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县汭丰乡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调查与建议

2012年08月20日 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数:

  没有农村金融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平凉市泾川县汭丰乡开展“双联”工作时,群众反映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在农村妇女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妇女创业致富的资金困难,促进了妇女素质和妇女地位的提升,增强了农民群众摆脱贫困的信心。但由于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受众面广,政策性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工作推进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关注和解决。

  一是存在贷款项目收益周期长与借款人按期还贷能力弱的问题。我省确定的贷款贴息范围是25个微利项目,汭丰乡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主要用于发展畜牧产业和蔬菜产业。由于农牧业项目生产周期较长,短期内见效慢,同时承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两年财政贴息期较短,多数贷款妇女家庭经济困难,短期还贷能力较弱。

  二是存在放款数额过少,项目覆盖面小的问题。目前贷款主要在信用社,大多数妇女享受不到项目资金扶持,加之贷款时停时放,随意性过大,很难把握贷款到底放还是不放,导致很大一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妇女因为缺乏启动资金而半途作罢,并产生了较大的思想波动。

  三是存在门槛设置较高、审批程序复杂的问题。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是有前提条件的贷款项目,凡贷款的农户都必须有抵押或担保,没有信用放款。所以,贫困农户几乎无人提供担保,一些失地农户也因为没有抵押物而无法贷款。有许多妇女因为抵押无门,只好放弃贷款创业。同时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要经过村上报、乡上审、妇联核、财政验,最后信贷部门批这样一个流程,最短也要一个月期限才能落实。对于一些商机转瞬即逝的项目,就会贻误时机,而且经过这么一个冗长的时间后是不是能最终获批还是未知数。

  四是存在贷款发放不规范的问题。部分乡镇工作人员对政策掌握不透,审查把关不严,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认亲情、讲人情”,“搭便车”等现象。同时,在贷款发放过程中,部分基层农村信用社存在贷前检查、贷后管理做得还不到位,存在个别贷款转移用途等现象,影响了小额担保贷款作用的发挥。

  五是存在政策理解有偏差的问题。部分妇女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理解不深,吃得不透,把妇女创业贷款理解为国家项目投资的无息贷款,混淆了财政贴息贷款与政府政策补贴的界限,部分群众甚至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误解为福利性救济款。在宣传引导不到位的情况下,个别妇女为获取贷款,巧立名目套取贷款,既违背了政策意图,又给以后回收贷款带来风险隐患。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建议:

  一是增加担保基金来源,拓宽资金注入渠道。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性贷款,首要解决的是担保金“筹集难”的问题。面对筹资渠道单一,西部贫困地区地方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要积极探索拓宽民生领域的政策性贷款担保金来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议每年在中央转移支付中单独划拨一部分作为地方担保金补充来源,省级财政、地方财政每年也按照一定比例补充担保金。同时,加强对担保金的管理,由政府实行直接管理或委托相关部门进行管理,资金用途要全部用于政策性贷款担保业务,严禁挤占、挪用,促进担保贷款良性循环发展。

  二是合理调整贷款支持范围,延长贷款期限和贴息年限。为了把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这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实施好,必须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合理地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建议地方政府拓展政策支持范围,将支持范围扩展到全部25个微利项目,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还款期限和中央财政贴息期适度延长至3年。

  三是充分考虑区域性差异,适度放宽贫困地区的信贷规模。目前,在全国统一的信贷政策下,“一刀切”式的信贷规模控制,对于欠发达地区扩大投资、促进发展不利,更与全省致力于实现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的形势不适应,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和机构适度放宽信贷规模限制,协调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高于去年,增长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加强风险控制,强化教育宣传。加强贷款风险检查评估,保证贷款与项目的有效衔接,切实把承担社会责任与风险防范、金融资金安全有机结合起来。建议加大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投入力度,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动员鼓励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探索开展风险抵押、联户担保等方式降低资金风险,真正做到“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群众,澄清模糊认识,引导农民诚信还贷,增强诚信意识,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良性运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完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管理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贷前联合会审制度、信用户评价制度和跟踪回访制度,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使广大农村妇女真正得实惠、长受惠。为缓解农业的弱质性特点与涉农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之间的矛盾,努力探索构建银保、银证、银信多方合作的立体服务模式,大力推广“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龙头企业+种植基地+行社联合+财政贴息”等信贷模式。引导保险资金进入“企业+基地+农户”的贷款方式,增强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三农”保险产品创新力度,探索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保险品种。加大对种养殖大户、特色产业合作社、经济能人的帮扶力度,推行“信贷+保险+担保”三合一产品,促进农户增收。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