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王金生:《拟立西贞宫故碑跋》今译

2013年06月10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这通碑碑面朝下伏在大殿门东的台阶上,大约已有一百年了。这是因为当时碑刻好后“霸下”(霸音读“魄”,是初生之“月亮”,“霸下”即夏历“三月初三日”)已过,就放在这里了。而岁月如梭,主持此事的人士也逐渐故去,立碑之事就废弛未办而至于今天。唉,立碑的事可以拖延、废驰,美妙的文章、先贤的功德怎么能任其泯灭呢?应该知道,这则碑文的作者是金城(兰州)彭泽先生。彭先生号幸菴,与我的族曾祖父吕锐同年考中举人,先生有志于礼乐文化事业,心甘情愿到礼部衙门任属员实习。此时我的另一位族曾祖父尚书公吕钲,正任户部郎官,与先生交情甚笃,经常聚会,切磋学问,谈论到尽兴处,击案明志。相约:不为眼前小功名而满足,要向日后大功业奋进!于是就不主动要求结束实习谋求外调任职,自愿留在北京担任低级职务,以便研习经术,增长见识。后来先生和我的曾祖父邦伯(太守)公吕铠,我的族祖父提学(教育厅长)公吕洁同在部级衙门完成了实习。到了第三年,先生以优异成绩得中高第,累历要职,政绩卓越,建树良多,不胜枚举。至于先生任兵部尚书(国防部长)总制(全权指挥)三边防务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整个中国有安全感,显示了先生治国经邦、安内攘敌的智慧与谋略。当初的胸有大志旁观期待(只是因为不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如今实实在在的业绩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切呀。那王母的学说(有史书为证)暂不深入考究,至于彭泽先生著作颇丰,尤其《八行遗事》手稿更是流传天下,读了令人钦敬。(这篇文章)主旨是:强兵安,整饬风纪,教后人明白治国的道理。先生虽已作古,但他的文章却影响深远,功业将永垂青史。现在我写这篇短文,叙事说理均无可观,只表达了(对先贤们崇敬之情)大概意思(补刻碑阴),有幸与先生文章共同流传,况且一百年前同心协力修葺王母宫的先辈们都称得上德高望重、注重文明、仗义执言的社会贤达,让他们的善行义举湮没无闻,岂不十分可惜!于是我与诸位同仁决定,于三月三日将此碑树立在王母宫南庑廊下。希望彭泽先生的功德在此得以彰显,而我这无名晚辈的这篇拙文也如附良骥而行千里一样,会随先生的大作永久流传下去吧。

  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岁次辛酉上浣,晚辈学生吕竣盥沐手谨跋。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