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社区文化 >> 正文内容

揭开泾川玉都庙的神秘面纱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 点击数:

一、玉都的由来

    史科记载:玉都镇在清朝时为窑头里,解放前为桂林乡,解放后始没镇。但“玉都”的称谓是怎样来的,倒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一说是因玉都庙取名。《辞海》中释义玉、都皆为美好的意思,象征着吉祥、如意。据《玉都太乙宫九天圣母殿碑文》记载:玉都庙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年,殿内塑有九天圣母玉都娘娘。因奉西王母旨意,降临人间,后修炼成功,坐化于石墩之上,乡民异焉,遂立庙玉都。庙前铸造龙凤铁杆,高约三丈六尺,三百六十五度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盘龙应二十四节气,十二节杆通上应十二月,杆有方斗两个,有铃旗八个以应八卦方位,顶有金凤两只,左凤背太阳,右凤背月亮,底墩为雌雄二狮盘踞左右。上铸楹联一副“精忠浪耀垂金板,后德弘函庇玉都”。南有钟鼓楼一座,雕梁画栋,蔚为壮观,中间挂一铁钟,钟声响彻九天,另悬一鼓,鼓声击打能传百里。北有画字楼,其内松柏参天,槐柳交加,人称“柳抱槐”,相传八仙游此,也留连往返,叹为观上。东有文楼,西有戏台,台边有池水。池清鱼跃,甚为可观,时香火缭绕,名震陇东,尤其那对铁杆遇风一响,极为森然。朝圣者络绎不绝,而且有求必应。有诗赞曰:白鹤随朱往,松竹每留乡,耳听泉水声,清晨紫雾浓。

    另一说因有玉都(余都)娘娘修炼成仙的故事而得名。这玉都娘娘又是怎么来的?且听下文细说。

二、降生人寰

    九天圣母(一说九天玄女)由于失职误事,被免了职,她想到凡间重新修炼。于是,经西王母点化给了她一次机会——降生凡界。据说在明代嘉靖37年《公元1559年》农历7月初7这天,降生到凡间一个荒山野沟的一棵大椿树上,恰巧这时有一户姓余的农家妇女临产,她就顺利投胎到这家成为一个女婴,取名余秋香(小名玉兔)。意思你在天上成为多余,到人间让你年年有余,所以姓余,7月7日已经是一年四季中的秋天了。让你降生凡间先落在香椿树上,故取名秋香,放回修炼,以示纪念。姓余的这户人家非常贫寒,只有沿沟边三个破土窑,况且这偌大的半山沟口只住着这一户人家,所以人这么大的一个山沟就起名余家沟,后来又迁来几户,人都搬上沟的两面住,遂起村名余家沟圈子。后来,九天圣母修炼成仙,人们在三个土窑建起了余家娘娘庙,也叫地庙,将娘娘降生的时间农历七月七日定为祭会日,至今仍然香火不断,朝拜的络绎不绝。

三、苦心修炼

    小秋香出世不到三岁母亲就因病去世了,家里剩下父亲、兄嫂四口人,在山沟边穷度光阴。父亲和哥哥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真正当家做主成了嫂子,她才是家中的大管家。秋香三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大病之后冥冥中对前世的事情有所领悟,原来是师父暗夜里不断点化她,让她受苦受难尽快修炼。就像唐僧取经一样,上天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难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就不会功成圆满。于是,她渐渐懂事了,家里的农活抢着干,家里的家务也争着收,但仍然未见到嫂子的笑脸。特别是她长到12岁时,满头黑发一夜间竟不见了,满头流金黄色的沾液,当地人叫黄水疮,一时半会是治不好的,结果也没人给她去治,从此头发落下个病根,好似尼姑,人们暗地里送她一个绰号“秃女子”,说到她的面前也不气不恼,她不在乎地样子,按照当时的风俗,姑娘12岁就要找婆家,15岁就要嫁出去,否则就会让人耻笑。余秋香原本长得漂亮,可是长了一头黄水疮眼看嫁不出去,嫂子想不能老在家白吃白喝,就给她买了十二只母羊,一是想叫她在深山沟里放羊,见不到人;二是免得别人看到家字还有一个大姑娘是个没人要的秃子,怕人耻笑。秋香愉快地答应了,她坚持每天早出晚归,起早贪黑,用心放牧,到了年底12只母羊生下了12只小羊羔,代表着1年有12个月24节气。一年下来嫂子又在捉摸了,一天天大了,光放几只羊哪不太便宜她了吗?于是,新年过后又现定她除了放羊,每天还要捻1斤2两棉线,当时人穿用的布匹都靠自己纺织,这1斤2两代表了12天干地支,第一年她完成了任务。第二年嫂子又加倍要求她除过放羊,要捻2斤4两棉线,捻不够就不让吃饭,她每天至夜才完成任务回家;十六岁这年,嫂子又给她要求除放羊外,还要捻3斤6两棉线,三斤六两后来就代表三十六天宫;十七岁又规定她每天要捻七斤二两棉线,七斤二两后来代表七十二地煞。余秋香虽苦却乐,她渐渐明白人生原是受苦,只有拼命地受苦,苦尽甜来,才会真正享福。

    父亲看不下去了,他曾和秋香嫂子理论,被人家骂了回来,除生一肚子气外,能干什么呢?哥哥又是个软柿子,一句硬话都不敢给媳妇说,父子俩都只有叹气的份。有一天,父亲怜悯之心唆使,他要去看看秋香咋完成这么重的任务,就悄悄尾随跑到沟底想看个究竟,一看把他吓了一大跳:原来当他的土神、山神,还有自己字的灶神,远近许多小神都跑到沟底没人处帮忙,他们把棉花全部撒在草坪上,秋香呢坐在树上摘吃野果子,一会又从天上下来一群身穿红衣的仙童把棉线全部扯起挂在树梢上,来回做功,一会儿棉线都捻成线球整齐地放在秋香的竹筐里,让她背回字交差。父亲晚上把看到的一情景告诉了儿子和媳妇,并说她是神仙下凡,你不要再折磨她,小悯遭遇。她嫂子不信,一个秃女子咋的与神仙相提并论?第二天早晨,秋香来借梳子用,她尾随走到门外,偷偷从门缝里看,原来秋香正给自己梳头。满头乌黑油亮的长发,1.70米的个头,瓜子脸,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口洁白的糯米牙,优美动人的体型,简直是一个天仙站在窑里,这哪里秃女呀?原来平日看不见头发,是她梳完头后把放在炕上的金凤冠戴在头上,遮住了头发。她这才相信老公说的话,秋香是神不是人。她想起平时的所作所为,心中实在有愧呀!她吓得爬回自家窑门,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丈夫。当天晚上,二人深更半夜,悄悄去看秋香,只见秋香窑里灯火通明,窑里挂着九盏明灯,每个灯下都站着一位仙女,她们说笑嬉耍着好不热闹,把他们都看呆了,到鸡叫前后,她们都纷纷突然消失了。兄嫂一合计,从此再也不让秋香干活,也不让她放羊了。秋香苦心修炼终成正果,她又要回天庭了,原来是她的天上侍女约定时辰准备来接驾呢!

四、坐化碌碡

    明朝万历三年七月十二日(公元1576年农历7月12日),这天早晨起来,秋香爹出门一看,门前满沟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烟雾,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父亲回家后,给女儿端了一碗小米饭,秋香说:“爹,我不想吃,今后再也不用您老人家给我端饭了”。看样子,她好像刚哭过似的,父亲忙问,你嫂子又惹你生气了?她说:“不是!”,“哪人是谁?”父亲又问。秋香叹了一口气,说,“爹,你别问了,我没事!”。

    中午时分,沟里的烟雾消散了,天上的雾气也没了,太阳出来了,天空蓝蓝的,十分晴朗。可是不久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瞬间说来说来了,天空突然响了几个炸雷,雨过天晴,在余字沟圈上空出现了一道彩虹,非常满意。父亲在自己的土窑里叭哒叭哒地抽旱烟,跑出来观看,又听见崖背上吵嚷跑上去一看,场里围了许多人,围着碌碡看,他分开人群,一看惊呆了:原来碌碡上坐着自己的宝贝女儿秋香,笑眉笑眼,一脸慈祥,一动不动,她已经坐化了。她的主神已经升天了,奇怪的是下了一场大雨,她的衣服不但没有湿,而且坐化的这个碌碡下没有见一滴雨,十分干爽。她手里拿着的捻线棉球,这时扔下了他,不停地滚,一直滚到沟底下,突然冒了一股蓝烟,蓝烟过处泛出一股清泉,足有20公分大,人们把它唤做娘娘池。大家这才反映过来,一齐跪下叩头,齐呼:娘娘千岁,保佑尔等平安幸福!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据说,娘娘池后来解决了当时附近两个村子的人吃水问题。祈雨时,只要掏一下娘娘池,天就下雨,再旱的天这娘娘池却不干涸。也有人说,这是娘娘升开时,伤心的流泪,至今仍流淌着,滋润着余家沟圈的乡亲们。

    还有的做过统计,九天圣母娘娘从天上下来投胎人间是明朝嘉靖37年农历七月七日辰时(公元1559年农历7月7日),修炼到明朝万历三年农历七月十二未时(公元1576年农历7月12日),她在人间修炼了十七年零五天,十七年零五天的时间是非常短暂而有限的,但她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她用自己的勤劳换取了重返天堂的执著,永远是玉都人民所永远怀念的。

五、选址修庙

    话说九天圣母娘娘坐化在石碌碡上,这消息不胫而走。方圆几十个村子的人像潮水般赶来,有烧香磕头的,有求子问安的,附近的阴阳道士、和尚、秀才都赶来了,大家自发地锣鼓喧天,烧香放炮,以示庆贺。这时,村上有两个老先生商议后站出来说道:“请大家安静一下,我们这里今天出了活神仙。但娘娘坐化的地方,在沟边上,从长远看水土流失严重,这是建庙不好。余家娘娘在咱这地方是头一次下凡,我说咱们就给她建一个余头庙好不好?”大家齐声说好。

    老先生说:“咱们让余家娘娘自己选择地方,请大家把娘娘和石碌碡一起抬上往关村寺走!”

    人们就拿来四根棒子和麻绳把碌碡和娘娘一起抬向关村方向走,当走到老街,又叫驴肚子的草滩上,就再也抬不动了。先生说:“余家娘娘就选择这个地方吧,在这里建一个余头庙!”

    说起这驴肚子草滩,还有一个典故呢。明代隆庆六年(公元1568年)有一修道之人,从泾河川骑着毛驴上来,手里拿着一根柳枝,途经玉都大涝池、下坳、关村寺,又向西北方向走,走到老街这个地方,当时是一片荒草滩毛驴突然“啪”地摔倒了,鲜血直流,连肠子都摔出来了,道人气得把手中的柳树条子往地主一插,问道:“这是啥地方?”路旁的人告诉他,还没有名,归官村寺管,道人随口说道:“那就起个‘驴肚’吧”!从此往后,这个荒草滩人们就叫它驴肚。可能就是最初玉都的来历,驴死了,道人卖了两钱又上路了,不知去向。但那根柳树条子都后来长成了一棵大柳树,非常茂盛。

    娘娘庙就选直在驴肚草滩后,当地的群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形成了36庄8大社齐建庙的壮举。据说当初庙的规模很大,前殿后殿都是用大青砖青瓦建起的,庙的两侧有两层转角楼,庙的对面,就是宽大的对楼子,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二为正会,要过三天的庙会,很是热闹。正殿神像下面埋的是碌碡与娘娘肉身,这个神位至今也未挪动,余家娘娘的塑像精心塑造,栩栩如生,跟坐化的神态一模一样,余家娘娘的谐音又演变为玉都娘娘。

    玉都娘娘庙后来在文革中受到破坏,但聪明的玉都人民利用其后来做供销社仓库的机会,利用泥巴糊了两面的壁画,到今天再恢复时,壁画较为完整的保护了宋代原貌,但其余神像、前后殿,龙凤铁杆都被毁坏。2002年他们又捐资捐物,在旧址上复建了玉都庙前后殿,形成了如今的规模。曾有民谚语:“知有玉都庙、不识泾州城”。

    余秋香当年居住的窑洞,也已改做了窑庙,供奉着九天圣母等神像,都成了研究民俗文化的又一佐证,供人瞻仰、膜拜,祈求平安如意!近年,先后有10批次台湾信众500多人来此朝拜,玉都庙已做为旅游景点进一步打造。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