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薛宝春:泾川回山西王母文化宣传长廊

2013年04月20日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一、西王母五论

  早在中华文明诞生之始,西王母就连同她那个神秘国度,与中原文化形同手足却又泾渭分明。直至最后,他们相互交融,难分你我,西王母成为一个人、神、国、巫、俗杂糅的复杂综合体,并与中原文明合一,构成东西两仪,阴阳互补,父育母养,血肉相连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字数计122)

  1、 民族(人类)西王母论(字数计276)

  虽然西王母部族处在上古时期的边蛮戎地,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原民族的各类史籍中依稀理清它的脉络。据《史记》等记录我国先秦历史的权威著作记载,“西王母”既是与觚竹、北户、日下并列的古代四荒古国,也是西王母古国(部落)的首领。她连同她的部族代代相承,任凭岁逝人老,他们国不更名,王不改称,先后伴随了中原疆土上的黄帝、颛顼、舜帝、大禹等诸多风云历史时代,直至周穆王时代,他们依然游牧于陇山附近的黄土高原上。

  历史学家吴晗考证: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跃在陕、甘高原一带的戎族或西戎的别名。因而闻一多认定“西王母,是中华民族的总先妣”,认为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2、神话西王母论(字数计284)

  在几千年的华夏世代记忆中,和其他上古始祖一样,人们以神话这种特殊的传承方式,将他们作为我们的根,我们的魂,质朴而坚韧的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并最终定格为创世神、始祖神、救世神、生育神、母亲神和美神。

  从现存最早的神话资料来看,早在据说由禹和伯益所撰《山海经》中就记载了许多有关西王母的神话形象。说她“状如人、蓬发、梯几戴胜、豹尾虎齿、善啸”,以致进而吸引了后世诸多神话小说家的目光。从《竹书纪年》到《西游记》等千百年间产生的神话故事中,西王母那威仪三界、呼风唤雨、位尊天母的神职所在被渲染的无所不能,神往直至,而最令人向往的莫过于她那个生长着3000才可一熟的蟠桃瑶池琼楼仙境。  

  3、道教(宗教)西王母论(字数计280)

  西王母在道教创立之始就高居显位,并参照固有的道家五行学说配位于西,并为其虚拟配对了东方对偶神:东(木)王公,即后世所称玉皇大帝。正如《列仙全传》所载: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而成,与木公共理阴阳二气,养育天地,陶钧万物,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仅次于三清,地位十分崇高。  

  在道教中,西王母又称王母娘娘、瑶池金母、金母、金母元君、九灵大妙龟山金母。《道藏道迹经》记载:“王母上殿东西坐”,“观之年方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霭,容颜绝世,真灵人也”。但在台湾信众心目中,西王母则是年逾古稀的老妪形象,并亲切的称其为“母娘”或“蟠桃奶奶”。

  4、民俗西王母论 (字数计295)

  民俗西王母是西王母文化的民间文本,是西王母文化的朴素化、通俗化、世俗化表征。其实它仍然包含了民族、神话、宗教乃至文学艺术等学科的西王母形象。

  同其他始祖信仰所衍生出来的民俗文化一样,西王母民俗对民间生活的影响涉及各个方面。即使是在今天,西王母信仰仍然比较兴盛,尤其是在甘肃泾河流域、台湾宝岛、青海湟河流域、新疆天山及山东泰山等地区,西王母信仰对人们的生活依旧是那么显著。这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闻名全国的甘肃泾川西王母信俗,其文化的传承性、原始性、典型性已经成为中国仅存的西王母信俗的活化石。在泾川,西王母民俗文化对民众的影响几乎涵盖了他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庙会、节庆、民间艺术以及农事等等。

  5、文学﹙艺术﹚西王母论(字数计304)

  无论是作为民俗信仰还是道教主神,西王母无疑对我国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文化艺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催生了极为丰富的诗歌、小说、传说故事,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到唐宋诗词到中国四大名著,从屈原、曹操、李白、杜甫到鲁迅、毛泽东、巴金、老舍,凡古今几乎所有经典文集、所有大文豪,都有以西王母文化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

  在表形艺术方面,西王母文化也是被艺术家最常选取的题材之一。在春秋战国以来的青铜器、金银器、石刻、画像砖、壁画、雕塑、木刻、剪纸、年画上几乎随处可见表现西王母文化内涵的长寿、美丽、团圆、和谐等艺术形象。即使是在今天这个崇尚时尚文化的时代,以西王母文化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依然受到许多导演和观众的青睐。

  二、泾川回山西王母千年祖祠文化

  1、西汉初建

  对于回山王母宫的初建年代,据清乾隆《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甘肃通志》载:“王母西真宫,在泾州回中山,汉元封元年建”。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这与目前发现的宋、元、明三代重修王母宫碑文互证,可以确定泾川回山王母宫的确始建于西汉元封年间无疑。

  而且我们还可以在《汉书》及创作于西汉元封年间的一些诗歌中找到踪迹。据《汉书》记载,武帝晚年之后,信奉神仙道术,或“过”或“幸”回中多达11次。此外,创作于西汉时期的多篇专题诗歌《上之回》也是歌颂汉武帝来回中祭祀西王母的史诗。

  2、宋代重修

  宋翰林学士、刑部尚书陶谷撰写的《重修回山王母宫颂》不仅是回山王母宫现存有确切文字记录的最早记载,也是全国现存最早记载修建王母宫的唯一碑碣。碑今存王母宫文管所。

  据碑文记载:宋开宝戊辰(公元968年),由于泾川“压泾水之上游,控西戎之右坠,土宜菽麦,俗习骑射”这一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和民风民俗,使得朝廷三次委派重臣太师清河公三临安定(即泾川)总理泾州军政。公元968年二月,太师清河公进京向皇帝汇报治理泾州之成效,皇帝设宴款待并重赏了他。他返回泾川后,拜谒了西王母,看到王母宫“年纪寝远,栋宇毁坏,坛欹杏朽,蔽荆棘于荒庭,井废禽亡”的境况之后。便命能工巧匠当即动工,重修了回山王母宫。这是有史记载的第一次重修王母宫。

  3、元代重修

  据民国32年(1943)甘肃省文献征集委员会编印的《陇右金石录》收录的元《重修回山王母宫》碑文记载:元代建国后,处于军事战略要地的泾州一代,在元灭金战争中,“兵戈蹂践二三十年,城邑陵夷,衢路荒塞,庐落焚毁,但丘墟而已。”元统一陇右之后,命开国名将天下元帅史阔阔徒(即史天泽)为泾彬二州都达鲁花赤,统管泾州和彬州两州军政事务。史天泽到任后,率领所属僚佐,“招致残民,慰安抚谕”,垦荒兴农,没有几年就“马牛羊豕,日加蕃息,公私储备,例致丰饶”。遂于公元1238年正月决定重修回山王母宫并刻碑纪念。在碑文开篇即说:“《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重修王母宫和祭祀西王母提高到与军国大事同等重要的地位。可见即使是以铮铮铁骑立国的蒙元人来治理泾州,也不能不屈从于已经传承千年的西王母信仰之下,以便于他们更好的统治和治理国家。

  4、明代重修

  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的这次修葺是继明初重修之后,历史上的第四次大规模重修。鸠工既竣,特别邀请了时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彭泽撰写碑文记载此事。碑今存王母宫文管所。

  据碑文记载: “宫在泾原西五里回中山巅,祠所谓王母宫,盖古迹也。世传周穆王、汉武帝皆尝与王母会,故有是宫,又谓之王母宫”。并且指出,王母宫不仅是宗教胜地,而且是泾州的人文胜地,“古今名士登览祗谒,题咏甚富”,读书人“ 资其幽僻闲远,以游以息,经明行修,登高笋而跻仕者后先相望”,为国家培育了许多人才。但是时隔百年,明初修建的殿宇已经破败不堪,在太学生吕沂的倡议下,受到宗藩韩王及本州德望大户、学成入仕及普通百姓的大力资助,历时八年建成。

  5、灭顶之灾

  公元1862年(清同治元年)5月,西北回民不堪清廷统治,在渭南聚众起义,并于第二年攻陷平凉、固原。《民国泾川县志》载:(同治二年)十一月三日回民军进占回中山,烧毁王母宫正殿及香亭。使回山王母宫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1869年盘踞在泾州一带的回民军被清廷击退,泾州安宁,回山上其他建筑物也算暂时躲过一劫。

  然而王母宫的厄运远还没有结束。1927年,“甘肃讨逆军”第一路军黄得贵部驻扎泾川,当时正值雨季,数万兵卒做饭取暖所需柴禾成为最大军务,军队主官遂以破除封建迷信为名,将回山上剩余的近百间殿宇全部拆毁。至此,中国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惨遭灭迹。

  6、善果未成(343字)

  据泾川博物馆馆藏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共成善果册》及《泾州采访志》记载:光绪七年春,程履丰由静宁知州升任泾州直隶州刺史职。到任后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遂使泾州“举废修坠,民苏年丰”。当他看到王母宫惨遭回军焚毁之后的惨状后,说:“庙祀不应久废,亟宜修复”,继而捐献俸禄,号召官员士人、商贾百姓慷慨解囊,“或施材木,或舍瓦甓”,力图重修王母宫,但只在修复了无量殿、文昌楼、高禖殿之后,正欲修复王母宫正殿,却被上司盯上了这批善款。程履丰刚直不就,无奈之下,愤然辞官回乡。由是,王母宫重修也就不了了之。

  所幸的是,在此次修复回山的募资登记册《共成善果》扉页,详细绘制了清代回山上的每一座庙宇、名胜的位置、存毁情况,为我们今天研究回山王母宫文化及恢复历史旧迹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

  三、台湾——泾川携手祖祠复建

  1、1990年:遍访遗迹,神示回山(配1990年台湾团祭祖照片2张)

  1990年11月,由二百余人组成的“台湾西王母朝圣团”,在主要考察了由中国道教协会论证的山东泰山王母池,古籍《山海经》中记叙的西王母居处昆仑山(新疆天山天池)以及泾川回中山王母宫遗址后认为:泾川回中山是西王母发祥地,回中山上的王母宫是祖庙所在。信众们欣喜地说:“这是承蒙神明的指点”,是“苍天不负有心人”。此喜讯传回宝岛,引起了极大反响。并于这年12月7日,由松山慈惠堂堂主郭叶子率领240多人的拜谒团来到泾川回山下“回中降西王母处”朝拜西王母,这是第一个赴泾川的台湾西王母朝圣团,从台湾到泾川的西王母朝圣之旅从这一天正式开通。

  2、1992年:心应回山,圣母显灵(配1992年台湾团祭祖照片2张,显灵照1)

  直至1992年,台湾凤德玉宝殿殿主黄雪香女士频频与梦中见到类似后来她在回山的看到的山水形胜之后,心下疑惑,不知何故。便命人占卜解梦,告以:母娘感其精诚,而屡屡寻访不得,特以梦相托,以为感念。遂于9月12日,农历八月四日,率30多人的朝圣团来到回屋原址,跪在远古西王母造型石像的脚下,虔诚拜谒。在拜谒过程中,黄雪香的丈夫像往常一样忙着抓拍这种镜头,期间并未发现异常。可当回到台湾,照片冲洗出来后,却惊异的发现,在西王母的天眼处闪出一道五彩灵光。众弟子看到这张照片,无不讶异称奇,都认为是他们的诚心感动了西王母,西王母特为显灵,以示感应。

  3、1993年:诚心不渝,重建祖祠(配1993年台湾团祭祖、修建照片2张)

  前几批朝圣团回到台湾后,立志要将西王母祖祠在原址恢复重建,这一想法立即得到泾川当地政府的支持。凤德玉宝殿和慈惠堂立即组织信众,在台湾各市县展开资金募集活动,台湾各界民众纷纷解囊,筹得第一笔祖祠重修善款送到泾川重修回山王母宫经理会手中。

  1992年农历七月十八日,回山西王母大殿重修工程正式动工,但是工程开工以后资金十分拮据。1993年6月25至26日,台湾松山慈惠堂郭清秀先生一行6人在泾川回山朝拜西王母时,在听说了经理会的汇报后,当即决定为重修回山西王母祖庙再捐捐款30万元,从而确保了西王母大殿工程的顺利进行。

  4、1994年:祖祠重现,母仪台海(配1992年台湾团祭祖照、重修片2张)

  1994年10月16日,回山西王母大殿鸠工既成,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仪式。台湾各庙宇争相同胞组团来泾庆贺,又一次捐资30万元,建议经理会筹备东王公大殿重修事宜。同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于维芳、侯佩玉文章《西王母大殿重现英姿》,文章说:“大殿落成之日,台湾郭叶子女士在致词中说:‘海峡两岸原本一根。这次我们不辞远道,千里寻根,在陇东高原突遇大雪封山,路滑车阻,但没有一人动摇寻根访祖的决心。今天看到圣母像这么漂亮,大殿建得这么雄伟,我们十分感动’”。

  5、1999年:木公殿成,两仪均衡(配1992年台湾团祭祖照、重修片2张)

  1995年6月19日,20多名台湾西王母信众来回山重修竣工的西王母大殿朝拜西王母,并且重修东王公大殿捐资30万元。至此,包括当地信众捐资在内,已经筹到善款达70多万元,便随即找来施工队进行施工。可是谁料,由于当年缺乏完备的工程施工招投标审查机制,施工队竟然半途中携款潜逃,好容易找回了施工队,可是却再一次中途撤出,致使再次停工。如此几番周折,最后终于在1999年农历七月竣工。与当年农历七月十八日,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并向为重修东王公大殿作出巨大贡献的黄雪香、林年雄颁发了荣誉证。

  6、2007年:瑶池金母,配位至西(配2007年台湾团祭祖照、重修片2张)

  瑶池金母就是西王母,又叫金母、金母之君、九灵大妙龟山金母。祂们是源与流的关系,西王母是源,瑶池金母是流。瑶池金母是在西王母信仰盛行过程中,从西王母神格中逐渐离析出来的一个更为慈祥、更为年长的老母亲、老奶奶形象。从主尊塑像来看,在形象上则显得老态龙钟、年逾古稀、和蔼慈祥。在台湾西王母信仰中,更偏重于尊奉后者,信众亲切的称其为母娘或蟠桃奶奶。

  2007年,在我县全力筹备恢复西王母祖庙王母宫和道教名山的历史原貌之际,台湾慈心慈善事业基金会董事长谢政达先生在回山拜谒西王母时,认捐人民币90多万元,倡议重修瑶池金母殿。该工程于2007年8月奠基开工,设计为仿明清重檐砖混结构。大殿长23米,宽16米,高15.6米,总建筑面积368平方米,2009年7月建成开光。

  7、2008年:至上三清,规成仙统(配2008年台湾团祭祖照、重修片2张)

  为了使泾川王母宫道教宫观形制更趋完整,台湾松山慈惠堂堂主郭叶子女士和郭清秀先生于2008年筹划按照清代《共成善果》册中的记载复建了三清殿,2010年6月30日竣工开光。

  该殿总长21米,宽16米,高约15.3米,总建筑面积336平方米,为明清歇山重檐实木结构。内塑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像3尊,大殿内壁的西、南、北三面墙壁上,绘制了4米多高的巨幅神仙群像,三壁的画面连成一气,内容展现的是著名的《朝元图》,表现的是玉皇大帝和紫薇大帝率领诸仙,来朝拜道教至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的情景。

  四、国家非遗——泾川西王母民俗

  1、西王母信俗的批文、国务院公布名单

  (1)、批文(原件照片)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印发国发〔2008〕19号文件,确定甘肃泾川王母宫“西王母信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别为民俗类,序号992,编号Ⅹ-85)。

  (2)、名单(第一页和西王母民俗当页)

  (3)、颁发的牌匾的证书(照片)

  2、西王母信俗内容(463字,各配图一)

  西王母信俗作为民俗西王母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信仰者及其地域文化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对泾川民众的影响几乎涵盖了他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庙会:以回山王母宫的庙会最为隆重,神圣,乡间各个庙宇的信众、水会都以受邀参加西王母庙会为荣;

  祭祀:在每年清明、冬至祭祀各自先人的同时,有许多信众会到回山为西王母焚裱燃香,以表忠孝;

  贸易:以西王母庙会为中心的农牧产品、名优小吃、生产生活用品等等商品交易异常火爆;

  起名:围绕西王母信仰也产生了三月二十、七月十八等重要节庆活动;在起名时,由于西王母的座骑为虎,所以人们给起名也争相应用“虎”字;

  民间故事:围绕西王母信仰也形成了许多感应事件类的民间故事;

  民间艺术:民间艺人在进行文艺作品创作时,也往往别出心裁,创作了许多西王母题材的剪纸、布艺、雕刻作品;

  建筑:由于西王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无比尊崇,在修建王母宫建筑群时,则打破古代建筑仪轨,运用帝王寓所的建筑形制;

  郊游:市民每天登回山、春季踏青、休闲时间郊游也无不以回山为首选;

  农事:甚至有些农民为了参加西王母庙会等活动,则将自家的农事要根据会期提前做好安排。

  3、祖庙圣容,幸载善果(配《回山108庙旧图》照片)

  清光绪七年(1881)春,泾州直隶州知州(刺史职)程履丰主持重修回山王母宫,并制《共成善果》册对捐资情况作了详细记录。在该册的扉页,如实绘制了回山王母宫诸名胜景观的存毁、修复情况,其历史文化价值十分珍贵。

  4、重大活动(节庆)

  (1)、农历三月三日,西王母蟠桃会(配图2)

  相传三月三日是西王母在瑶池召开蟠桃盛会的日子,宴会以蟠桃为主食,宴请众仙,众仙赶来为她祝寿,故称为蟠桃会。在泾川回山王母宫,每年这一天,县内各庙宇都会组织信众和水会前来助兴,举行法会、诵经等宗教活动,乡间百姓和城内市民则会上山踏青、游戏,去庙内游览。

  (2)、农历三月二十日,回山西王母庙会(270字,配图4)

  泾川回山王母宫三月二十庙会始于北宋天宝戊辰年(公元968年),距今已有1045年历史。它依托于道教尊神西王母的降生地回山而兴起并经久不衰,延续至今。一千多年来,虽经朝代更迭,战火硝烟,即使山上的庙宇建了毁、毁了又建,但是每年三月二十当地民众举办回山西王母庙会的行为却未曾发生过变化。现存宋开国元老陶谷碑记记载,农历三月二十日是宋开宝年重修王母宫竣工庆典之日,其时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相沿成习,至今已传承一千多年。如今,每年这一天,来自台、宁、陕、豫、陇东的游客和东南各省的客商5万多人朝圣谒祖、贸易经商,使回山和县城数次出现人流蜂拥、水泄不通的盛况。

  (3)、农历七月十八日,西王母诞辰祭祀活动(270字,配图4)

  进入新千年之后,随着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寻根文化热的影响。每年农历七月十八西王母诞辰日,在泾川回山逐渐兴起一股祭祀人文先祖西王母的热潮。并且活动的影响在逐年扩大,规格也在逐步提高,吸引了省内外包括台湾在内的商业集团、学术社团、联谊协会、宗教团体的积极参与,获得了包括中新网、新浪网、新华网在内的国内知名网站的争相报道。人们通过举行祭祀仪式、祈福法会、座谈交流、文化互动等活动形式,共同怀念这位中华民族的总先妣。从祭祀西王母文化的社会功用上来说,这一活动是台海同胞获得文化、同根认同的象征,是崇尚男女平等的象征,是对美善文化追求的象征。

  学术顾问:张怀群 整理:薛宝春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