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80后”农家女的创业故事

2013年02月07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在泾川城乡,流传着一个“80后”农家女发家致富的励志故事。

  据传说,她穿着时髦,相貌美丽,开着一辆价值20多万元的小汽车卖蘑菇,一年挣了近10万元……

  1月28日,本报“新春走基层”采访组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到泾川县王村镇章村探访这个传说中的女子。

  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很难把眼前这个时尚女孩和种蘑菇的农家女联系起来。

  当记者走进苏倩倩的蘑菇生产厂房时,她正在摆放菌棒,足足有800平方米大的厂房内,20多万个长约1尺的圆柱形菌棒码放得整整齐齐。苏倩倩介绍说:“装好的菌棒正在发酵,再过一段时间就能长出蘑菇。”

  从苏倩倩那里得知,她的丈夫一直做生意,并在灵台县经营一座占地30多亩的蔬菜保鲜库,家境殷实,衣食无忧,自己一直在家带孩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亲戚那里发现种蘑菇能赚钱,就想试一试。

  当记者问苏倩倩既然衣食无忧为什么还种蘑菇时,她笑着说:“自己还年轻,趁年轻就该干点事儿,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就种起了蘑菇。她说自己第一次种蘑菇,不懂技术,就向亲戚请教;为了便于开车卖蘑菇,她自己上了驾校,拿到了驾驶证。

  说起第一次卖蘑菇的经历,苏倩倩显得有些难为情:“凌晨3点就起来摘好蘑菇,4点就拉到市场,谁知道市场5点半才开始批发菜。”其他卖蘑菇的用架子车拉着蘑菇,蘑菇装在塑料筐里,不一会儿就批发完了。唯独她开着小车,把蘑菇装在纸箱子里,站了一早上也无人问津。丈夫虽然陪着她卖蘑菇,却碍于面子,不愿意站出来吆喝,坐在车里看着一脸无奈的妻子在发愁。从凌晨4点一直等到早晨7点多,她7箱蘑菇才卖了1箱,剩余的6箱蘑菇全部送给了邻居和亲戚朋友。她的蘑菇每天都能摘500到600斤,总不能全送给别人吧?当晚,苏倩倩一夜未合眼,盘算着怎么把蘑菇卖出去。第二天凌晨,她开上车,拉着蘑菇,走街串巷,几乎跑遍了整个泾川县城。碰到大小饭店、火锅店、宾馆,她就鼓足勇气上门推销自己的蘑菇。在接连吃了几次闭门羹后,终于有几家饭店的老板被她的诚恳和上好的蘑菇质量所打动,同意购买她的蘑菇。接连几天,苏倩倩开着车,拉着蘑菇,在县城里转悠,四处联系买家。她自己亲手装货、卸货、搬运、签单、收账。短短半个月,“开小车卖蘑菇的女子”就成了泾川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她的蘑菇销路也一下子打开了。“食堂里都用我们的蘑菇,菜贩子的蘑菇就卖不出去了,慢慢的菜贩子就主动联系我,我只管送货到批发市场就行,菜贩子照单全收,虽然一斤少卖五毛钱,但省事多了。”

  每天苏倩倩要早起到厂房,将蘑菇装车,赶在6点前送到蔬菜批发市场,完了回家送孩子到幼儿园,除了接送孩子,料理家务,下午还要把菜筐送回厂房。忙碌了3个多月,年底一算账,除去成本,她赚了9万多元。

  去年11月,苏倩倩还特意到山东参加了食用菌栽种培训,通过考察,购买了拌料机、装菌棒等设备,实现了生产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雇佣人工的成本。说起今年的打算,苏倩倩告诉记者,计划扩大规模,引进金针菇、鸡腿菇等新的品种,将市场开辟到平凉中心城市、灵台、崇信等市场,同时改建厂房,装上空调,实现不分时节循环生产。等到时机成熟,还要成立专业合作社,吸收更多农民加入合作社,带动更多的人走上种蘑菇的致富路。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