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百姓的甜蜜“柿业”

2017年04月21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挽头坪村的柿子树三十年都没修剪过了。最近,一队来自陕西省富平县柿子研究所的技术人员第一次对柿子树“开了刀”。修剪过的树形骨架分明,角度张开,有了更好的通风透光,还能有效减少消耗,为柿子品质提供了保障。

“我们挽头坪村有1300多亩柿子园,原来的柿子又小又稀,客商都不愿意收购,今年我们决定好好务一务,把柿子当成产业来抓。”挽头坪村支部书记魏军成说,“这两天我们已经修剪、施肥了900多亩,剩下的400亩10天就能完成了。”

泾川县罗汉洞乡山、川、坪地形兼有,且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尖顶、沓沓、火罐等品种的柿子色美、味甜、营养价值高,柿子成熟时,常引来摄影爱好者和市民采风、尝鲜,是远近闻名的“柿乡”。

但一直以来的粗放型管理,让柿子卖不上价,有些柿子甚至无人采摘,直接烂在了地里。“6毛钱一斤,还不易贮存,大家原来都不上心。”柿子种植大户魏喜荣提起柿子很是心痛,“但是去年,合作社里大家一起出钱修了两个晾晒棚,柿饼一下卖到了15元一斤!”说起收入的变化,魏喜荣一下高兴起来。

去年村上联系企业帮扶,与花样年公司签下了300吨的订单,县上还给了40个晾晒棚的补助项目,魏军成计划借着这股东风,带着乡亲们撸起袖子好好干,“现在柿子可是我们增收的宝贝哩!我们还计划搞个采摘园,发展乡村旅游。”魏军成干劲十足。

今年春天,罗汉洞乡邀请陕西省富平县柿子研究所技术人员,对柿农开展了柿子园标准化管理技术培训,并按照“政府补贴、农户跟进”的管理模式,投资化肥20吨,地膜8吨,农药300公斤,对2000亩柿子园全面落实了整形修剪、整带覆膜、旋耕施肥、病害防治等标准化管理措施,并充分借助双联单位、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帮扶力量,联村单位建成500亩以上示范园2处、党员干部抓建500亩以上示范点1个、驻村干部抓建示范户19个,极大提高了广大柿农柿子园标准化管理水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