着买猪进行饲养,我自己当年收入5000多元,引来全村的群众前来参观,又有一些群众也试探着开始跟着我们养了起来。后来,我们又将高喜宏、牛成瑞、郭忠合等养猪大户选进了村班子,吸收23名产业带头人加入了党组织,每年组织对全村的养猪大户一次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干部带头,宣传引导,全村迅速掀起了发展养猪产业的热潮,1999年全村养猪户达到170户,饲养量达到5000头,初步形成了气候,为以后的养猪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形成了一种崇尚科学的良好风气。发展一项产业,光有一个好的路子还远远不够,还得依靠科学,养猪更是如此,弄不好一次瘟疫就有可能“连窝端”。在这方面,教训最深刻的是1999年,当时全县口蹄疫流行,造成猪价暴跌,使刚刚起步的养猪产业面临崩溃的危险。面对这种情况,一些群众思想发生了波动,有的开始大量低价抛售。面对这种情况,支部一班人的思想丝毫没有发生动摇,一边组织群众采取应急措施,一边在全村组织开展了以改良猪种、改良饲料、改良饲养方式和统一防疫的“三改一防”技术革新活动,推广引进新品种,改用配合饲料,实行温棚喂养,组建了防疫队伍,实行全村统一防疫。疫情过后,党支部邀请刘孟洲、黄大卫等专家教授来村上讲课,积极鼓励群众学习科学养殖技术,我自己也上了县农业广播学校畜牧养殖班并取得了中专文凭,自己掏钱购买了30多张光盘对广大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在全村形成了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目前90%的农户都掌握了科学养殖技术,从而为丁寨村的养猪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四是建立了一套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发展养猪产业,除了技术方面的风险,还有来自市场的挑战。为了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坚持在发展壮大养殖规模、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上下功夫,2000年集中60亩土地建起了丁寨村温棚养猪示范园区,新建猪舍21栋,把原来分散喂养变为集中连片的工厂化经营;2002年又将丁寨村养猪示范园与县万头仔猪繁育场组合起来,建立了“陇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了“陇新”牌商标,配备了电脑,制作了“陇新”牧业网页,成立了仔猪繁育、养殖育肥、饲料经销、生猪销售、技术服务5个分公司,配套建立了6个饲料销售点、8个饲料加工点和两个畜牧防疫站,对内分户生产、分户经营,对外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形成了健全的产业服务体系,实现了集约化经营。由于服务到位,信息灵通,渠道顺畅,目前,丁寨村的生猪远销广东、湖南、内蒙、青海、西藏、陕西等地,受到全国各地的欢迎。养猪产业的发展,圆了丁寨人的致富梦,目前,全村有252户群众住上了砖混房屋,占总户数的61.6%;有310户达到了小康标准,占76%;有87户家庭资产超过10万元,占21%。

  我从1988年开始担任村干部,先当文书,1993年任村主任,1994年入党,1996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0多年来,自己虽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但当看到广大群众富裕后喜悦的笑脸,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当干部只有凡事想在群众前头,干在群众前头,自己说话才会有人听。常言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丁寨村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成绩,离不开村党总支一班人和全体党员的示范和引导。就我本人来说,当年试栽香菇时候,自己就先装了1500袋;种植烤烟时,我家每年都在5亩以上;推广玉米制种的时候,我家每年都在10亩以上;发展养猪时,自己也是第一批试养的。正是一直把自家当着全村的“实验室”和“示范点”,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自己在村上说话才有人听,做群众的工作也才有说服力,指导全村工作也才有发言权。村民高志广以前家庭成分高,文革中受过打击,日子过得比较紧张,当时我去动员他养猪,他说自己一没有本钱,二怕担风险。我一边向他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一边用自己养猪取得的效益现身说法,并给他借了500元,联系贷了3000元,帮助他修了1栋温棚,发展养猪。现在,他家的养猪量已经达到80多头,今年又修起了小康屋,他见人就说,“我老高能有今天,全靠当年王支书点的窍。”

  第二,只有干部自己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才会有自己。华西村的吴仁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多年来,这句话一直在激励着我。刚开始养猪的时候,多数群众缺资金,那段时间自己几乎每天都要到信用社跑一趟,帮助群众联系贷款。这几年,仅自己赊销出去的饲料和仔猪就价值10多万元,到现在还有7万多元没收回来。猪养起来后,看到群众吃水、行路、用电、上学、看病还很不方便,我又千方百计跑项目、争资金,组织群众接通了自来水,砂化了主干道路,修建了小学教学楼、卫生所、村部和舞台,完成了全村电网改造,为204户群众修建了沼气池,使252户群众住上了砖混结构房屋。那时候,自己经常起早贪黑,确实感到很累,但看到群众富了,道路平了,路灯亮了,房子漂亮了,自己心里也就踏实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付出换来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现在,不管是发展公益事业还是搞计划生育,只要干部出面,基本都不会有阻力,一些群众说:“过去我们有困难就去找干部,现在干部来找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配合。”可以说,丁寨村班子的威信是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第三,领导一个上千口人的村,村支书必须既要敢于干大事,也要善于管“小事”。丁寨村有1800多口人,作为村当支部书记,不但要思考这些人的发展致富问题,更要处理好这些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事”。东家的孩子没钱上学,西家的小两口吵架,东家孩子结婚,西家老人下葬,这些事看起来“小事”,但对一家一户来说都是大事,作为支书,你都得管。记得1999年,村上有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耍的时候从崖背子上跌下去了,当时家里没人,我就亲自把他送到了医院,还拿出自己身上的700元垫付了住院费,一直陪到凌晨5点多才抢救过来。还有一个年轻人与媳妇淘气,媳妇坐到娘家几个月叫不回来,这个年轻人没办法,跑来给我说了,我跑了20多里路到他丈人家,媳妇看村上的支书都来了,才跟着丈夫回来了。当支书十多年,象这样的事自己不知道做了多少件。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通过处理这些“小事”,培养了与群众的深厚感情,拉近了自己与群众的距离,使自己真正融入到了群众之中。

  第四,村支书虽然不是什么“官”,但往人面前一站,就感觉到大家的眼睛都在盯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在群众的眼里,一个优秀的村干部,不但应该是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更应该是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好人”。当干部的,不管处理什么事情,首先必须处以公心,把“一碗水”端平,如果有一件事情处理得不公道,以后开展工作就会迈不开步子。其次,自身必须要干净,只有自己干净,才能理直气壮地去管别人。近几年,各级各部门对丁寨村的支持比较大,每年到村上的资金至少都在几十万元,如果想占点便宜不是没有机会。但是,我心里始终明白,这些钱是用来为群众办事的,如果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动了心思,得到的可能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便宜,失去的却是广大群众的信任,哪个轻哪个重,我自己掂量得来。这么多年,村上的事都是集体商量决定的,财务也一直定期向群众公布,对每一笔开支,大家心里都是清楚的,我自己心里也是踏实的。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丁寨村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多数群众都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用水拧龙头、做饭用沼气,出门有摩托、娱乐有彩电”的小康生活,组织和社会也给予了我很多的荣誉。但自己深知,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成绩只是今后发展道路上的一块基石。就丁寨村目前的情况来说,养猪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产业链条还比较短,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多数群众的生活还不是很宽裕,要完成资本积累还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奋斗;村级集体经济的底子还比较薄弱,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还不够强。作为党支部书记,面对这些问题,自己既感到任务艰巨,更感到责任重大。自己决心经过5到10年的努力,使丁寨村全村生猪饲养量在现有规模基础上翻一番,达到每年10万头,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生猪生产基地;实施陇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扩建改造工程,采取招商引资、村民入股等形式,建成生猪屠宰、冷冻储藏、肉制品加工三条生产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让丁寨农民成为陇东黄土高原上最富裕的群众。我坚信,有党的富民政策的正确指引,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全村1800多名群众的辛勤努力,有我们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不懈奋斗,丁寨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