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牛”起来的红崖湾村

2014年07月21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7月18日,乘着习习凉风,记者再次来到泾川县太平乡红崖湾村,只见村子边原本坑坑洼洼的土地上,一下子矗立起了六、七户“民族风”十足的小康住宅。走进其中的一户,几个匠人正在忙碌着为房屋架设横梁,主人刘金堂告诉记者,“乘着天气凉快,赶紧叫匠人们加把劲把顶子收拾好,要不碰上连雨天,可就糟了!”入夏以来,乘着大好天气,红崖湾村掀起了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的热潮,村支书马文孝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激动地说:“双联行动就是好,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新奔头!”

  据介绍,太平乡红崖湾村是泾川县的两个纯回民村之一,同时也是纯山区村,4个村民小组123户人分布在3个山头2条山沟之间。多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差,村民居住分散,村里的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群众生活非常困难,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980元。2012年红崖湾村在痛定思痛之后,决定发挥回族群众养牛传统,把肉牛养殖育肥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赢得信心。

  依托县、乡、村的扶持,红崖湾村掀起了大户带小户、能人领办、在外人士回乡创办养牛产业的热潮,先后聚起了宏鑫牧业、海氏肉牛养殖等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在养殖大户免费提供技术、免费提供销售渠道的带领下,红崖湾村的28户养殖空白户户均养牛6头以上,并成立了红崖湾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51人。2013年全村仅养牛一项人均增收400多元。

  有了致富的希望,群众的积极性变高了,可发展资金却成了“短板”。为破解这一难题,泾川县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将太平乡列入肉牛产业建设项目重点实施区域,并联系该县农行、担保公司,联合为红崖湾村6个养殖户贷款120万元,解决了群众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村民马田玉的6头牛现已长得膘肥体壮。看到记者来了,他拿了个小凳子坐在牛舍旁边,一边忙着给牛添草料,一边和记者聊了起来:“去年年初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申请了5万元惠农贷款用于养牛,年收入3万多元,这要是在以前想也不敢想!”马田玉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一家人居住的半个世纪前的土坯房一到雨天就漏水。去年村里鼓励发展养牛业,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在养殖大户海长福的指导帮助下,成为红崖湾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一员,由于合作社依托“公司+农户”的牛产业发展模式,他稳稳赚了一笔。有了收入,他家的生活条件变得“有滋有味”了。

  作为红崖湾村的联村帮扶单位,泾川县委统战部积极为红崖湾村的发展出谋划策。今年,县委统战部帮助红崖湾村细化了扶贫攻坚规划,确定了持续扩大种植业、增强特色养牛规模的发展思路,并积极争取把红崖湾村确定为了2014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实施村。目前,投资150多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已落实小康住宅建设主体7户,建成暖棚牛舍3户,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如今看着建好的小康住宅,“牛”起来的村民心里有了十足的底气。“我想用余钱好好装修一番,争取再买个太阳能热水器安上,到年底再多养几头牛,相信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哩!”村民海文科高兴地说。由于动工早,村民海文科的房子早早就完工了,如今他又有了新的盘算。

  除了壮大起来的牛产业外,红崖湾村还把增收致富的目标瞄向经济林种植和劳务输转,栽植经济林10亩,通过人社部门与北京等地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并向天纤棉业、华润陶瓷等县内重点企业推荐,使200多名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外出务工。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