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大云寺景区 >> 正文内容

大云寺佛造像

2014年10月25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大云寺遗址与南石窟同在泾河北岸,但现在直接相通的大路还没有就绪。从南石窟出来沿原路返回,先回到泾河南岸,继续西行,再过桥到达大云寺遗址。

  从这名字可以知道,大云寺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武则天时期。明初的一场洪水,使得泾州大云寺随着泾州古城一道覆灭。1964年,泾州大云寺地宫被发现,从中出土了佛舍利以及舍利函。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隋文帝分舍利建塔,首批三十州里就有泾州大兴国寺,即现在的大云寺。为了安放这批佛舍利,在大云寺原址修建了大云寺博物馆。前两年,在大云寺遗址又发现了一处佛造像窖藏,从中出土了不少佛教造像,年代跨越北魏、隋唐直至宋代。

  今天的大云寺,是一个宏大无比的文化园,进来后让人直犯晕。无暇他顾,直接找到了西院的大云寺博物馆。展室里的佛造像数量上比想象的少,好在精彩程度上乘。


  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村宝宁寺出土的北周立佛。青石质,高1.8米,重千余斤。这尊立像保存非常完整,雕琢精致,是一件精彩的北周佛造像。

  北魏景明元年造像碑,泾川县城关镇蒋家村征集。

  造像碑正中开一尖拱龛,内为一佛二菩萨。在龛外两侧分成了上下格。上格中各有一思惟菩萨。下格中分别为一佛和一菩萨立像。这种布局,似乎可以解读为过去佛、释迦牟尼、弥勒。碑中造像均为典型的北魏后期“秀骨清相、褒衣博带”风格。


  下面这件石刻发现于南石窟寺院内。展室文介将其标为石佛座。从其内容上来看,与常见的造像底座一样:中间博山炉,两侧蹲狮和供养人。但从整件石刻的外观来看,更似一件舍利函。

  “西魏石造像塔,泾川县泾明乡长武城村征集。四棱柱体,上下面凸出圆楔,四立面高浮雕龛像,正面圆角方龛内一佛二菩萨,佛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莲座上,二菩萨体微左倾。右立面龛内一佛,施说法印,结跏趺坐;后立面龛内一佛施禅定印,结跏趺坐;左立面龛内一舒相菩萨,首右倾,右手支地,左手曲于胸前,半结跏趺坐。该塔造像姿态婀娜,细致入微,是研究西魏佛教艺术的重要资料。”

  因为摆放的方位,四面造像塔没法四面看全。上一段文字抄录自展室内文介。

  下面两件分别为北魏永熙三年候()德石造像碑和一件隋代坐佛像。这件北魏造像碑底部有铭文,现场分辨不清,录自文介:“永熙二年二月十九日()永熙二年二月十九日()子侯()德”。

  下面的这两件北魏铜像品相一般,体量不大,绣迹严重。但胜在造型别致。释迦牟尼背光顶部正中一立鸟,鸟两侧连接二佛,构思非常巧妙。弥勒佛立像在身后大身光的顶部有一化佛,也非常别致。

  下面是几件头像。馆内工作人员热情健谈而又颇具专业知识,与其相谈甚欢。他考问我左下那件菩萨头像的年代,我脱口而出北周。低头一看标注原来为唐,略窘。不过他也赞同我的判定,并不以标注为然。

p


  平时常见明代铜像,少见铁质造像。展室内有几件铁质造像,比较有趣。


  这里展出的佛造像质量不低,但期望中的大云寺窖藏没有看到,略有些失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