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社区文化 >> 正文内容

圣地泾川.地望与人望--《柳毅传书》邮票为甘肃东大门积累人气和地望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 点击数:

  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柳毅传书》登上了“国家名片”,和亿万集邮者见面了。这个故事的原发地之一甘肃泾川,也因此被世界范围的集邮界所认识。

  柳毅传书,是唐代产生的一篇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为老百姓喜爱,有无数的画本、戏曲、电影、电视在传播它。这个故事名叫柳毅传书,故事的主线就是传书,也就是湖南人柳毅把泾河边泾河牧羊女的信传到的洞庭湖,故事的起因是泾河,如果没有泾河,就没有泾河龙王,就没有泾河小龙,也就不能娶洞庭龙君之女为妻,同样也不能传书,这个故事就不能成立,因此,泾河龙王和洞庭龙王是一个因果关系。

  按理说,泾河边上有陕、甘、宁三省区的14个县市,都与泾河龙王有关,大家也都在争这个故事原地,国家邮政局为什么能批准泾川是原发地,因为泾川物质证据和文字记载都是历史的,而不仅仅是自然的,是无法轻视的。截止昨天,还有新的史料被发现,现简要介绍如下:唐朝刚建立,薛举占领了关中、陇东以西的国土,有兵50万,称为大秦皇帝,把泾川蒋家坪的薛举城暂定为国都,并向长安进发。李世民当时才19岁,是秦王,他率军亲征薛举,久攻不下,积劳成疾,李世民只好回长安疗养,第二年再来,这一仗,打了整整18个月,终于取胜。如果李世民不能取胜,西部国土很难成为大唐的疆土,唐朝就不是历史上定型的唐朝,唐朝以后的宋、元、明、清的历史,都将发生错位,所以,这一仗是不胜唐朝就不能成立,中国历史就要改写的一仗,28年后,做了皇帝的李世民再次来到泾川薛举城,写了《经破服薛举战地》诗,诗很长,诗中既有以上感慨,还有对李世民一生的作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意味。泾川民间传说,李世民之所以取胜,是泾河龙王帮助了他,实际上,是在18个月之中,泾河曾发过特大洪水,李世民军队行动快,未被洪水吞没全军;第二次,是泾河提前结冰,李世民大军得以顺利过河,攻破了薛举城。因此,李世民对泾河特别是泾川段的泾河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就封泾河为“敕赐泾水龙天圣祖济惠帝君”的最高封号,建置庙宇。从此,长江、黄河也没有龙王,泾河才有。这之后,随之产生了《魏征梦斩老龙》的故事。唐代的李朝威是陇西人,李世民也是陇西人,他们是一个家族,李朝威就以泾河龙王为起因,写了柳毅传书的故事。

  经过千年风雨沧桑,泾川薛举城的将台和城基、城壕和唐槐较完整的保存,它东、西、南、北各长3000米,这是第一个物证。关于泾河龙王庙的考证依据,最早的、早权威的是唐代的出土文物,那是1981年,平凉地区博物馆征集到一块唐代墓志铭,墓主是唐代的一位官员,即唐岁军节度、上柱国刘元实,他去世于唐景福壬子岁,(892)他的墓地在泾州“城南五龙堂之西”。这块墓志铭在刻下刘元实墓址的同时,也无意间留下了五龙堂的记载,由此证明,泾河龙王庙始建于唐代;在元代,五龙堂改名五龙庙,元至顺四年(1233)重修,留下了两块碑刻,碑刻至民国时还在,被收录在《陇右金石录》一书中。元代的朝廷命官肃政廉访副使王柏写了《王龙庙记》碑文,碑文完整的收录在清乾隆十八年的《泾州志》中,碑文也写清了李世民封泾河龙王和龙王庙在泾川的史实。荣幸的是,这篇碑文和《泾州志》,又全部收录在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受皇帝之命编撰的《钦定四库全书》中,同时,收录在清代《大清一统志》,清代《甘肃通志》,清代大型丛书《古今图书集成》之中,还有清代光绪《泾州乡土志》,清代宣统《泾州采访志》,在民国《泾川县采访新志》、民国《泾川县志》也都有记载。

  目前已知,从唐代至民国,至少有10部典籍史书记载了泾川五龙庙,记载中说:泾川回山之麓有龙王湫庙,有唐太宗御碑,就是说这里既有庙、也有水,老百姓在天旱时来这里求雨,很灵验,庙上有匾,叫“感应灵湫”。泾河龙王庙和李世民御碑,在清末民国初年被毁,是和王母宫一起被毁的。张学俊先生多次勘查,采访当地老人,终于找见了庙址和庙的遗址,就是宫山晓钟向西一华里、原西兰公路之上20米的平台上,有一眼矿泉水,清洌香甜,从古代一直流淌至今,这个泉址是不可移动、不可损毁的和史书记载吻合的又一个权威证明。

  鲁迅先生在点评记有泾州、薛举城的唐代《灵应传》故事时,认为《灵应传》取了《柳毅传书》的故事,也是一个权威证明。关于五龙庙的五龙,是除泾河龙王外,还有东海龙王,西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泾河龙王与大海龙王并驾,可见地位之高。

  近20年,泾川对《柳毅传书》和泾河龙遗产的保护和应用没有间断,1984年,《泾川民间故事》收录了《柳毅传书》《魏征梦斩泾河老龙》两篇故事,出版后,被国家艺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收录。1985年,原平凉电视台台长吴晔编导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泾河行》,拍录了我县画家刘文君的水彩画《柳毅传书》、大幅工笔画《魏征梦斩泾河龙》,在全国许多电视台播放。1988年,县政府在北门广场建了泾河龙雕塑,县政协刘映祺主席是设计者和主建人。1996年出版的《泾川县志》,也收录了泾河龙王的记载。泾川的中小学生和文艺爱好者,经常以泾河龙王和《柳毅传书》为主题,作诗作文。《平凉日报》总编茹坚先生、主任李凡先生,钟情泾川遗产,不惜篇幅多次发表《柳毅传书》等泾川文化遗产精华介绍文章,省、全国许多媒介,也都给予了格外关注。今天,柳毅传书走出了唐朝,走上了21世纪的中国特种纪念邮票,它将以其艺术魅力,永恒定格在未来的文化时空。

  借此庆贺之机,我再介绍一点情况,县人大原主任宋春明先生,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张学俊、杜玉明、王秀成等先生,县电视台杨树同志,在近几年,无任何报酬的而且自费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泾川境内的有记载或无记载的未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五大历史文化自然遗产原地,基本上都找到了,至少有一千多处,泾河龙王遗产是其中之一,这些原址,都拍了照片,或给了图,做了文字记载。这些志愿者只有一个心愿,趁目前各村社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在,他们知道这些原址,要抓紧调查。10年以后,随着这些老人的逝世,一些重要原址将只有记载而找不见原地。经过调查,仅泾河川道、从泾明太山寺起,至王村秀岭山至,就有60多处遗产的精华,大约每一公里就有一处,这些遗产和十二位皇帝及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大事有联系,其中,有出土了人类化石的遗址,有佛祖舍利供养地大云寺遗址,有完颜皇陵、王陵都是在全国有惟一的或珍稀的地位。像这么密集的集历史文化遗产精华于一县一川之中,真乃全国惟一,世界罕见。不是我夸大了它的价值,实际是开发之后它的价值更大。如果在沿海,早已能创价值连城的旅游价值。此时此刻,我们为我们美丽可爱的家乡而自豪而骄傲。一百里泾河川,是一百里文物的川,一百里黄金的川。我们应该一方面自强不息,尽力保护好遗产,一方面期待机遇,一旦有了机遇,就能创造高效益。泾川五大历史文化遗产是能彻底改变泾川人命运的不竭资源,让它造福于民的日子不会太远。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