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泾川回山拜谒西王母神像 瑶池阿母倚窗开

2014年05月24日 来源:西安网 点击数:

泾川回山拜谒西王母神像。

  瑶池阿母倚窗开

  ——读着诗歌去远行之五

  提到西王母,首先想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神话人物,极具女性化与温和化的慈祥女神,她还有一位鼎鼎大名的老公——玉皇大帝。

  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王母娘娘拔出头上的金簪,凭空一划,便出现了一道无边无际的天河,生生地把一对恩爱夫妻拆开。后来,王母稍有怜悯之心,让二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于鹊桥上相会一次,给人们留有对美好爱情的一丝向往与追求。在《西游记》中王母娘娘的仙桃威力更大: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成道;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庚。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没有仔细审查宾客名单,单单遗漏了孙悟空。少添了一双筷子不要紧,不但引起了孙悟空偷吃仙桃,彻底搅乱了王母娘娘精心策划的盛会,而且还逼得玉皇大帝动用庞大的行政资源和海外关系(天庭与佛家分属两个境界)与孙猴子一场恶斗。常常在想,如果王母娘娘在做出许可决定之前,再仔细审查案卷,就不会有后面劫难发生,可见在神的世界里,也是细节决定成败。

  从史学角度看,实际上西王母是我国三皇五帝时代一个原始部落的名称,也是中国西部的地域概念。在《史记》、《尔雅·释地》中,西王母是与有觚竹、北户、日下并列的古代四荒古国,后来又成为西戎母系氏族部落女酋长的专用名,他们国不改名,王不改称。吴晗先生考证: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跃在陕、甘高原一带的戎族或西戎的别名,闻一多先生更认为,西王母是中华民族的总先妣。从《汉书》等古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在秦汉以前,中国西部的泾、渭、洛三河的上游一带,有“回城”、“回中宫”、“回中道”等一系列与“回”字有关的地名和建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鸡头山即今平凉崆峒山,泾川古称回中,王母宫之山因名回中山,简称回山。秦始皇所经过的“回中”,应是指今天的泾川一带。历代名人多有咏赞西王母的佳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于开成三年落榜后游历泾川回山瑶池时所作的《瑶池》一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这些足以说明唐代的人们认定泾川回山就是西王母的发祥地。

  初到泾川回山,拜谒西王母神像,眼镜几乎跌破:蓬乱的头发、外凸的虎牙、挺拔的乳房、高高隆起的下腹、丰满的臀部,还有一根长长的豹尾,一幅半人半兽的模样。夸张的乳房和腹部可以理解,是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在“人猿相揖别”的年代,原始初民生存环境恶劣(当然不是受到污染),生活十分艰难困苦,需要大量繁衍人口完成种族的延续,自然崇拜生殖性交。古人曾经形容性交的快乐为“欲仙欲死”、“飞腾精魄”。《诗经·台南·草虫》描写性交时的快乐心理:“亦靓既止,我心则降,……我心则说,……我心则夷”。

  但是,头发、虎牙、豹尾,又作何解释呢?细查《山海经》确实对西王母做出过这样的描述:“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乍一看,西王母简直是一个半人半兽、不伦不类的怪物,而在李晓伟先生看来,西王母是一个丰姿绰约的美人。李先生说:“当代人考察古籍时,往往忽略了语境转移和丧失的因素,这就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困惑。”他认为西王母是一位长发披肩、面带虎饰、头戴玉器、身披豹皮、善于唱歌的部落女酋长。如果李先生的假想成立的话,虎豹有可能就是西王母所在部落的图腾,为了显示自己威仪,西王母就把老虎作为了面部的装饰,并将豹子的尾巴垂于胯下。我坚决支持李先生的推论,不为别的,只是更喜欢西王母天姿绝色、雍容华贵、仪态万千、母仪天下的模样。

  由西王母形象的演变,我想,我们的所见,也许永远只是表象,眼见为真未必是真,真相可能永远在迷雾中,运气好,会接近真相,运气不好,抱着表象见上帝了。那么,马航客机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泾川回山拜谒西王母神像。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