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寻根专栏>安定堂『梁姓』 >> 正文内容

安定梁氏与泾川

2014年06月04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2013年夏秋,得到安定梁氏将回泾川寻根的信息,我在泾川各界朋友的帮助下,对县内安定梁姓的史志、族谱、坟冢、传说做了一个简单的普查。在梁雪兰家中找到一个影(祖先画相图),但只上溯到清代。后来,在张怀群老师、魏海峰兄长等师友的帮助下,相对完整地理出了泾川县传承的安定梁氏文化脉络,这些文化信息,很好地支撑了2013年中秋节安定梁氏第一次安定故里寻根。此后一年来,泾川县各界及安定郡望姓氏文化研究会作了大量的工作,对安定梁氏的史志、文物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次文化研讨会能够顺利召开,是安定梁氏故里泾川县对安定梁氏文化20年研究的自然反映。20多年来,泾川县地方文化学者对安定梁氏的研究从未中断,形成了多篇研究成果。史志方面有,张怀群先生的《安定郡是天下梁姓第一郡望》、荆爱民先生的《梁肃先生到宁夏固原串门有感》。田野调查方面,有张学俊先生的《历史上的安定古城梁氏郡望及太阳墩乌氏县民俗调查》、王秀成先生的《梁家旯与古泾州梁姓名门望族》等佳作。特别是2013年第一寻根后,张怀群先生新作《梁姓第一郡望安定郡望存在于泾川,存在最重要》的长篇论述,系统地整理了泾川县安定梁氏研究成果。

  泾川,古称安定、泾州。自西汉设置临泾县,东汉为安定郡郡治,北魏建泾州,已经历时2100多年。唐代著名诗人、泾川女婿李商隐的一首《安定城楼》,让安定郡郡治的安定古城名扬千古。

  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西安)为起点,经长武、泾川、平凉、固原、武威的丝绸之路。根据梁光荣教授的《安定乌氏通史》,公元6年,王莽篡位。梁桥父子决定迁徙回安定郡。梁桥重返安定郡,定居临泾县(今泾川县城)和乌氏县(平凉市西北,今平凉市崆峒区)一带。

  安定郡是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设立的,辖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临泾(今泾川县城)、乌氏(今平凉市西北)、爰得(今泾川县东)、安定(今泾川县北到镇原南)等21个县。

  东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由于关陇一带处于大规模的羌族起义区和汉羌战争的主要战场,安定郡因羌族起义被迫内迁至陕西省扶风的美阳,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羌族势力衰败,安定郡迁回。连年战乱导致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安定郡由东汉初的21县合并为8县,即临泾、朝那(zhū nuó)、乌氏(zhī)、高平、三水、彭阳、阴盘、鹑觚(chún gū),这次调整保留了原来安定郡的大县而挤掉了小县,根据祝世林先生《平凉古代史考述》考证,“高平在今泾川县南境,三水在泾川与灵台之间,乌氏在泾川县东偏北,即后来的乌氏驿,朝那在镇原县西南部原安武县地。东汉八县都在今镇原、泾川、灵台及陕西省的长武境内,占有西汉安定郡的东南一隅。”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被毁严重,遂将安定郡治所设在临泾(临泾水之意)县。其中临泾县在今城关水泉寺一带,朝那县在泾川西北,乌氏县在泾川东(今泾川县玉都镇乌氏城遗址),高平县在泾川南(今泾川县高平镇)。到唐代时乌氏县已废,只剩一个郡望称谓。也有安定郡回迁到宁夏固原的说法,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史实,是自东汉永初五年(公元111年)至曹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约130年今固原市境无地方政府建制。

  公元159年,梁家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灭门之灾。从汉元朔年间(大约公元前130年左右),汉武帝封梁氏22世祖梁睦为迪国侯算起,到公元159年,汉桓帝诛灭梁冀三族时(父族、母族、妻族),梁氏家族已兴盛了近300年,这是梁氏家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也是梁氏子孙最值得骄傲的时期。

  有一种观点认为,梁冀被打到之后,把梁氏“无少长者皆杀之”,安定乌氏的梁氏也被绝后了。根据祝世林先生《平凉古代史考述》考证,梁氏在安定郡并没有灭绝。《水经注》卷二记载:梁晖,汉大将军梁冀后,他的祖父梁冀被杀后入羌,被羌人拥戴为领袖。《北史》曾经为西魏北周的梁览立传,其先安定人,避难走西羌,世为部酋帅。也就是说,安定梁氏在找到横祸之后,通过入羌,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枝繁叶茂,广播四方。《梁览传》虽未追述至梁晖,但其血缘关系是有史可证的,屡建功业,已成为户口众多的大族,仍自称安定梁氏;有的已迁居长安,也可能有些人回到安定原籍来了。

  在《平凉府志·2007版》、《平凉古代史考述·祝世林著》、《泾川县志·清·乾隆版》上,查到了梁统(东汉)、梁竦(东汉)、梁商(东汉)、梁妠(东汉)、梁冀(东汉)、梁鹄(曹魏)、梁愣(前秦)、梁安(前秦)、梁殊(前秦)、梁平老(前秦)、梁熙(前秦)、梁喜(后秦)、梁崇遵(北魏)、梁昕(北魏)、梁士彦(北周)、梁御(西魏)、梁睿(隋)、梁洋(隋)、梁彦光(隋)、梁毗(隋)、梁肃(唐)、梁大玉(宋)、梁格鬼(宋)、梁秀(明)、梁通(明)等梁姓历史名人的记载。其中,隋初梁睿是泾川籍的高官,这位梁氏先祖在《泾川县志》上有明确记载,也是我们这次来泾川寻根的湖南涟源梁氏的先祖。

  泾川出土的文物上,也大量记载了古代梁氏在泾川的辉煌。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南石窟寺之碑》记载:主簿兼州别驾从事史安定梁僧寿;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敕赐《嵩显禅寺碑》记载:治中从事史梁徽字定显安定人,仓曹参军梁穆字文和安定人,西曹书佐梁瑞字成起安定人,祖居令梁通字乐逸安定人。隋《赵刚寺碑》记载:邑生梁祖欢;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李阿昌造像碑》(水泉寺出土)记载:邑生梁孟先,邑生辅国将军前河东郡守梁令伯。唐大周延载元年(公元694年)的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上刻有安定县名:征事郎行安定县尉。北宋(公元1013年)整一千年前暨千年一现诸佛舍利铭文砖铭文是梁吉镌刻。明(公元1497年)敕赐《华严海印水泉禅寺碑》记载:梁鉴、梁贇、梁济、梁国太、梁本、梁臣6位富户,占总人数14人的近一半,充分说明了明代梁家旯的梁姓人在泾州城的地位。

  据考查《后汉书·梁统列传》、崔元翰《右补阙翰林学士梁君墓志》、《新唐书》、《唐摭言》、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补》、《唐集质疑》等史籍,历史上的安定郡是梁氏郡望之一,梁桥系安定梁氏的开基始祖,代表人物有梁桥、梁统、梁松、梁竦、梁商、梁纳(梁太后)、梁翼等。出现在平凉、泾川的梁氏一门前后有9人赐公,17人封侯,3位皇后,6贵人,17名大将军,夫人食邑称君者7人,尚公主3人,其余卿、将、尹、校57人(总数可能不止这些),是历史上声势显赫的氏族政治集团,与梁氏家族族谱记载的梁氏先祖历史完全吻合。梁氏家族在安定的300年是其最辉煌的历史时期。

  关于乌氏县从平凉西北东迁泾川县的年代,除过前文提到的东汉129年说,还有有学者认为应该为北魏时期,但1976年,在泾川玉都镇太阳墩村出土了十六国时期的华盖鎏金铜佛及“归义侯”窖藏文物一批,为前凉王张轨遗物,张轨是安定乌氏人,由此,乌氏县东迁泾川县的时间应该在前凉、北魏之前,东汉129年迁移到泾川的可信度最高。

  梁家旯是泾州古城地望的整体组成,是我们今天能看见的活着的梁姓安定郡望历史的物质文本。梁家旯的存在,显然不是孤证,泾川大量的梁姓宗亲是明证。梁家旯地下的文物,自然地保存了诸多的秘密,随着时间的流失,自然会传递出信息,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刻意地去做专项考古。

  安定梁氏的根在甘肃泾川,安定古城遗址即现在泾州古城遗址、乌氏县遗址即玉都太阳墩乌氏城遗址。唐代地理名著《括地志》说:“乌氏故城在泾州安定县(今泾川县)东30里。宋代地理名著《太平寰宇记》记载乌氏城遗址在今泾川。《中国地方志集成·明嘉靖·平凉府志》、《泾州乡土志·清·光绪版》、《泾川县志·清·乾隆版》用文字和图示明确记载乌氏城在泾川县玉都镇。

  根据民间调查显示,泾川县安定梁氏根深蒂固,总宗祠1950年前位于高平镇原梁村,供奉梁桥为始祖,其后人分布于泾川县高平镇梁河四梁(上梁村、下梁村、原梁村、大寺坳村梁家老庄社),芮丰乡三十梁村,玉都镇乌氏城遗址附近的梁刘家村,以及灵台、崇信、镇原等县梁姓村庄。祠堂、族谱、影、家训毁于文革期间,随着安定梁姓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也许更多的文物、族谱将会面世。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