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古今之缘 >> 正文内容

红二十五军长征在泾川

2016年06月15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红二十五军激战四坡村

  1934年11月1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鄂豫皖省委决定,向鄂豫陕边界进军,去开创新的根据地。11月16日,在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在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开始长征,开创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7月16日,为策应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行动,红二十五军从鄂豫陕根据地出发,沿着秦岭北麓向西北挺进,8月初到达甘肃境内,攻占了两当县城,8月11日,渡过渭河占领秦安,威逼静宁,17日攻克隆德县城,连夜翻过六盘山,突破国民党马鸿宾35师在瓦亭峡、三关口的防线,经过平凉直达白水镇,在打虎沟全歼马鸿宾一个营,师长马鸿宾几乎被擒。红二十五军在白水镇稍事休整后,继续冒雨东进。

  当时,镇守陇东的国民党马鸿宾部,经过白水战斗的失利,惊慌万状,便从庆阳调遣35师104旅之骑兵团和驻宁县的208团,赶到泾川县城,企图在汭河北岸堵击红军,红军则决定南渡汭河,摆出攻占灵台县城的架式,给国民党军造成急于夺路入陕的错觉,实则西去威逼崇信县城,继续切断西兰公路,进一步牵制马鸿宾部,积极策应主力红军北上。 

  8月21日,红二十五军进入泾川王村镇,在离县城约三十华里的向家沟上中塬,先头部队经四坡、羊圈洼,掌曲在东王家徒涉汭河,正在渡河中间,山洪暴发,汭河猛涨,河面卷起浑浊的巨浪,有几名战士不幸被急流卷走,当时,军政委吴焕先又组织部队,用布拧索拴在河两岸树上,牵引继续渡河。军直属队和担任后卫掩护任务的223团,正准备下坡渡河时,国民党35师208团一千余人,在泾川城西纸房湾上塬,向红二十五军突然袭来,与后卫223团接触,在掌曲、羊圈洼,展开了激战。这时,渡河部队,听到枪声,由吴政委率领交通队和学兵连一百余人,从沈家坪上塬,从右翼直插208团腰部,迅速占领了羊圈洼的几个制高点,从侧面发起进攻,敌208团万没料到从侧面杀出一支奇兵,顿时乱了营,正当吴焕先指挥部队反击时,一颗子弹穿入他的胸部,只见他打了个趔趄倒在地上。

  指战员们听到军政委负伤的消息后,更加激起了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怒吼着:为吴政委报仇,冲啊!一个个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拼刺刀搏斗。与此同时,徐海东指挥的223团,从正面发起了冲锋,把敌208团像赶羊似的压到掌曲沟圈,208团人马相互践踏,官兵各不相顾,团长马开基骑马企图夺路逃走,被红军战士举枪射中,连人带马倒在断崖边上。这场战斗,胜利结束了。208团全部被歼,团长马开基被击毙。

  这次战斗红军胜利了,但红军指战员们却没有感到胜利的喜悦,而是处在万分悲痛之中,无不捶胸顿足,挥泪叹息,就在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刻,军政委吴焕先停止了呼吸。当战士们把吴焕先的遗体抬到指挥部时,全体指战员痛定思痛。傍晚,徐海东等军部领导人和战士们,抬着政委的遗体,渡过汭河,停放在汭河川郑家沟农民郑克昌家上厅房,徐海东亲手为政委擦洗了血迹,将一件军大衣盖在身上,用白布裹了身子,买了一口柏木棺材,埋葬在郑家沟村东宝盒子山脚下。

  8月22日,红军部队在郑家沟、百烟村、龙王村一带宿营。23日,离开汭河川,从龙王村上坡,经太平乡的口家塬、韩家崖窑、黑河川的陈家湾、盘口到灵台县的什字镇,逼近灵台县城。另一分队,西进金龙庙威逼崇信县城。

  军民鱼水情

  红二十五军所过之处,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热烈欢迎和衷心爱戴。

  他们纪律严明,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烦劳群众的一定要付给报酬。红二十五军到王村的四坡、掌曲村时,衣服被雨淋透了,群众送来麦草让战士生火烤衣服,部队付钱,群众不要,部队宁湿着衣服不动用麦草,直到群众收下了钱,才点火烤衣服,当群众送来面粉、蒸馍、鸡蛋等食品时,同样要群众收下钱,才收食品。红军路过泾川时,正是西瓜成熟季节,路旁很多瓜田,但却没有一个战士到瓜田里摘瓜,部队到达郑家沟时,因群众不明真相,都跑上山躲避,农民郑好德家里存放两瓦缸面粉,还有两头牛、三十只羊,当郑好德的哥哥郑拴贝回来时,红军吃了面粉,却装满了两瓦缸小麦,还替主人养了牛,放了羊,牛羊一只未少。

  红军所到之处,极力保护人民群众,狠狠打击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除却恶霸,红二十五军路过平凉时,把舔官害民的平凉杜家沟资本家、地主白老五抓到泾川王村镇枪毙了。离开百烟村时,把绰号叫“狼牙”的保长乔定邦抓到灵台的什字镇压了。

  由于红军纪律严明,为民除恶,因之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护和支持,群众积极热情地给红军带路,抬伤员,东王家农民王治贝、朱应科、张正海等主动为红军抬送伤员,当时,十六岁的张万德冒雨上山抢修道路,阎家小庄的阎家齐老汉一家,把红军伤员陈娃留在家中精心护理,给陈娃取出腿上弹片,当国民党军队搜查时,他和儿子阎玉玺把陈娃背在山沟里躲避,陈娃伤好归队一年后,还来看望阎家齐一家。全国解放后,阎玉玺一直保存着红军留给陈娃的洗伤脸盆。掌曲的刘生海、李治业把红军付给的铜币也保存了下来,群众还把当年红军住过的一座民间小楼称为“红军楼”,原样保存到现在。

  注:王学贵,泾川县委党史办公室主任,泾川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