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县春耕一线生产见闻

2016年03月08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三月的泾川大地,一派春耕忙碌景象:南北二塬、泾汭河畔,果园、菜棚、庄稼地里,干部群众正在与春风“赛跑”……

  干部早起进果园

  “早上6点,我就起床了。”3月1日,玉都镇下坳村的一片果园里,镇党委副书记景娟娟、县果业局技术员王浩贵、镇林业站站长郭效存正组织镇上的60多名县聘果业技术员剪树。当问起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他们3个人竟异口同声地说:“每天6点起床……”

  景娟娟住在镇上,王浩贵家在县城,需要照顾患病妻子的郭效存住在距镇上有十几分钟车程的村里。可“早上8点地头见”是他们共同的工作“要求”。“农时催人紧,我们要抢在3月10日前,把镇上的果园挨个过一遍。”郭效存说,干部带头进地头,才能给县聘果业技术员们按时点名,“我们把技术员管的像部队一样严。”

  原来,玉都镇5.5万亩果园里,3.5万亩是幼园。幼园农户缺少果园管理技术,由镇上统一组织的县聘技术员服务队便成了生产主力。当天,63名队员每人剪一行树,还给身边的果农传授技术。每到一处新果园,王浩贵除了根据树势、树龄,给这些“土专家”统一作“跟班指导”,还要跟着他们随时纠正解惑。

  “丰产园里的农户基本都是全家出动自己干。”指着远处一些进入丰产期的果园,景娟娟笑着说,他们对自家果树的生产挂果情况很熟悉,怎么剪树、怎么施肥,都不让我们技术员进去。“你瞧,他们干的多欢实……”

  农户抱团互助耕田

  “一个拖拉机至少要跟4个人。”玉都镇官村村小庄组的一处地头,正在给自家4亩多地顶凌覆膜的杜宏国说,现在塬上大家都采用旱作高效农业技术种地,耕作收获也基本都用机械,因此,两三家农户联合起来才好干活。“一个人要跟着拖拉机压膜,一个人机收拾覆膜机上翻积的杂草,地的两头还要有两个人割膜、埋膜。”

  “去年冬天,我们两家耕了地,昨天一起旋了。早上地冻,所以今天先覆我家,明天给搭档家覆。”杜宏国说,他覆膜种地有10年时间了,刚开始也不太懂技术,有时还用人力,后来,他发现用新技术种地效益就是好,不光政府补贴地膜,农机也是一年一个样,越来越省力高效了,“去年,家里的玉米亩均都在1600斤呢。”

  “县农牧局给我们投种子,我去年就把家里的地全种成了双垄沟播小麦,这段时间,我就专门‘走乡’跑农机。”来自党原镇的拖拉机手张宏生站在路边,正等待旁边地里的农户拉化肥。“覆膜一亩地50元,正月到现在,我已经赚了6600元。”他笑着说:“把这个塬上的活赶完了,我和村里的农机手还要‘组团’去外县‘淘金’呢。”

  从玉都到党原镇、城关镇,一路上的果园和庄稼地里,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县农牧局干部温超说,今年春天来得早,县上春耕启动也早,到2月29日,全县已完成了2.23万亩顶凌覆膜任务,占到了计划任务的17.2%。

  合作社里赚份钱

  “我一个月工资2100元。”3月3日,汭丰乡百烟村蔬菜园区里,村民王蛇云、乔玉成两个人正在温棚里给西红柿放水。王蛇云一边忙活一边说,去年10月,村里新园区的温室和大拱棚建好后,他俩就到园区给大户乔成生打工,变成了有固定工资的农民。

  正在园区检查菜棚的乔成生介绍,去年,他和村民梁小恒,联合县城里的3个生意伙伴,承包了16个日光温室,种了9棚西红柿、2棚辣子、2棚茄子、3棚甜瓜,刚开始,每天要在村里叫20人左右来帮忙整棚、盖膜、种菜,忙完后,就固定了2个人专门负责日常管理,另外,他和梁小恒的家里人平时也来棚里一起帮忙。

  “正月初八,早种的3棚西红柿就上市了,这一两天,茄子也要上市了。”乔成生说,设施蔬菜的收入还不错,这几天西红柿价掉了,可每斤批发价还在2元以上。“我们还计划再承包40个大拱棚呢。”乔成生笑着说:“我们抱团就要做大,规模才能出效益么。”

  “汭丰乡共有9个村,沿省道的有6个,目前,这6个村都有蔬菜园区,设施蔬菜基本连成了片。”汭丰乡政府办公室主任陈怀勤说:“每个园区都成立了合作社,统筹农资采购、技术服务和市场对接,有些大户还专门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呢。”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