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喜看农家沐春风

2013年03月20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人勤春来早,农家备耕忙。惊蛰过后,走进泾川农村采访,广袤的原野上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南北二塬干部群众忙着抢墒覆膜、修剪果园,泾汭河川区农民送肥犁地、建棚育苗……一幅春耕的画卷正在泾川大地徐徐展开。

  农民“抱团”喜耕田

  3月11日,对于泾川县汭丰乡枣林子村农民李笃学来说,是他最高兴的一天,因为这天他终于有了自己的“聚宝棚”。李笃学说,他的“聚宝棚”就是2座日光温室。原来,李笃学是这个村有名的甜瓜和蔬菜种植能手,但一家一户小拱棚种植,种植时间短,效益也不高,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日光温室种菜、种甜瓜。李笃学的心愿也是这个村大多数菜农的心愿。为了帮助菜农圆梦,村上倒兑土地200多亩,依托项目扶持,建起了蔬菜园区,并成立了合作社,使这个村单打独斗种甜瓜的农民变成了“抱团”闯市场的“集团军”。

  在泾川农村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乡镇干部、农民议论最多的就是中央一号文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名词成了他们的焦点话题。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这缕春风,泾川县的农业发展也正在悄然转型,土地集中起来了,一些家庭农场、养殖小区也正在蓬勃发展。截至目前,这个县已有2.81万户农户流转出土地8.5万亩,实现规模经营的土地已经达到4.56万亩。今年,全县新成立的合作社也已经达到了12个,为农民增收致富架起了“连心桥”。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个县农民“抱团”搞生产、闯市场还有一种新模式,就是三五个户组织起来成立劳动互助小组,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玉都镇下坳村庄心组农民赵义存告诉记者,儿子和儿媳都外出打工,他家8亩多全膜玉米就是他和三户邻居成立的互助组抢墒覆地膜,等下一场雨,他们就准备一起播种。

  “背包银行”进村来

  “往年贷款一直要往银行跑,没想到今年我这5万元贷款,县担保公司给我担保了以后,乡上农行的信贷员在我家就给我把手续办了。”3月12日,说起自己办理5万元的“双联”惠农贷款,党原乡丁寨村农民袁正辉笑着说。袁正辉是党原乡丁寨村的养猪户,他想扩大养殖规模,但由于手头积累的资金不够,他就申请了5万元的“双联”惠农贷款。

  “双联”惠农贷款上门服务,这着实让农民发展种养殖、创业“不差钱”。在该县,农民手里只要握着信用社的贷款证这个“绿本本”,春耕生产同样也不愁启动资金。荔堡镇刘山村农民苏元红,今年种了40亩玉米,他还打算添置一台玉米收割机,他拿着自己信用社的贷款证,当天就到荔堡镇问城村信用社贷了5万元贷款,这让他满心欢喜。

  “背包银行”进村来,支农资金到地头,让该县农业生产迎来今春的“及时雨”。今年,为了发挥金融资金对“三农”工作的“输血+造血”功能,该县积极和金融部门衔接,及早启动了“双联”惠农贷款、春耕生产贷款。金融部门通过走访农户了解贷款需求、简化办理程序、统筹安排资金等,确保农民春耕“不差钱”。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170户7123.5万元;该县针对群众对“双联”惠农贷款需求较大的实际,结合省、市下达的任务,追加下达双联惠农贷款推荐额度1亿元,累计下达额度达到了1.5亿元;全县各级信用社为农户发放农户春耕生产资金9962万元,有力确保了农民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吹响科技“集结号”

  “去年冬季到今春降水少,小麦旱情严重,川区有灌水条件的,要及时灌水,这样才能确保小麦不减产。”在罗汉洞乡南河村,县农技中心农艺师尹强正对农民进行生产指导。

  春耕生产,科技先行。该县首先打响抗旱保春耕第一仗。针对全县旱情严重,该县农机中心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农民保墒抗旱,充分利用提灌、灌渠设施,购买抗旱备耕种子及其他抗旱农用物资,加强田间生产管理。

  为了给土地吃上“科技餐”,该县农牧部门在积极组织调运化肥、地膜、农药、种子等春耕生产物资的同时,组织农机人员科学配方施肥;并根据全县旱作农业推广、蔬菜产业园建设、果菜间作等任务,由农牧部门领导、干部包片蹲点确保任务落实。

  同时,该县紧紧围绕果品、蔬菜、畜牧三大支柱产业,办起了科技“流动课堂”,按照“乡有专业技术员,村有产业带头人,户有技术明白人”的要求,采取“授课培训———指导实践———科技致富———带动共富”四步培训的办法,加强了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的培训;实施了“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百名科技人员下乡助春耕”活动。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86期,发放科技资料5.67万余份,培训农民4000多人(次)。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