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引导社会力量助推双联行动纪实

2014年02月07日 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数:

  随着双联行动的深入推进,如何进一步提升帮扶工作成效,创造扶贫攻坚良好环境?

  泾川县的回答是,开展以“一个党员致富户帮助一个困难党员、一个产业富裕户扶持一个贫困农户、一个协会带头人壮大一项增收产业、一个民营企业家帮扶一个特困农户”为主题的“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积极创新全社会参与双联行动的长效机制。

  借此,如今在泾川县,一群致富路上的“领头雁”纷纷踊跃参与到双联队伍中来,他们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或帮资金传技术、或找路子出点子,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双联行动的一支生力军。

  这一平台,不仅有效扩大了双联行动覆盖面和贫困群众受益面,让贫困群众身边多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有力推动了双联行动向纵深发展,而且放大了双联效应,探索出了一条消除社会矛盾、促进农村和谐的新途径。

  创新帮扶思路,凝聚更多力量

  泾川县,位于国家级六盘山特困片区,当地贫困人口达11.87万人,占到总人口的33.7%。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来自省、市、县的一大批干部深入泾川县农村,他们与群众心贴心、话家常、求发展,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福利,加快了泾川县与全省乃至全国同步小康的进程。

  然而,这样一个现实引起了泾川县决策层的思考:

  双联行动中,各级干部倾心相帮,才能覆盖到泾川县12.4%的特困户。

  一方面,联系力量不足,群众受益面低;另一方面,受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制约,不少贫困户仍停留在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中,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大潮。

  如何依托双联行动这一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让更多的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致富能力,与乡亲们共同致富呢?

  泾川县决策层注意到这样一个群体——从农村摸爬滚打出来的党员致富户、产业富裕户、协会带头人、民营企业家等一批“先富人员”。这些人员在富裕起来后,更加注重生养他们的那片土地所带来的荣誉感,有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心理需求。

  “近年来,由于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给社会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但是,先富群体和贫困群众之间作为乡邻互助互帮的情感纽带并没有断开。”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说,“这些致富能人熟悉农村,对身边农户情况又深入了解,帮扶能有的放矢。”

  按照邓小平同志“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理论,把农村繁荣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泾川县决定,动员号召“先富人员”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到双联行动中来,让他们在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帮助特困户脱贫、推动共同致富中实现人生价值。

  创新帮扶模式,搭建共富平台

  “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一经开展,立即得到了泾川县广大先富起来的“领头雁”积极响应、热情参与。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多年来,丰台乡张观察村的张怀成给村里和县上的贫困户捐助了100多万元。“我是土生土长的泾川人,知道村民现在还不富裕,虽然知道送钱、送物不是长久之计,但总不能贸然去指点别人怎么干吧。现在,通过双联行动,咱就能在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着大家一起干了。”张怀成说。

  那么,怎样在双联行动中,将“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落到实处呢?

  立足果、畜、菜这三大特色产业开发,泾川县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四个一”的帮扶模式,把“先富人员”和贫困群众有效地联结在产业链上。

  ——一个党员致富户帮扶一批困难党员。泾川县组织动员党员致富户与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带领他们共同致富;

  ——一个产业富裕户扶持一批贫困农户。在对全县产业大户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泾川县动员产业富裕户自主联系贫困户,自主确定帮扶措施,通过“一帮一、一帮几”的形式,充分发挥他们带头致富的影响力;

  ——一个协会带头人壮大一项增收产业。泾川县积极动员鼓励专业协会带头人通过“协会+大户+贫困户”的形式,把农村贫困群众吸收到专业合作组织中来,着力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一个民营企业家帮扶一批特困农户。通过“企业+市场+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泾川县多方鼓励和支持县内外民营企业家与农村特困户结“穷亲”,积极为贫困群众提供融资担保、就业岗位和产销服务,带动所联系的困难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目标。

  创新帮扶机制,拓宽致富门路

  在“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中,泾川县深知,要想建立“四个一”互帮互助长效机制,“扶业”是核心。就是要通过市场机制,将贫困户与先富起来的人联系在产业发展中,注重从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入手,把帮资金与帮技术、帮信息结合起来,发挥致富能人的传帮带作用,改变贫困户“想干不会干、想干不能干”的局面,着力增强他们的自主发展能力。

  在党原乡丁寨村,以前一直打工的村民姚东东,在养殖大户张明伟的指点下,2012年9月不出去了,在家养起了牛。

  一年光景,姚东东就买了个三轮摩托车,修了座院墙。“这全是卖牛挣来的钱。”2013年12月23日,他告诉记者,前几天,在张明伟的帮助下,他刚卖了8头牛犊,挣了5.7万元。

  卖牛时,帮着盯市场行情;平日养牛时,技术上还帮着操心。2013年9月的一天晚上,姚东东家的牛忽然生病了,一接到电话,张明伟立刻跑过去,打针、吃药,将牛治好了。心里越来越踏实的姚东东,现在已经养了20头牛。

  教给贫困农户生产技术和致富本领,还远远不够。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泾川县尝试着让致富能手与困难群众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使农民由“风险增收”变成“保险增收”,从而实现“互惠”“双赢”。

  丰台乡张观察村在泾川北塬,村里满是苹果树。可大多数村民没有从苹果产业中尝到甜头。

  在做了多年苹果生意的张怀成看来,这主要是缺乏市场意识。

  “静宁、庄浪等地的果农卖苹果,都是按苹果大小卖,但张观察村乃至丰台乡农民,每年卖苹果时,就是‘一脚蹬’,所有的苹果一个价。”张怀成说。

  而且,偌大一个北塬,以前没有一座恒温气调库。以前农民把苹果摘下来,就码到地上,等客商来收,自然卖不上好价钱。

  前年,张怀成在村里修了一座气调库。在鼓励果农注重存放保鲜时,2013年,他又建成了一条塑料果品周转框生产线,将框子免费提供给村民,让他们严格将苹果按“70”、“75”、“80”的直径等级分装。

  “有了好的贮藏条件,加上果农的市场意识越来越浓了,往年,我们北塬苹果价格卖不过南塬,去年基本持平了。”张怀成告诉记者。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有你一份,有我一份。”在“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的带动下,目前,泾川县共有1760名“先富人员”参与到双联行动中来,他们帮扶了贫困户2164户10028人。泾川县双联覆盖面提升到了目前的18.6%。

  “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努力下,许多农民群众由‘站着看、等着扶’变为‘想法子、主动干’,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李全中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