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寻根专栏>安定堂『梁姓』 >> 正文内容

古安定(泾川)寻根祭祖纪行(7):亲不亲故乡人

2013年09月27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凭吊了安定水泉寺和“梁家旯”,我们冒雨乘车来到泾川县高平镇原梁村。去原梁村的公路两旁,我们看见一排一排的苹果林,苹果树上挂满了漂亮的红苹果,大家不时地惊呼!

  泾川梁姓,据1996年版《泾川县志》载,全县共有梁姓717户,多住在以姓为乡名的梁河乡,现属高平镇。原梁河乡以上梁、下梁村为主﹐聚住着整村梁姓人家。高平镇南有原梁村,与原梁河乡上梁、下梁村相邻﹐住着与上梁、下梁梁姓一个家族的整村梁姓人家。

  全村1300人,就有1200人姓梁,这就是原梁村,村支书也是我们梁家人,他带着村里的梁家宗亲早早地就等在村委会迎接我们。我兴致勃勃地与当地的宗亲探讨起了原梁村这个地名的来历。所谓原梁,意思应该就是这里本原就是梁姓聚居地,居住的是梁姓的原住民,当地宗亲很赞同我的分析。对梁河乡的撤销,改属高平镇,我也有点想法,我给泾川的朋友建议,是不是还是恢复梁河乡呀,泾川曾经是我们安定梁氏的郡望所在地,由安定外迁的梁氏后裔,现在已经繁衍到了2000多万人,在我们的故地,该不该有个以梁家命名的乡镇呢?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呵呵。

  中午的安排让我们惊喜不已,泾川的朋友没有拉我们回县城去大酒楼,而是安排我们去原梁村几户梁姓宗亲家里吃饭,在梁家人家里吃饭,与梁家人亲密接触,这样的安排真的是匠心独运啊,谢谢泾川的领导和朋友!

  我们来到“自己家里”,墙上挂的红辣椒,地上堆的成堆的玉米,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北方的炕,都让我们从南方去的宗亲兴奋不已,纷纷拍照留念。

我们在这户宗亲家里吃饭

  中午的主菜是“蒸鸡”,一个大金属平底锅里,蒸了两只土鸡,黄灿灿的颜色,粘糊糊的鸡汤,蒸得松软可口的鸡肉,香气扑鼻,让我们眼界大开,食欲大振。据泾川的朋友介绍,“蒸鸡”是当地一道名菜,别说前面的功夫,光是蒸就要4个小时才能蒸好,难怪味道那么醇香!据说在当地的梁家,一般是要逢年过节,或者有贵客登门才做这道菜出来吃的。故乡的亲人这么隆重的款待远道而去的我们,真令我们受宠若惊,这就是一家人啊!

这就是香喷喷的“蒸鸡”

  饱餐了永生难忘的“蒸鸡”,下午我们去上梁村寻访泾川的梁姓宗亲。车子从黄土高原的顶上一直往下走,窗外是一派沟壑纵横的景象。上梁村,连同我们要经过的下梁村,就在沟底的梁河边上。

  陪同我们的泾川县委办公室的何小东兄弟给我们介绍,梁河整条河流叫黑河,流经泾川县梁姓人聚居的那一段才叫梁河,过去的梁河乡也由此而得名。梁河,我们梁家人自己的河流哪,这让我们很高兴。

 

(黄水滔滔的梁河)

   

  可是我们的高兴劲很快就烟消云散。车子下到谷底,沿着梁河通往上梁村的公路高低不平,泥泞不堪!公路旁边的景象很苍凉,高高的黄土壁上许多已经破败的窑洞不时掠过我们的眼睛,沟壑间小块的地里也没有看见多少庄稼,只有浑浊的梁河水翻滚着流向远方。

  何小东用沉重的语调告诉我们,这里其实是不适合人居住的,这里的梁姓人很穷,过去都是住在我们刚才看见的窑洞里,近些年才搬到新修的房子里。他们一家人在狭窄的地里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收获的庄稼可能还不够一家人糊口,其它的收入就几乎没有了,没有钱用。

  从原梁村出来,我们不是看见房舍两旁有许多苹果林吗?我们问小东,他们为什么不栽植苹果呢?他告诉我们,这里的农村,塬上的农民可以种苹果等经济作物,所以生活相对要好一些,可是塬下的土地水分重,苹果活不了,庄稼收成也不好,也无法发展其它副业,所以都比较贫困。何小东还是摇头语气沉重地重复刚才的那句话,这里不适合人居住……

  可是我们千千万万的梁姓人却就在这里祖祖辈辈居住下来了,他们是怎么生活过来的,我们无法想象。

  只有通过村子的短短一段路是水泥路。快到上梁村时,一个情景又让我们热泪盈眶:村里的梁姓宗亲扶老携幼,都出来站在村口的公路两旁迎接我们,村口的树上放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

  我们下车与宗亲们一一握手,心里真不是滋味!

村里的宗亲们都来瞧瞧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子

  在梁雪兰宗亲的家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当地叫“影”的东西。“影”挂在墙上,大概有1米多宽,3米左右长,很旧的样子,下面的排位上面写着“梁氏列祖列宗之神位”,供奉着香烛。我们仔细研究,发现“影”其实就是一块比较厚的布,上面一排排按照辈分画着从古到今的先祖人像,其中最上面是3个人的画像,人像的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个神字。梁雪兰的父亲说,这个“影”是他们家世世代代保存下来的,上面的那些人像是谁,他们也不知道。一般有重大的节庆才“请”出来供奉。据泾川县文化部门的朋友讲,这个“影”是我们梁家独有的历史文物,他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的,非常珍贵,至于“影”的由来、年代、内容、含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雨越下越大,走出上梁村很远了,我们回头看见,村里的老少宗亲们还站在公路边挥手送别我们……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