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高杨德:亮平井王开挖的前前后后

2013年06月17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1958年3月间,泾川县委和县人委在反“右倾”的思想影响下,积极向正在开挖梅花井的庆阳地区庆阳县学习,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提出了“天上水,地面水,地下水”三水齐抓,和“山、川、原”齐灌的号召,动员50%以上的劳动力投入水利建设。当时的高平公社党委书记王海成积极响应,立即和正在县上参加三干会议的公社社长李泽民、高平大队的队长何俊仁等人,共同商量贯彻县委和县人委的号召,向庆阳县学习狠抓水利建设的问题。当时,有人提出了建设“地下海库”的主张,在高平原开挖一处100亩大的井中之王。后缩为60亩、30亩,最后压至5亩左右。方案一经确定,王海成立即委派李泽民和何俊仁赶回高平,选择地址,放线定橛。李泽民和何俊仁回到高平公社后,立即会同公社党委文书潘存来、公社管委会文书刘俊士等人,共同前往距离高平街道约三里地的城南生产大队王家沟沟作业队的原面选择地址,放线定点。众人到达现场后,首先用步步了5亩地,大家一看都吃惊了!有人提议压至3亩就行了,按照3亩定点,仍然上报5亩面积,不就过去了吗?

  县上三级干部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井王的开挖工程就正式启动了。为了打开局面,鼓舞士气,党委书记王海成还亲临现场,作了题为“九龙治水”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稿由原在县委办公室工作过的管委会文书刘俊士撰写,正中王海成的下怀。所谓“九龙治水”的主要内容是:“蜂中王、梅花井、连环井、长藤结瓜、怀中抱月、车水灌原、滴水利用”,真正是说过来道过去,怎么也离不开一个水字。

  井王工程动工后的城南坳里,高平街道南面的近十多里以内,以城南村为中心,向东延伸至胡家峪的孙家庄头,向西绕城南村的城南作业组,朝南延伸至袁家城村,布满了将近2000多至3000多的人流,他们是从如今的窑店、飞云、高平(梁河、黄家铺)、泾明、罗汉洞等乡镇动员而来,参加开挖井王、梅花井的民工。大家来时,背着行李干粮,有的人还牵着拉车的老黄牛,牛背上驼着草料。远处的人们三天换一次班。从井王、梅花井运上来的土,因为运输困难,就地一倒,然后又由牛车运往瓜咀附近的坳心里。不几天时间,井王已经挖成了数丈深的大坑,南面坳里的土堆成了大山,被人们称为南山北坑。再说从井王延伸而去的东、西、南三面的坳心里每隔3米或5米左右就挖一处梅花井,井下也都必须打通了,安上木头做成的通水管子,一处有了水,便可流向所有的井内,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梅花串井了。

  高平井王开挖工程启动后,不仅惊动了泾川县委、平凉地委、甚至甘肃省委的领导们,他们时不时地乘坐着小车前来检查督促。更重要的还是惊动了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社,他们听到九龙治水的特大新闻线索后,立即委派了三名记者前来采访。人民日报社的记者们来到人山人海的城南坳心进行了认真的采访,听取了高平公社党委书记王海成的“九龙治水”的讲话录音,还采访了现场坐阵指挥的公社主任李泽民、大队长何俊仁。记者们回到北京后,立即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上发表了题为《人定胜天——喜看高平塬上九龙治水》的重要通讯。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激发了王海成等人开挖井王,建设“地下海库”的决心和信心。于是高平城南村的坳心里,更是像一锅烧开了的热水,群众性的打井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孙家庄头,东西约近5华里的地段,各开挖100眼的梅花井,两段共计近200眼梅花井。这一打算是井王工程的决策者们,从西峰的梅花井联想而来的。距离高平仅百公里之遥的庆阳、西峰的黄土高原上,能够打成梅花井。我们高平原上为什么不行呢?那还不是右倾思想作怪吗?反左倾的大旗一经树起,别人谁还敢说些什么呢?于是这一锦上添花的措施,也就这么很轻快的决定下来,并且付诸实施了。决策者们的调子一定了下来,高平街东南约四五里的地方,顿时人山人海,红旗飘扬,高音喇叭里不停地播送各式各样的信息。当然,居多的还是报喜的或者拔白旗插红旗的信息。在这将近一月多的时间里,几乎每天的24小时以内,到处都是忙忙碌碌奔走不息的人群。因为从一开工就开始实行8小时工作制,每天轮流三班倒,从来也没有停止劳动的时间。笔者这次动笔前,采访过当年曾在这里领过工的胡家峪村的鲁彦昌。他告诉笔者开挖井王时,他身为胡家峪村的团支部书记,理所当然的是村上带队的人,他因为长期住在麦草铺里而受潮,脸上生满了疥疮,多次请假治疗,无人敢批,直到后来,村上选他为副支书后,才由接替他的团支部书记职务的人,前来井王工地接替了他的工作,他才返回村上治病。

  井王工地上,过大的劳动强度,逼着民工们自己动脑动手,创造出了滚动滑轮和脚踏辘轳两项革新的运土工具。这对于从十多丈深的井下往上运送装满一车子土来说,既节省了劳动力又提高了工效,确实算得上是件难能可贵的好事情。

  由于民工们昼夜不停地苦苦劳作,井王的深度达到了13丈的地层后,水终于出来了,尽管是那么可怜巴巴的一点儿水,靠这点水能灌几亩田地呢?那还不是公鸡下蛋没指望的事嘛。后来人们只得不了了之——停工了。建设地下海库——井王的工程也不得不下马。

  20年后,时间到了包产到户的那个年头,在井王所在地的城南村王家沟沟队农民群众和村社干部们的多方请求下,县政府责成有关部门拨款帮助填平了那荒芜了20余年的数十亩(井占5亩,井中挖出的土堆成的土丘占数十亩)土地,恢复了耕作。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