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时事关注>评论|观点 >> 正文内容

长庆桥,不只是一座桥

2024年07月08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长庆桥本指一座桥,后发展成一个石油小镇,现在是庆阳市宁县长庆桥镇,一个现代化工业集中区。

长庆油田因长庆桥而得名,长庆桥也因长庆油田而享誉陕甘宁。

今天十万油田工人奔赴长庆桥开展石油大会战的轰轰烈烈已成历史,长庆石油学校的意气风发皆为过往,将军楼、青年林、灯光球场这些刻在老一辈长庆油田职工和陕甘人民骨子里的标签已隐入尘烟……只有横亘在浩浩泾河之上的长庆桥依然在时代的洪流中静静地伫立,似在守护,又似回眸,64年的风雨无阻,更似陪伴……它刚毅的脊梁跨越时空、饱经风霜,更写满故事。它通连两省三市,使不相识的人有了交集,让离别的人再次重逢,它连接着陇东故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连着陇东人民的诗和远方,它虽然已经垂垂老矣,但始终让人魂牵梦萦,终不能忘。

长庆桥的地缘背景

长庆桥,地处甘肃、陕西两省,庆阳、咸阳、平凉三市交界处,北距庆阳市55公里,东距咸阳市200公里,西距平凉市110公里,庆阳宁县长庆桥村和平凉泾川县山底下村分列长庆桥两岸,隔泾河遥遥相望。

在平庆人民心中,长庆桥不再只是一座桥、一个镇的名字,在长庆桥方圆数十里的地方只要和长庆桥有所联系,人们都会习惯地叫做长庆桥。长庆桥已然成为一个镶嵌在陕甘两省、平庆咸三市边界上的厚重地标和璀璨名片。

两河交汇、三塬拥抱,这也是长庆桥。当多情的蒲河从甘肃庆阳环县牛柯寨一路南下,行到镇原、宁县交界处开始变得顽劣,落差剧增,水流湍急,在庆阳董志塬和平凉荔堡塬之间的川套中不停地打转,写下了一连串的“S”,直到在长庆桥镇叶王川村画了一个标准的太极图后,急转南下,直奔长庆桥。自六盘山东麓苍茫林海中老龙潭发源,一路穿山峡、冲川谷向东而来的泾河,走到这里便张开胸怀,把调皮的蒲河强行纳入怀抱,却也及其溺爱地随着蒲河转一个90度的弯,在陕、甘两省交界的地方冲积出了一大片开阔的川地。董志塬、长武塬、荔堡塬三条大塬从北、东、西三个方向辐辏而来,一座座村庄就点缀在这沟梁之间的青山绿水中,这就是美丽富饶的长庆桥。

争渡,争渡,激起叹息阵阵

这里原是陕、甘边界南北通衡的要津,泾水的古渡口,泾河至此,由于汭、洪、蒲诸河汇入,流量增大。夏秋之际,河水涨溢,经常阻断交通,两岸可望而不可及。隆冬寒天,河水凛洌,侵人骨髓,常成疾虑,正如旧时当地桥会一张告示中所写的“岁当寒冻之时,人怀蹇裳之苦,一时目观者,不忍坐视”。可知当时平庆人民渡河涉水之艰。因此,在一些“修桥铺路”的慈善者资助下,当地群众集资募捐,每年秋冬之际在泾河上架设一木板桥,供人畜过往。到了春夏季,就拆除木板桥,如遇洪水来不及拆除,桥体便会付之东流。这样年年岁岁搭桥、拆桥,耗资高,力不能支,平庆百姓遂议立桥会,在给州府大老爷的一份呈文中叙:“泾宁二属,地名山下户,河水在侧,往来人众,时值岁寒,人多病涉,爰有各社人等,发心修桥,以济行人,实难办理,意欲立会,收纳香钱,以助工程”。也就是筹建桥会这样一个办事机构,设庙会、唱大戏、立畜市、收会费,以筹集解决修桥的费用问题。

又如在《新建泾河长庆桥碑》中载:“冬春筑土桥资跨越,而厥工弗缮,夏秋雨作,交通辄断,行人往来,命为疾首。军旅转输,亦因之梗滞,从而车马、驼骡、客商多虑其渡”,可见活动式的木板便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平庆人民出行的需要,但限于当时的社会状况,修建起这样的木板桥已实属不易。后来到了民国时期,随着汽车渐有,胶轮大车兴起,加之物资流通日盛,大量食盐、皮毛南调,工业日用品北运,木板便桥更不适应。官方便在此主持修建可供汽车、轿车通过的大型土木桥,但仍是秋筑春撤。为了修桥,更是把附近东西川道,南北塬边可作桥梁、桥墩使用的树木砍伐无几,反而造成水土流失、耕地减少,惹得平庆群众怨声载道。

长庆桥前身及命名由来

1929年陇东行政当局利用国民省政府“以工代赈”项目修建了泾(川)环(县)公路,庆阳起点为长庆桥西郭村,这条路是庆阳最早公路,但是连接平凉泾川的部分也因泾河阻隔成了断头路。在平庆人民的翘首以盼中,直到民国25年(1936年),陕西和甘肃省政府命技士樊锡梁(陕西省建设厅)、杨复春(甘肃省建设厅)来主持修筑桥梁,联通泾环公路。由泾川、长武、灵台、宁县四县各出工日200人(因为当时桥西南是泾川县山底下村,桥北是宁县西郭村,东邻长武县的司家河村,东南数里靠原灵台县庄子村、淌渠村。所以,泾、长、灵、宁四县联合出工修筑这座桥),择西郭村河幅较隘处,筑灰石漫水桥一座,共20孔、间跨径12米,全长250米,净宽3米,南接西兰公路。碑石载:“以其衔接长武、庆阳两县,兼寓长庆安澜与长途庆慰之义”。因命名曰“长庆桥”。碑石下衔刻陆军中将骑兵军军长何柱国监修,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胡抱一、长武县长党伯弧、泾川县长张东野、灵台县长何世英、宁县县长王序宾协修。这座1936年修筑的灰石漫水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长庆桥前身,长庆桥也因此得名。

1947年国民党调集青海马家军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4月国民党八十二师在师长马继援的率领下进驻宁县等地,部分骑兵驻防长庆桥一带泾河沿线,一度与我西北野战军和附近游击队激战于河对岸的长武骑马沟等地。1948年4月马继援亲率部队沿和盛、太昌、长庆桥一线向长武、宝鸡方向推进,在长武一带与西北野战军遭遇。5月4日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配合马继援部派飞机为其助战,因“判断错误”炸毁了长庆桥,最终还是没能阻止我西北野战军南下宝鸡、西进兰州解放大西北的步伐。今天,在长庆桥南侧的湍急河水中仍旧依稀可见那座灰石漫水桥残存的基座。这是长庆桥的历史碎片,也是长庆桥最初的故事。

长庆桥的修筑与荣光

解放后的1954年对炸毁的长庆桥进行了维修加固,对其中的3座危险桥孔中间加装了排架桩维持通行,后来因为运输车辆增多,桥面裂缝增大,于1957年再次维修,并加了限载标志维持通行。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交通量的增加,长庆桥已成为陇东公路干线的主要桥梁,旧桥已极不适应需要,重建长庆桥被省交通厅列入重点改建基本建设项目。1958年由平凉行政专署主持,平凉交管局工程队承建,在原桥位置的上游约50米处,新建了一座长257.44米、高10.25米、宽7.5米、最大负荷量约13吨的钢筋混凝土双曲石拱桥,彻底结束了平庆人民岁岁修桥、寒冻淌涉之苦。

凤环路长庆桥,1958年11月开工,由“长庆桥施工委员会”负责建桥事宜。经过16个月的努力,于1960年3月11日通车运行。在施工过程中,原计划砌筑拱圈时采用木拱架方法,后因为木料不足,加上等候凝固交替拱架需要时间,经过施工队员的讨论,采用了打土牛的方式砌筑,整体缩短工期49天。

长庆桥是一座上部结构为21孔的石拱桥,其中两边孔跨径为10.8米,中间19孔跨径均为11.5米,桥面净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0.5米,设置钢筋混凝土栏杆,下部结构为浆砌块石重力式桥墩,U型桥台,设计荷载为汽-13,拖-60。这座石拱桥完全由桥工巧匠“手工”砌筑,是中国传统造桥技术的典型历史见证,是甘肃路桥历史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50年代甘肃省最长的石拱桥。长庆桥在世界众多桥梁当中是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桥梁了,却以它特殊的建造工艺作为实腹式石拱桥的典范被载入桥梁史。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庆桥。它朴实无华,没有繁杂精美的雕饰,实用是第一目的。桥有二十个桥孔,桥墩挡板一样,一截一截插入河床深处,笔直,结实,稳当,每两个桥墩之间,在上部,形成一个桥拱,和当地土窑洞的顶部极为一致,是舒缓的、恰到好处的一道道弯弧。

凤环路长庆桥的建成,更加便利了陕甘宁三省间的公路交通、物流运输、工农发展,在它建成10年后的1970年,从玉门和部队驻地出发的十万石油大军或坐车或步行,在隆冬时节凌冽的寒风中,拉着架子车、推着独轮车、挑着行李,向着长庆桥汇聚,拉开陇东石油大会战的序幕。中国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即从此诞生、并由长庆桥命名,长庆桥也因长庆油田更成为一座身世显赫的名桥。

刚刚抵达长庆桥的数十万石油大军,晚上搭个帐篷睡在泾河边的河滩里,吃饭就用几块石头支口大锅,后来就挖土窑洞,盖“干打垒”的土坯房,再后来慢慢有了商店、饭店、旅馆、书店、电影院、医院、澡堂。渐渐地产生了一个新的管理机构—兰州军区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数十万石油大军让整个泾河川都热闹起来,西郭村日益繁华,泾河川父老乡亲在支援祖国石油建设的同时在这里缔造了一个新的城镇,长庆桥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诞生了!

在老长庆人的心目中,长庆桥是殿堂级的存在。它不仅仅是长庆油田的发源地,也是在长庆桥生活工作过的人的精神领地。将军楼、青年林、灯光球场、古老的大礼堂这些标签如同北京的鸟巢、西安的钟楼一样,铭刻在长庆桥人的骨子里,血肉相连,密不可分。

隐匿在时光深处的长庆桥

从1960年建成到今天,脚下这座长庆桥已整整服役了64载,以人而言,它也已进入了花甲之年。今天往来于平庆两地的群众喜欢称呼长庆桥为“老桥”,所谓老桥,是因为在长庆桥不远的前方,长1700米、最高89米、横跨泾河川道、连接甘陕董志、长武二塬的G70福银高速泾河特大高架桥凌空飞渡,千百年的阻梗瓶颈,早已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人的一生会走过很多座桥。每一座桥,都跨越时空,饱经风霜,写满故事。有些桥虽然已经老去,但始终让人魂牵梦萦,终不能忘。比如,长庆桥。

今天,当我再次站在泾蒲之间,听着流水潺潺,透过陇东的青山绿水,一个现代化的工业集中区正在发展壮大。凌空飞架的泾河特大桥与一条条蜿蜒的柏油公路勾勒出小镇的立体交通骨架,横跨东西的铁轨将长庆桥与外界的距离进一步缩短,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沃土上勾勒出了长庆桥的美好蓝图,只有长庆桥默默伫立,在时光深处静静流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