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泾川文艺 >> 正文内容

乡村见闻

2009年12月17日 来源: 点击数:

  今年十一,记者回到泾川罗汉洞老家过节,不但享受了乡村的宁静和温馨,也见闻了发生在当今农村的新鲜事,透过这些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农村的发展和变化。   夜半响起鞭炮声,乡村的夜晚静悄悄,但是不时响起的鞭炮声却引来此起彼伏的狗叫声,我很纳闷,便问老人:谁吃饱了没事撑的晚上放炮干啥?我的老母亲说:又是谁家买新车了,晚上放炮喝酒。在咱村买了摩托车也要放炮。要是谁家买了大车,光请客也要请几天。

  通过母亲的介绍,我了解到在我们村买了车的人家真不少,有跑长途贩运的大货车,有跑出租的小轿车,更多的是三轮车,我们村离镇上近,早在前几年就有许多年轻人当起了贩菜专业户,过去是几个人雇一辆车从泾川拉菜到我们镇上卖,现在他们都是一人买一辆车走村串户卖菜,母亲说如今买菜也很方便的,菜都拉到家门口了。

  过去,农民盖了新房放鞭炮,叫“贺房”;如今,农民买了车放鞭炮,叫“贺车”,同样是“贺”,但“贺”的“由头”已经发生了大的变化。

 “咱家的房子是最旧的!”

  说到房子,母亲不止一次说:“咱家的房子是最旧的!”

  在我们村,像我家这种土木结构的瓦房的确不多见了。

  这次我回来,发现隔壁家的科娃都盖新房了,一砖到顶,看上去很气派。母亲告诉我,科娃在外面打工,他一个人挣钱,他的房子不算最好的,有的人家修的才好哩,你走远些,多看看。

  于是,在假期里,我在村庄转悠的时候,有意识地看了看村民的房子,我发现都盖得挺讲究的,大多是平顶房,即使砖木结构的房子里面都铺了地板砖,有些人家的院子不但用水泥硬化,还做了花坛,也有个别的人盖了两层楼房。转了一大圈,我得出结论,母亲说得对,我们家房子是最旧的。

  其实,这种“旧”也有历史渊源。过去,我们村的人大多因为穷住在“山上”,是窑洞,在1980年代中期,我们家就率先搬到了“塬上”,那时候,我们家盖的房子应该说是最好的,20多年过去了,村民们陆陆续续“搬迁”,后来的房子当然是越盖越漂亮了。

  用出租车拉小工

  我的弟弟承包了一座山头,要搞养殖,十一期间,在山上建羊舍,为找小工发了愁,每天早晨,他都要早早起来,在我们村找小工,然后用出租车拉到山上,晚上收了工再拉回来。

  我对弟弟说,你这个羊舍建起来成本就大了,他说没办法,在他承包的那座山的本地找不下小工,那里的人大多都到外地收秋去了,只好在本村找一些妇女。记者了解到,这几年,农村劳动力资源并不富裕,在许多村子,一些青壮男劳力大多在外地打工,即使没有出外打工的,每年也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当季节工,春天帮人家播种,夏天帮人家收麦,秋天帮人家收秋,得到的报酬也挺高。

  用出租车拉小工,这在以前的农村是没有过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农村的劳动力还没有短缺到如此地步,这说明农村的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活跃的势头,这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