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向苹果大县迈进

2013年07月31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近年来,泾川县立足县情实际,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来抓,在“扩量、提质、增效”上集中用力,苹果产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正在努力向苹果大县阔步迈进。

   7月15日,淅沥的小雨时骤时歇。虽然是阴雨天,但泾川县窑店镇党委书记刘贵明依然很忙碌,他把镇党委班子成员召集起来,研究如何为秋季栽苹果树预留地块,完成全镇塬面红富士苹果全覆盖任务。刘贵明介绍,窑店镇的主导产业是苹果,家家户户都种苹果,目前塬面只有零星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镇上的思路就是对零星的土地插空补齐,实现果树全覆盖。

   在泾川县南塬4乡镇中,基本已经实现果树全覆盖的乡镇已经有了2个。

   适宜区全覆盖,主导产业的战略选择

   泾川县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适中,土层深厚,被国家农业部划定为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是发展优质苹果的天择之地。

   如何让农民走上小康之路?泾川县的抉择是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苹果产业,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致富之路,并响亮提出了适宜区全覆盖战略。全县总耕地88.2万亩,该县的目标是建成50万亩优质红富士苹果产业基地。为此,每年以5万亩的“加速度”持续扩张产业规模,实行整乡、整区域推进开发,把果园建设向土壤相对肥沃、距离村庄较近、便于管理的区域转移。为了扶持苹果产业的发展,县上每年筹资300多万元,对苹果苗木和农膜双补贴;县上还聘请了500名果品技术员,活跃在各个乡镇开展技术指导。目前,全县以苹果为主的果园达到46万亩,户均5.2亩,人均1.3亩,建成了3个三万亩乡镇,7个双万亩乡镇,5个万亩乡镇,168个千亩以上果园村。目前,全县有3个乡(镇)72个村基本达到全覆盖。

   罗汉洞乡立地条件差,泾河北岸4个村的农民有的农户住在山上、有的住在山下,但大多数农民的地却在山上,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靠种粮为生,日子也越过越紧张。为了帮助这里的农民脱贫致富,这个乡决定把北山的“八大坪”全部种果树。农民思想落后不同意,乡村干部逐户逐户动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目前,“八大坪”1万亩果园全部建成。

   7月15日,当记者驱车来到罗汉洞中村,站在中村坪的最高处,举目远眺,只见层层梯田里新栽的苹果幼树绽叶吐绿,果园里套种的黄豆等作物在细雨中显得更加青翠。罗汉洞乡党委书记鲁新生介绍,这个坪上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生产的苹果硬度比较好。

   应用新技术,引发一场“园艺革命”

   泾川县的果农认识到,苹果要进入“种得好,卖得贵”的佳境,必须应用新技术,生产出高品质的苹果。

   郭天禄是王村镇中塬村的“务果把式”,今年他家的果树穿上了“防弹衣”,他还给果树补充“营养液”。原来,郭天禄说的“防弹衣”就是他家果园里架起了防雹网,“营养液”就是液体肥料。

   沿笔直平坦的泾柏路前行,满眼尽是集中连片的苹果园。果园周边是红白相间的水泥桩和铁丝网围起的防护栏,地头伫立着一盏接着一盏的太阳能杀虫灯,果园上空还架起了乳白色的防雹网,一片片黄色的粘虫板和一个个糖醋除虫液罐挂在果树上……

   近年来,为了提高果园管理整体水平,该县连续三年开展了“果园管理年”活动,并加大了对果园管理的资金投入。为了扭转果农粗放的管理方式,严格落实以“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为内容的“四项关键技术”,同时还采取生物防治病虫害、覆膜覆草保墒、保肥等措施提高果园管理水平,新技术引发了一场全面的“园艺革命”。目前,全县落实“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等标准化管理措施的果园达到了35万亩。

   同时,该县还根据实践不断摸索,应用新技术,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小竹竿挺起了苹果树的主干,小牙签在果园管理中也有妙用”。在党原乡赵家村,果园里一根根竹竿立在果树的主干跟前,一棵棵果树挺直了腰杆。在玉都镇李胡村双千亩果品园区,只见一棵棵苹果树的树枝用牙签撑开,果树枝条微微下垂。玉都镇党委书记李雄伟介绍,这就是牙签拉枝法,这种拉枝法适用于新建3年生以下的果园,劳动强度小,也能起到和拉枝同样的作用,他们这片双千亩果园用了15万根牙签。

   “园艺革命”的直接效果就是优果率大幅提高,泾川县苹果优果率逐年提高,去年已高达76%。小苹果被越做越精、越做越强,泾川苹果也正在逐渐进入“种得好,卖得贵”的佳境。

   创新推行机制,产业发展有了新模式

  小苹果就是“钱串串”,给泾川大多数果农带来了财富。但是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务果树成了中老年人的活,加之一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如何让“适宜区全覆盖”战略落实到位?这个县从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入手,破解了这一难题。

  坚持“行政和市场”两只手并用,促进了果品产业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新建果园时,推行“行政+技术”双包责任制,确保了每年新建果园任务的落实;果园建起来,新幼园如何解决群众的收入问题、如何规范管理果园,县上在行政推动的基础上,又充分依靠“市场的手”,加强对果农的培训,积极组织果农外出参观学习、成立合作社等多种措施,让新建的苹果幼园“建一片、成一片”。

  党原乡赵家村果园建起后,村上按照群众意愿成立了果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组织农户统一管理,这片千亩果品园区管成了“省级标准化示范果园”,并在向国家级标准园迈进。

  在高平镇大寺坳千亩果品园区,积极推广果药、果花间作模式,镇上和药材公司签订了购销协议,镇上给农户补助药材苗、花种子,实行订单生产,完成果药间作1280亩;既确保了农民收入不减产,又确保了果树成活和生长。

  记者从泾川县果业局了解到,目前,全县流转果园3600亩,落实果园套种13.5万亩,成立果品专业合作社96个,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果园1.36万亩;招商引资建办冷藏气调果库22座,贮藏能力9.6万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