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泾川文艺 >> 正文内容

——评刘存锁诗集《季风啮痕》

2014年02月20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追求诗意的生活,为人生留白,你就会看到云在跳舞,风在唱歌,花开、鸟鸣、雨落、雪飘会带来与从前不一样的感觉。”这是诗人刘存锁告诉我们的。

  他首先是一个真诚的人,而后才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乡土诗人。

  我与刘存锁虽然仅有一面之交,但却开始喜欢交往他这样有着真性情的诗人,不禁对他心生敬意。他的诗风淳朴,一如他实诚、耿直的为人。他的诗歌是他人生轨迹的折射,是他的心路历程,正如作者所言:“记下走过的轨迹,印下感情的痕迹,留下闪光的一瞬。” 

  刘存锁从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经过半辈子人生的拼搏和历练,他感悟颇多,又不甘心随波逐流,心灵深处又平添了一份细腻和柔情。于是在工作之余,尤其是晚上当朋友沉浸喝酒、玩牌的消遣里,他拒绝灯红酒绿的诱惑,抚摸岁月刻下的伤痕,勾勒内心世界的斑斓,让身心回到最初的宁静与善良。他一直生活在古城泾川,踏遍了泾川的山山水水。这里是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王母宫、大云寺里那一株株古色古香的美,不知让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他不时地观照时光沉淀,生活在这被美浸润的土地上,把心中郁结的情怀一次次泅渡到往事的河岸。

  他用一双多情而智性的眼睛关注着陇东黄土高原的自然万物,温热的目光凝视着落叶、树梢、雪、小草、乡路、晚烟、麦子、乡野、村庄、家园、春雷、油菜花、辣椒、红柿子、塬上黄土、王母宫山、牧羊老人、打工族、退休老人……诗集第一节“徜徉乡野的季风啮痕”,就是体现他寄予泾川乡土的心灵独白,它是全书的精华部分。他曾经在乡下当过基层干部,集子里有不少抒写乡土生活的诗篇,追忆着他徜徉乡野的青春年华,吟诵着英俊少年憧憬的爱情和粗犷的西部情怀。《风吹麦浪》,言说着一个西部人的精神追求。“麦子在梦境里/像六月歌谣推来搡去/成了守望麦田人的标识/麦芒顶住太阳/冒出几多荣耀/挺立的麦秆/被二两白酒放倒”,从感人至深的细节里深入西部人的内心世界。我以为,对于一个60后作者来说,刘存锁诗歌中魂牵梦绕的乡土情结是十分宝贵的,如《乡情在舌尖上飘摇》、《雪舞村庄》、《上场的麦子》、《收麦子的奶奶》、《黄土塬农夫》,都艺术地阐释着他寄予生养他的故土和亲人的深厚感情。其中,《乡情在舌尖上飘摇》),诗意鲜活,情感真挚,语言朴实,体现着他的诗歌创作是紧贴着现实生活大地的,他的写作主题勇于直面西部沉重的现实人生,一直萦绕在对生命的无限感恩之中。试看,诗人在《故乡的秋》中写道:“秋天的白云/如一顶大草帽/戴在回山头顶/太阳很深/旷野很深/星星点点的农舍/很近/一排排灵动的雁阵很小/故乡的秋/矗立在丰收的星空里”。诗人用鲜活、灵动的笔触讴歌了故乡的美,作品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一个“泛诗歌”时代,众声喧哗里他的写作拒绝和排斥了任何功利、庸俗、娱乐的目的,这是他与诸多70后、80后作者相区别的一面。刘存锁的诗歌意象鲜活,情感饱满,语言富有艺术张力。他很善于营造诗的语境,他在大地和绿色生命中抚摸季节的流痕,他的诗很有生命的质感。刘存锁的创作是肯定生命的,是讴歌美好生活的,他的理想人生是包容了人间真爱的大同世界,其中可见诗人宽广和博大的艺术胸怀。

  刘存锁说:“在这文学掉价,物欲横流、步履匆匆的时代,写诗代替了我精神上的颓废和人际时空里的奢侈。人生的历练成就了我不老的诗心。”(《后记》)是的,作为一名乡土诗人,刘存锁写作的艺术眼光是向下的。显然,“季风啮痕”是一个艺术命题,诗人刘存锁同样是蜗居在西部山野的思想者。三十多年来,他习惯了在不断轮回的季风里用心感受生命的律动和乡土中国的变迁,对底层人生的关照和根深蒂固的乡土情怀,加上诗人勇于承担时代的责任,使他的诗歌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和厚重的艺术分量。

  从刘存锁身上,我不由得想起了著名诗评家谢冕教授所说:“诗不是所有人都能写的,不是所有的人想写诗就能写好诗的,诗是贵族的。”其中表露了令人震惊的反对诗歌平民化、粗鄙化、口水化的贵族立场。固然,写诗必须具备非凡的艺术才华。我以为,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比个人才情更重要的是必须拥有悲悯的人类意识,要能够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形成独具人文魅力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实,诗品如人品。没有一颗感悟生活,敬畏生命的崇高心灵的人,绝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刘存锁的诗歌创作路子正、潜力大,他的成功之处对众多业余诗歌创作者来说有一种榜样的力量。我期待他在漫漫诗路上走得更远!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