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人口计生工作在转型中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泾川县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一主线,按照“巩成果、夯基础、抓重点、攻难点、建亮点、争一流”的要求,精心开展“精细化管理服务年”活动,在基层管理、技术服务、信息统计、政策落实、流动人口管理、典型培育等方面抓精细、促规范,巩固提升“国优”创建成果,全县人口计生工作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领导重视有保障。一是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分阶段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四大家分管领导经常深入乡村开展调研,及时协调解决基层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严格落实乡镇、部门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主要负责人亲自安排、调度、检查人口计生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期落实。二是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及时研究制定了《2013年全县人口计生工作要点》和《泾川县2013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与各乡镇、县直部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对落后乡镇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县财政不断加大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力度,2013年,全县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1152.4万元,较2012年净增192.5万元,为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示范区建设、“陇家福”工程实施等重点工作推进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优质服务树品牌。按照以优质服务促精细管理的思路,着力打造“民本计生·幸福家园”优质服务品牌。组织开展“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乡村活动”。县服务站组成深入乡(镇)、街道和50个重点村开展集中义诊宣传,开展义诊宣传活动29场(次),接待群众咨询3300人(次),开展妇女病检查诊治72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扎实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采取乡(镇)上门入户宣传动员、县婚姻登记大厅设立咨询岗宣传动员,县计生服务站统一检查的方式,全面为符合生育政策、有生育意愿的目标人群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县服务站筹资10万元,购置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酶标仪。建立完善检验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检验步骤流程,严格开展室内质控,保证了实验室检查的质量。全县共检查2400对夫妇,筛查出高危风险对象189人。认真开展“生殖健康援助行动”项目,利用蓝氧治疗仪1万多名患病妇女治疗妇科疾病,并将治疗费用纳入了新农合报销范畴,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奖励优待惠民生。积极创建全国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提示示范县,顺利通过了省级评估验收。在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各项规定政策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意见》,出台了10项奖励优待政策,县财政为此增加预算近300万元,切实提高了奖励优待标准,拓宽了政策覆盖面。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实行惠农政策文件计生部门会签制度,统筹各级各部门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尽力为农村计生“两户”家庭办实事、办好事。共为农村计生“两户”代缴新农合参合基金72.6万元,代缴新农保参保基金22.46万元;发放奖励扶助1397人134.11万元,特别扶助62人12.63万元;在6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确定“少生快富”项目户83户,其中示范户12户,落实项目资金42.8万元;审核确认“两户”子女高考升学加分71人,中考升学加分154人,发放高考升学奖励金64人24.6万元;兑现二女结扎户养老储蓄及一次性奖励金98户59.9万元,独生子女领证户养老储蓄279户27.9万元,独女领证户一次性奖励75户7.5万元,特困救助13户4.4万元,农村独生子女奖励费813户18.87万元,城镇居民独生子女奖励费623户14.95万元,退休职工1000元奖励2.9万元。
——信息化建设上台阶。组织开展人口计生信息化全员培训,对全体计生专干就甘肃省全员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更新维护、报表汇总等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了信息化普及应用水平。以提高全员人口数据库信息完整率、准确率为目标,积极开展“消重补漏纠错”行动,扎实开展全员人口数据纠错工作。先后8次印发专门通报,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指导意见,提取了全县存在错误信息的人口和育妇名单,反馈各乡(镇)逐人进行采集、纠错,并以纠错后的系统信息对乡、村、户内资料进行规范完善。全县共纠错、补录人口文化程度、职业、身份证号等各类信息32.7万条,“大户分家”1524户,注销流出人口1341人,登记新增流动人口3327人,人口和已婚育龄妇女身份证信息录入率分别达98.1%和98.7%。积极开展全员人口信息采集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统一为县乡(街道)281名计生干部配发了“人口E通”专用手机,积极开展数据采集、信息查询和维护等工作,全县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积极组织参加全市人口计生信息化大比武,获得了团体第二名。
——依法行政促规范。组织开展“人口计生行政执法水平提升年”活动,坚决治理简单粗暴执法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以及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一是开展执法培训。举办了全县人口计生业务知识培训班,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各乡(镇)对1700多名乡计生专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村计生专干和自管小组长进行了集中强化培训,有效提高了各级计生干部的业务能力。二是方便群众办证。县人口计生局和各乡镇临街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证件办理、奖励优待政策落实、信访接待、流动人口服务、药具发放等“六位一体”的“一站式”集中服务。严格实行首接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及时高效地为群众办理《生育保健服务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证件。三是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严格落实《甘肃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开展了打击“两非”联合执法行动,对全县医疗保健单位、个体门诊和药店进行检查,查处违法经营终止妊娠药物和非法开展人流手术案件2起,保持了严厉打击遗弃女婴和“两非”行为的高压态势。四是及时处理信访问题。制定人口计生信访工作考核办法,将信访问题纳入全年考核评估,畅通信访反映渠道,对群众通过来信、来访、来电、网络留言和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查处,共受理处理信访事项130多件。
——“陇家福”引领新风尚。积极创建“陇家福·幸福寓所”,按照“2111”总体要求,在街道办东街社区、党原乡樊家村、高平镇三十里铺村等村建立了46个“陇家福·幸福寓所”,设立了爱心室、贴心室、联心室“三心室”服务阵地,积极开展政策咨询、宣传培训、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一对一”结对帮扶关怀关爱等活动。县街道办东街社区充分整合资源,全力打造“七彩计生”工程,即:粉色生育关怀工程、金色童年关爱工程、绿色少年希望工程、蓝色生殖健康工程、红色夕阳服务工程、橙色流动人口工程、紫色小康引领工程,形成了面向家庭全体成员、贯穿人生每个阶段、覆盖各种类型计生家庭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党原乡樊家村按照把幸福寓所打造成“空巢老人的互助场所,留守妇女的幸福驿站,留守儿童的快乐家园,流动人口的交流平台,干部群众的培训基地,特殊人群的康复中心”的工作定位,深入开展“六关爱、六帮助”活动,即:关爱老年人群、帮助解忧;关爱育龄妇女和青少年、帮助解困;关爱流动人口、帮助解难;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答疑解惑;关爱特殊人群、帮助树立信心勇气;关爱干部群众,帮助发展产业。太平乡四郎殿村以实施“陇家福”工程为抓手,由乡村干部、党员富裕户结对帮扶计生困难家庭,帮助他们大力发展果品、肉牛养殖产业,有效提高了计划生育家庭的致富能力。深入开展幸福家庭创建。以“五进五促五创建、优质服务八上门”为载体,坚持“五个紧密结合”,严格按照群众自评、组内群众互评、村评委会评议、村“两委”班子审议、村民代表大会评选的程序评选幸福家庭,并通过分乡(镇)集中举办幸福家庭授牌命名大会,增强了工作实效性,在群众中树立“少生快富,幸福一生”的典型和标杆。在幸福家庭创建中,注重扶持计生家庭发展致富产业,全县各级共投入帮扶资金279万元,扶持4665户家庭养殖肉牛1060头、栽植果树1.4万亩、修建温棚360座。县财政专门预算拨付“陇家福”工程创建经费10万元,统一制作了幸福家庭标志牌8000多个,有力保障促进了创建工作。今年,全县共评选命名幸福家庭8025户。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