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县脱揣队和他的四代果园

2016年06月15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22年前,在自家地里栽下第一棵苹果苗子的时候,泾川县红河乡东庄村村民脱揣队高中刚刚毕业。

  作为家里的独子,脱揣队没法撇下双亲背着行李独自外出打工,也不甘心每年春种秋收的只有几亩薄田。选择种苹果树,是他无可奈何的赌气,也是他不甘贫穷的一种尝试。就这样,他成了村里第一批种果树的人。

  20多年来,种果树让脱揣队得以维持生计、娶妻生子,住上新房,过上好日子。人到中年,脱揣队的额头上深深刻下了岁月的痕迹,但他一直以来的干劲从未松懈,这股不服输的心气也体现在他对待果园的态度上。

  脱揣队的第一代果园品种选了秦冠,每年能有三四千元的进账,上世纪90年代初,这是不错的收入。第二代种富士,丰产期果树却得了腐烂病,因为技术上的缺憾而没能保住。挖了两次园子,也没能阻止脱揣队的决心,他的第三代果园如今已经进入丰产期,果园管理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眼看一棵棵果树就要成为摇钱树。去年,他承包了别人闲置的地,种上了矮化密植新品种,这3亩新植果园已是脱揣队的第四代果园了。

  东庄村地势东西长、南北窄,两侧为山,中挟一条川道。这里的海拔温度降水都适合苹果种植,是苹果的优生区,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也经历了栽了挖、挖了栽的波折,走了不少弯路,群众依旧以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后来又尝试过养牛种菜制种等,都没能形成大的气候。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精壮劳力走了百分之七八十。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些人在外面站稳了脚跟,另一些人却又回到了村里。“你种果树还不错嘛,能养活人。”他们会这样对从没离开村子,又坚持种果树的脱揣队说。

  这期间,平凉果产业以燎原之势快速发展,果园面积逐步扩大,果品品质逐步提高,名气也越来越大。“种苹果能致富”的消息一波波传来,村民的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一些村民终于不再观望,开始主动种起了果树,乡上顺势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看别人的园子,打自家的算盘,村民种果树的积极性逐渐高涨。像脱揣队这样,早先种植果树的村民都成了大家眼中的“土专家”,果园里不时有人来请教。

  2014年,双联行动带来资金、信息、技术支持,去年精准扶贫加大了产业扶持,让村里果园种植又上了一个档次,新植的果树全是清一色的矮化密植品种。村支书脱剑平说,村上统一规划、放线,群众各自种植,积极性非常高,技术员来培训,大家争着抢着去听课。两年时间里,川地、山地,苹果幼园栽了800多亩,产业结构有了大的调整。

  站在东庄村东庄社漩滩放眼看,有栽植十多年的老果园,有六七年的丰产园,还有一两年的新植幼园。果园交错发展,群众自愿种植,这不仅是东庄村果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东庄人务作观念、思维方式转变的体现。

  “今年种西瓜,明年种鲜花。”村民脱金锁给苹果幼园套种的西瓜边压蔓边说,东庄人的幼园里不仅套种着马铃薯、西瓜这些常规作物,还种上了石菊、常夏石竹等花卉,种上了马铃薯原原种,公司订单种植,销售没有风险,经济效益远高于普通蔬菜瓜果。

  这段时间,正是苹果套袋的关键时期,很多村民每天凌晨5点就下地干活,天擦黑才回家。他们务果园、搞养殖,种菜种花,村里没有一个闲人。“这几年得了政策的好处,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种上了果树,大家心气高着呢。”脱揣队说,当初选择了种植果树,而今看来自己的路子走对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