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二十里铺村:“比住在城里还要美!”

2013年06月04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5月28日,记者沿312国道东行至泾川县城10公里处,一个漂亮的小村庄———二十里铺村映入眼帘,不由让人驻足“品味”。

  二十里铺村地处泾河南岸。站在村文化广场四下望去,东边的幼儿园建设已见雏形,西面一排排青砖灰瓦白墙的小康屋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平坦的水泥路通家连户。

  走进村民魏恩红的家,四合院式的小康屋宽敞整洁,装饰一新的上房里,液晶电视、布艺沙发、大理石茶几、冰箱洗衣机等家具电器一应俱全,显示出主人家的殷实富足。

  正和邻居商量农事的魏恩红告诉记者,他过去可是住在沟边的土坯房里,种地远,出门难。前年,村里实施整体搬迁,魏恩红花了23万元修了这院地方。院落布局、房屋结构都是村上统一规划的。房子修成后,他还享受了1万多元的国家危房改造项目补助。

  来魏恩红家串门的村民温新贵插话说:“我们这儿环境好,空气新鲜,粮食、蔬菜都是自家种的,出门一展脚就能坐上车,我觉得比住在城里还要美!”

  魏恩红一家告别了破旧的土坯房,住上了安全舒适的小康屋,光景一年一个样。他说,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一年下来能收入五万元左右,自己和老伴在家既经管小孙子,又务了一个大棚种着三亩地,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二十里铺村,像魏恩红家这样住上小康屋的村民一共有196户。

  村支书拜根存介绍,村里227户群众以前全部居住在平定高速公路以南窦家沟流域沟口狭窄地带,那里存在极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群众生产生活还得经过3条跨线天桥,非常不方便。2010年以来,村上依托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在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实施了易地搬迁,累计建成小康住宅120户、改造危房76户,形成了以文化广场为中心、东西延伸、四纵四横的村庄布局。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乡两级有效整合危房改造、扶贫开发、通村油路、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建成了文化广场、卫生所、幼儿园、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了以生活服务、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的集约化、社区化发展格局。同时,村上依托地域优势,在“312”国道以北倒兑240亩土地建成了蔬菜园区,搭建日光温室50座、大中拱棚160座,让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产业。

  居住条件改善了,群众的凝聚力增强了。绕着水泥路在村子里走上一圈,道路旁、水渠里看不到一点儿垃圾。拜根存说,以前大伙儿住得偏,人分散,打扫卫生时也是“各扫门前雪”,生产道路也就成了“两不管”地带,遇上刮风天,垃圾满天飞。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大家都不好意思乱扔垃圾,而且每天都还争着抢着打扫村里的道路。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