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朝圣之旅》 >> 正文内容

——1999: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纪实(2﹚

2012年08月18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从信息量上讲,的确是世界级水平的研讨会了,但并未说出清晰的全貌,西王母的本来当时谁也不知道,大家都在崇敬中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个历史宝库,大气也不敢出,谁敢轻易做什么定论、做什么结论呢?这就是1999年的认识程度,当时还不兴论坛这个词,就叫研讨会。柯杨教授把泾川的西王母遗产娓娓道来:(见电子版)柯杨教授以朗诵诗文一般讲出,大家心中明白,这里是西王母文化发祥地、降生处,是古人就已完成的词汇选择。听了梁白泉先生的《释胜》,才知西王母戴的胜是发卡,胜是妇女拐线的线拐,织机上缠绕经线的总轮子。他把出土文物和古籍中胜的图形全部拿了出来,让大家明白蓬发戴胜的本意,证明西王母是纺织始祖之一,这和戎族游牧名族生存特征矛盾吗?这应是后期的西王母了,戎汉融合之后的民族西王母历史特征。

  乌丙安先生滔滔不绝的口才,和他十多年在世界各地参加论坛的见识,把大家的兴奋点一次一次开掘,他讲他在国外一天换七八次领带,但最喜欢保护古文化,他跳出西王母之外说西王母,说泾川,说泾川西王母,说泾川西王母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价值,西王母和奥林匹亚神话、运动、取火仪式的价值相当,对取圣水仪式给予至高评价。说这个创意应该得诺贝尔奖,取火多可怕,火烧了多少大楼和森林?要取水、保护水,水是多么神圣,多么稀缺,水太少了,火太多了。

  乌丙安教授讲,这是载入世界民俗文化史册的盛会,他又深感对西王母了解太迟,太局限,原来不是记载中那么一点点支离破碎的片言只语,泾川祖庙庙会从宋代就开始了,文化是谁传承的?是领薪水的上层和教授吗?是文化馆里不起眼的文字工作者,是庙会上和今天到王母宫那些角角落落里站的庙官老乡,谁也不理不问,多少年被人忘了的人,是他们在自觉的在几千年间传承了下来。这是多么人性化、以人为本、以下层百姓为主力的论断啊!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社长杨亮才说,西王母和云南丽江古城一样珍惜。他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的成员,教导大家要怎么样保护怎么样应用遗产。陶立璠教授认为泾川民俗民风是一个丰富的宝库。

  女专家、学者不少,都从不同角度讲述,西王母是神圣的,伟大的,神秘的,活态的。以五个学科分类发言,即从民族(人类),神话、道教、民俗、文艺五方面认知西王母,会上还未提出。有许多国内外著名的大学者未发言,不是不想发,而是轮不上,他们索性去田野考察,或默默坐下听讲,也没有很客气的请他出头露面,一位是兰州大学杜斗成教授,我不熟悉,甚至未确认他的模样,他的房间也未去过,他在三天里只字未讲,这才是大学者风范。一位是西王母权威学者钟敬文的博士生、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赵宗福,他和我神交已久,但是第一次见面,因为我总被办会的人员包围,未能和他那怕有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匆匆见面,集体告别,其实他的论文早已在海内外发表,这次研讨会交的论文是《西王母的神格功能》、《论虎齿豹尾的西王母》。他在30多岁就获得过国家奖几十项,是全国劳动模范,发表了几百篇论文,功底扎实,立意高远,论证有据。这是我永远崇拜的人。会越往后开,大家越是争着发言,但总是争不上,许多学者只听,很认真,大概学术研讨会都是如此。

  我们很尊重台湾学者,他们都尽情发表了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信息,儒家文化与西王母文化之比较、关联。

  实际上,这次研讨会,是西王母文化元素信息的大交流,大普及,大推介,把所有已知的信息全部大披露,无论它是什么本意,什么内涵,什么象征,它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今天在台湾能如此作为主流文化兴盛,庙堂宫观仅仅是载体、形式,烧香、五体投地、读经颂文都是程式、形式,都是叫人身体力行传承文化,把要义完整准确地领会是关键,这就是向善、积德、为他人,向美、向真、向平等,让人人幸福,这几句话就能概括西王母文化的核心价值。

  10月19日早晨,我与全体代表乘坐大巴,去看丰台乡湫池村的地坑庄子,这是方方正正挖下去的深坑,四面都是窑洞。

  古籍载:西王母穴处。泾川的窑洞民居,从远古使用至今,也已经几千年了。现在处于山沟半崖里最古老的窑洞,当在1000年以上。泾川民众自古穴居,只怕水淹,故现存的古窑洞都在沟边、悬崖之上,几千年水土流失,院落成沟,最高的窑洞在百米处。今人驱车过泾川,只要随意一瞥,便见身边的沟、崖、岭上,都有如瞳仁般黑幽幽的窑洞,那就是上古的泾川地区民俗民居。废弃的古窑洞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以一个自然小村20孔计,全县有1466个小村(生产队),有204个大村(大队),古代的窑洞至少在40000孔以上。

  200年前开凿的窑洞,10多年前才基本闲置,未住人家,但百年前开凿的窑洞,不少人还在居住,保存完好。泾川的窑洞民居分地坑、明庄、半明半暗三种,是黄土高原上极具典型的,而地坑又为典型之最,只有古泾州域内可见到。

  地坑是从平地上挖下的约20米的四方深坑,从四面各钻出三孔窑洞,窑洞深约10米,高约6米,宽约5米,上窄下宽,成拱圆窑顶,窑墙叫“窑肩”,多是与原沉积黄土连成整体,挖出门形,上留天窗,下无窗。以南崖面为正,从中间窑进去,窑右边,在窑壁再挖约1米深的炕窑,内盘土坑,是用土坯(胡基)砌成炕墙,内填满黄土,上覆一层15厘米厚的用长麦草和黄土和成的泥巴,两个月内,边捶打边凉干,干透后取出黄土。从此,以麦秸羊粪豆或煤煨热,昼夜不凉。炕左是锅头,安大黑老锅一口,小锅一口,盖木锅板,锅头外面置一木风匣吹火,锅头后放柴火,名“灶火”,灶火角立一黄酒大缸。灶火后置2米长、1.5米宽的杏木或梨木大案板,细长面在此擀出。案板靠崖处摆满罐、盆、碗、碟、擀仗等。案板后置装粮的条囤、蔬菜等。只有一孔窑洞的人家,在此处安一盘石磨,或盘牛槽,拴牛,触及窑掌。从左进,依次是木柜,很笨重结实,内放衣物和最值钱的家传之宝物。上搁茶具烟具化妆品。

  柜后是两个大水缸,条桌上搁面瓦缸、咸菜罐,条桌后是面柜,上挂面罗。这窑叫当中窑,是家庭办理大事和最权威礼仪进行之处,也是全家团圆吃饭之地方。锅头连炕,冬天可煨燃料,叫“烙炕。”春夏秋则不用烧炕,做饭的烟火进入炕下,炕也常热;烟囱出炕角,从窑洞外直箍上崖顶。当中窑多是老母亲住。右窑无锅头与炊具,多架起一对画了花鸟的木箱子,是儿媳的陪嫁,是大儿子俩口及孩子的住处,窑内藏粮或木料。左窑是老人住,值钱东西和二老的一对棺材置于炕左旁。西崖面,挖出三孔窑洞,中间住人,左窑为磨窑,右窑为牛窑。北崖面的三个窑洞,左为猪圈,紧接着有一小窑,内挖10米以下的坑,叫“渗坑”,院内所有雨水可蓄,中窑是“洞子”,即上下通道,坡在洞内藏着,黑古隆冬。洞子过去,是一浅浅的窑,内打井,约60米深,取黄土深处水,用井桶(小木桶)、井绳、辘辘搅水。井窑过去,是第三只窑,叫窑窑,一般是小青年住。东崖面,三只窑,也是婚后三对夫妇住。院内平整。有的在正面右窑上挖一高窑,住人藏粮。或在正崖面当中窑与左窑之间挖一暗窑,门在中间窑出,但门常年用什物堵严,内藏家产,叫拐窑或套窑。崖上一圈是“盖墙”,墙后有场,碌碡压实,碾粮与护窑。落雪了,从原上望去,什么居所特征也无,只有从地下冒出凫凫炊烟。人们怕冷,缩手缩脚钻入地穴了,原上空荡荡的。忙季,人们爬出来,在地里下苦。有趣的是洞子,有的直上,有的朝北出有门,出门后洞朝西拐,箍成洞子,坡约60度,再做门楼与门,这种弯洞子可防盗,土匪如半夜把碌碡掀下,打不开第二道门,碌碡已陷在崖里。

  这样的地炕、明庄、半明半暗的民居,各称为一个庄子,一个庄子是一个单元,如北京一个四合院,即住一户人家或三、四户人家;每小村约50户,每大村约500户——1000户,这样的千户大村落,全县有200多个。

  西王母穴居——悬崖古窑洞——古窑——今日窑洞村落,构成了西王母古国的居住文化,已引起世界各国专家兴趣,这是西王母民俗居住文化留下的深深痕迹、遗存。

  这天看到的湫池村地坑庄子井窑里的辘辘还在,乌丙安先生搅了又搅。石磨子在窑洞里,架子车在院里,乌丙安先生拉上,用力向前,上面坐着台湾易中天教授、年轻记者。一中年农人在打胡基,大家提起石锤子试打,打不上脚是把式。耧也有,前面有人撑起,后面有学者摇耧。乌丙安教授抡起连枷,打得那么地道。手推车被女学者推起来,新鲜、原始的农具首次见到。一孔孔窑洞,对东北、江南的代表而言,首次亲历,窑洞内无支撑,弧形的窑壁,就是塌不下来,人们的猎奇之心在此,这就是中国地理位置决定的民居特色,在当地则已是废弃的遗迹。在去丰台的车上我顺便朗诵:

  朋友走到我家庄,

  笑看我家无楼房。

  土窑好比神仙洞,

  冬天暖来夏天凉。

  这是我村上一位农民唱出的民谣,程士荣主席等专家兴致盎然的边听边记在笔记本上。

  考察丰台塬地坑庄子,费了很长时间,南土佥 村的果园,已闻名远近,果园里红富士苹果个大色红,是走遍世界也有市场的标准化生产的中华名果,学者中的大多数是首次见到果树生产实景,苹果园和南方的橘子园、柚子园、香蕉园、荔枝园一样,对当地人是平常不过的土特产田块,对南方人来讲,熟透的苹果和不语的黄土地如此神奇,仙果般的奇迹在泾川长出,黄土到处都养人,泾川果园已有30万亩,这个数字一直在不断减少,但又在来年新植中忽上忽下,看见丰台塬的果园,谁也不会怀疑这里是果乡,一年一亩产万斤果子,产七八千斤是平常事,而果子的许多理化指标远远高于日本、美国,只因丰台和泾川还不是东京或纽约郊区,人家产的果子比不过泾川,却让人敬畏其老字号名下的口味,泾川还不为世界所知,专家教授为此大发感慨,奇迹在任何地方都有,正如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出大人物,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我们在果园里试着摘果,却生怕撞落果子,那一颗果子就是一元钱,拿到深圳不止一块,在香港则是五六元。放开吃果子,是主人的风度,果农已抬来满满几大筐,刚摘的最上等的果子,大家边吃边拿着果子站成一排照相,果子又大又甜,每人吃一个已是满足得很了!

  沿着蒋丰公路,车跑欢了好大一会,果园和瓦房快速朝后移。早年家家几乎都住地坑庄子,现在填的不多了,90%的农户住房屋了。我们考察过的湫池村那家庄子,未挂上中国民俗学会专家考察处的牌子,使我遗憾永远,这庄子不几年就被填掉了为的是恳复耕地。走过十里塬,开始下慢坡,经过西魏古城薛举城,将台不减高大雄伟之势,不知者却看不出什么稀奇,现代人把夯筑的坚如石头的将台后背削去相当一部分,公路就通到蒋家坪上了。城门外,唐代古槐如威武高大的将军带着偌大的官帽,从唐代一直站着活到今日,根上丛生出的槐树也已两抱大了,这是城内外当年数不尽的槐树之一,难得的是把这一棵留了下来,在它的当年,李世民见过它,它也见过李世民。如此说来,它比我们车上任何一个人都伟大,伟大不是随便喊的。由于我们的活动主题是民俗、神话、田野调查,我未多讲薛举城关系唐朝能否建立、能否延续,李世民在此作战之惊心动魄的始末,隔行如隔山,实际上我们就定个西王母论坛,在此大旗之下,什么都可以学,什么都可以调查、保护,把各个方面的专家请来,如今只讲民俗、神话,是书生意气,要讲更重要的田野调查话题,又怕冲淡本次会议主题,1999年人们的思维和2010年人们的思维相比,又可笑又局促。

  不讲薛举城,车下了“之”字路,不用过泾河,在颠簸的土路上东去,行至离泾河最近处,可以在车窗外触摸泾河,这其实是已进入百里石窟长廊的标志,远远地黑扑扑的眼睛般的石洞,太朴实了,撩拨不起人的注意力,人们多视而不见,其实那正是中国历史上无数高僧、和尚们坐禅特别是大师们闭关修行之所在,不知有多少和尚在这里闭关修行一年,相当于普通修行数几年,有多少佛门大师在此顿悟,升华,超脱尘世俗苦,发了普度众生的大菩提心并身体力行。南石窟寺柏树成荫,青砖青瓦门楼隐隐约约,让几辆车上的人极为兴奋!

  北魏南石窟寺,早年从一个坡型隧洞里进入,再走过石台,进入一号窟,现在的石台阶,其实是后来凿成的。一号窟内7佛各7米高,一背连一壁,成环抱状站立,旁有十四菩萨,皆为女身,其飘飘而来的秀美身姿,现代女性仿之不及。门后两尊坐着的高脚弥勒,实际已经成佛。多少年来,人们都说,云冈石窟有如此相同之窟,其实都说错了,以这种格局、方向、高低、体积、空间、浮雕论,中国和世界上只有这一座,那里能有方向、高低、大小、雕塑身份和窟顶浮雕故事一模一样的石窟呢?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当地小子们偷偷跑进石窟玩,称去老爷殿里耍,当时一小孩手臂可及处,壁画、浮雕清晰,密集存在,不过二三十年,竟脱落的不堪记述,且分化速度一日比一日快,内因是八十年代前后修了院墙,盖了房子,石窟门在大多数日子里锁紧闭严,靠门口吹进的风和照进的阳光都没有了,窟内湿度骤升,一下子破坏了、紊乱了一千五百多年形成的石窟自然生态系统及石窟体温,偶尔开门放风,但长期是关闭的,长期湿,忽而干,石窟长期患着感冒。窟顶是不太陡的石台,爱栽树的人偏偏在上面载了不少柏树,柏树长的极旺,树根实际把天雨和地水靠根和叶的渗透、光合提取,而加重或新添了石窟石头的湿度,在二三十年里分化了一千多年保持的原貌,这是症结,但这话无人说,说了又有谁听和相信,不闭门被盗了国家级文物怎么办,但是,把窟顶的树全部挖掉是能办到的,但愿能谦虚的对待这件事而不要武断。

  面对石窟内1500多年的原生态佛像,学者们为看到了、又增加了一处平生好去处的真文物而欣喜,世界太大,中国太古老,平生专门看真文物、真古迹,不一定能看尽,过去和将来,不会有谁能把举国古迹之原地全部走遍,看个仔细。大家都欢呼,喜悦溢于言表,更多的是惊骇、兴奋、幸运,都说今生只能来一次,我听了很伤感,怎么来一次呢?时间过去11年,确实证明许多人再来不了了,人太忙了,时间太有限,又怎么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人一生实在走不了许多地方,都盼退休了有大块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实际上退休了血压也高,腿脚发软,去的地方还是极有限。

  看南石窟寺,已是参会者第三大幸运。

  看古代地坑庄子,是中国特有的民居,和蒙古包、福建土楼平起平坐,是第四大幸运。而看果园是第五大幸运。到了泾川温泉,则是第六大幸运!

  

  华清池和日本的温泉有名,泾川也有温泉,这就是与江南反差强烈的黄土高原上确实有温泉。有温泉处就有石油,有美玉。这是1972年长庆油田的机器在这里找石油找到了温泉。今天看来当时钻井深度不够,有如今天的技术,石油早已成为泾川的资源并开发造福于百姓了。温泉井深1680米,热水层厚度164米,井口压力58.6个大气压,水自井下上喷自流,日出水量1920立方米,四季恒温38.2℃,每千克水中含钾钠离子349毫克,钙离子47.29毫克,镁离子20.31毫克,氯离子123毫克,硫酸根离子12毫克,还含有丰富的氢氧根离子和氟等活性微量元素,属活性微量元素氟离子重碳酸钠型医用矿泉水。与会者几乎都在温泉洗了澡,中楼前的喷泉,水花升腾,代表们没有不在此照相的。金福源经理孙秀丽、马明福,芙蓉宾馆经理蒋军喜,五星饭店经理马超,则雇县城不多的出租车,一心一意的请泾川县领导分别陪着代表们去赴宴,他们不重复的制作出了泾川一百多种小吃,与其说是品尝倒不如说是观赏,用粘面捏的十二生肖灯,就是十二种动物,面塑谁忍心去吃。和名人们合影,是他们的所盼,大名人曾光临过我家饭店,这种机会有多少次呢?泾川宾馆则置了几百个红瓷酒罐,把潜藏在党原的罐罐黄酒全面开发,是把新醅黄酒原汁原味用缸运下来,醅酒兑上开水,竹管插在罐中,每人一罐去吸吮,客人们不习惯,以为不卫生,不文明,很是冷落了罐罐黄酒,其实这种饮酒方法,是原汁原味喝到原始酒的文化举动,历史行为。在许多天的菜谱中,西王母宴菜系却得以系统开发展示。

  县上主要领导陪着客人在10月18日下午,走进了县城农贸市场,市场当时在偌大的棚子下,现在已建成南北商贸城,在大棚之荫一家又一家小吃竞相出炉,锅盔、罐罐蒸馍、火烧子在当地人家里是家常便饭,在外地人眼中则是奇食异味,好不新鲜。英国女学者杰恩处处都感到新鲜好奇,学者们少不了拍照,亲眼亲口亲耳感受北中国面食文化的经典代表作。

  

  19日夜里,窑店镇书记刘存锁精心组织了东坡村社火队,流派谓之武社火,以《出五关斩六将》、《老爷保皇嫂》、《黑虎搬三宵》为主要内容,老者把荞面炒熟,用麦秆点燃,一把面均匀撒向空中,腾起一大团火,在火中,不是关公出现就是黑脸出山。在泾川宾馆的院里,打斗厮杀好不激烈。两岸学者多半是第一次在夜里看这地摊社火,且是武社火,这不仅仅是风行于泾川南塬一种流派的社火,也是戎族与中原民族在古代相战相和遗风的演义。

  皮影剧团在旁边支起架子,王志文的弟子一招一式的双手挑着古典戏曲片段,帐子前面可细瞧戏里纠葛,帐子后可看清民间艺术家如何操纵指使影人,一盏昏黄的小灯泡,把影子全部从帐上打出,电影之影受此启发而诞生是肯定的。一折戏罢,驼背的农家老汉上场,他挑的更地道,更有味。音乐人文博的母亲和几位中老年妇女唱得有板有眼,声情并茂。这挑皮影、分拣影人角色备用、唱腔、道白、唱词、文武场面技艺,只要是在当年记下的,学会的,就能记一辈子,记牢了,也记死了,随时随地有了施展的平台,就可以从容的一展演艺高下。这种表演,实质是平民文化工作者的自我表现,自我发现,而这次是给中国几十位大名人亲眼观看而演,这样的机会有多少?当时的北门广场不是现在的样子,泾崇路吧广场隔断了。广场舞台上下,西王母民俗表演正淋漓尽致地进行,是川道里唱着小曲、穿着木屐的女子们,一身清朝宫廷女子打扮,一前一后,一摇一摆,唱着社火词,多是一女子出嫁后受到婆家虐待或丈夫去打仗了她相思不已,从正月唱到腊月,随季节和农事变化,相思的情节不同。一老汉戴着顶子,穿着清朝宫廷当差的衣服,甩着铃子,打着节拍领唱,这种原生态农家表演,其实是泾川川道社火的一个品种,唱词有七八百首之多,唱腔有几十种之多,没有本子,全在老汉的心中记着。媳妇们要唱,也只是记了一部分。秦腔自乐班的文武乐队,经典唱腔,在广场里一脸阳光地一展天分,民俗摄影展展牌在广场排出墙一般的阵势,人山人海是为实情。

  教育局局长冯克忠总负责在全县教育界征集布艺作品,职中校长马永志具体负责,征集到上千件粘贴、刺绣、针扎、针缀的布艺作品,精选了再精选,也有几百件,在宾馆北二楼展出,泾川地区、北方人的“衣”昭然若揭,可悟到一针一线飞走在几千年之间的辛苦,不识字的妇女们原创的杰作也可登大雅之堂。张伟收藏了明清时代的皮影,有相当的数量,西王母蟠桃会的蟠桃、蟠桃树、周穆王、西王母、仙女,都用牛皮刻出,人们喜出望外,他巧妙地用展牌罗列组合,吸引的专家们兴趣浓厚。这些古老的物件,只有一个品牌效应,文化氛围在昨天的泾州是如何的?

  宾馆旁的文化馆里,人们在二层小楼上,可一览宾馆院里的所有活动,气球悬着许多条标语,鲜亮而明快,时代特征突出,全由气象局的工程师安置、管理,他把绳子未绑牢固,一只气球直上云霄,文化馆的人惊呼:“太吉祥了! 太吉祥了”!“吉兆”!当时我们忙得不可开交,不知是怎么回事,一年半载之后才得知这惊险的一瞬,吉祥是肯定的。88岁高龄的、80岁以上的、70多岁的学者和120多人从英国、台湾、广州、杭州等来泾川,主宾不认识,他们乘飞机、火车、长途汽车、小车,行着山路、高速、国道、县道,交通安全是谁也揪心的事,老人们有感冒,有小疾,有不适是正常的,事实是小感冒、任何小事故也未出现。

  几个月前,筹备者就挖掘出了民俗文物,如跑城、打蘸、插纤,电视台记者很不理解的采访我,牛鬼蛇神全出来了?实际上是他从出生到现在从未见过泾川存在的这些文化表演,在回山下和山顶表演这些原生态节目,是为让学者大开眼界。10月18日的回山之夜,来了几十位记者、摄影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别的地方都不敢演,而泾川在演,如包产到户,如古典戏开禁。今天看来,当时只是演了一下历史遗存,太简单了,到处都有,只是当时不演罢了。2010年,你天天在王母宫演,你请人来看也无多少人来看。当时的大惊小怪,根子是无知,无知指大家压根儿不知道要演什么节目,节目内容是什么?内容就是祭祀西王母仪式上的程式,从开始到结束,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以道教的服饰和经文为特征和蓝本。

  2009年10月,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编导专程来泾川丰台盖郭村拍摄这些节,如插纤、跑城、跳神,即将在央视国宝档案、走遍中国栏目播出,原来它是国宝,1999年的人当牛鬼蛇神看等,煞是可笑。

  

  乌丙安、萧炼人(台湾)、程士荣、杨亮才、陶立璠、柯杨、叶春生、梁白泉、叶涛、宁锐、谢承华、王知三和我13人组成了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报的评审表一一审定,多达100种小吃、布艺、西王母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陶立璠教授担纲评审,全部通过,以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国民俗学会盖章,给泾川县授予称号。

  百种小吃、布艺、西王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授予称号,这和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给茅台酒授予称号没有什么不同。

  9月20日晚上,全体代表在泾川影剧院举行授牌仪式,程士荣主席主持,贾芸、乌丙安、陶立璠、柯杨、叶春生授牌,王建太、郝兰芳、何立仁、王宗良、王俊泰接牌。泾川秦剧团接着演出眉户剧《梁九品》,是王羲焕创作的表现高平镇原梁村支书梁买子事迹的大戏,尽管唱腔道白是生硬的泾川方言,专家们还是能看清听清,感受特别,因为戏曲最能表现出一方水土的文化秉赋。

  

  欢送客人的当天,把请来的圣水要还于泾汭河,又举行隆重的还水仪式。因几位专家已离开泾川,主持者和传水者有所变化,参与者兴致勃勃,经过这次研讨会的洗礼,对西王母有了一次性的全新认识,觉得能参与还水仪式,是难得的吉祥机遇。当时正拓宽312国道,汭河大桥桥下沙土如山,很不容易地来到泾汭交汇处,七仙女手捧着仪式会标,代表和当地官员一一传递圣水后,把水倒入泾汭两河汇流处最精确位置的水波中。

  在甘肃,请海内外120多位学者来一个县,泾川县尚是首次,以西王母为主题开海内外学术研讨会,请台湾学者参与,也是第一次。请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国民俗学会把一个县的文化遗产评审命名,还是第一次。实际上,我当时已把泾川文化遗产挖掘在册,比各地政府有此保护行为早了约10年。在县上,当时还无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保护行为。把它开发,变成旅游产品,成为研讨会的主题。保护文化遗产的声音,当时响亮的在泾川出现,这全部的创意,超前了不止10年,这是这次研讨会的贡献。现在,全世界时尚创意二字,一切文化、科技品牌、产业,成败全在于创意。而这次研讨会最成功的还是创意本身。庆阳香包节、甘肃许多地方请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香包、皮影之乡等称号,都在2000年之后了。这个创意是成果,这个创意麾下的在1999年已调查清楚,已在册、已写出论文的泾川10万件民俗文化遗产也是成果。比较之下,这些成果的取得,确实比外地早了10年或20年,台胞听到、看到成果之后,不胜感激。

  关于会议成果,有我于1999年10月22日写的综述如下,综述早已在海内外多种媒体发表:

  ’99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综述

  由中国民俗学会,中国神话学会、中国俗文学学会、甘肃省文联、西北民族学院民族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中共泾川县委、泾川县人民政府主办,县人大、县政协、甘肃省民俗学会等单位协办召开的’99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18日至20日在西王母发祥地甘肃省泾川县举行。中国民俗学界、民间文艺界著名学者贾芝、陶立王番、乌丙安、柯杨、叶春生、杨亮才、郝苏民、杜斗城、赵宗福、梁白泉及北京、上海、辽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及英国、台湾的专家、学者、后起之秀、薪华社记者、泾川县代表等120多人参加了会议。据悉,以西王母文化为主题、海内外学者参加的研讨会,尚属首次。

  会议共收到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波兰、新西兰、香港、台湾及国内的贺电、贺信共77件,共收到论文53篇,有4l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发言。

  会议推出了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成果,乌镝,乌丙安先生的论文《论中国创世神话群的新发现在神话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中国神话学百年反思》长达2.5万字,被誉为20 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扛鼎之作。该文从正反两方面剖析研究我国多民族本格神话在民族文化史上的重大意义,力求以民族学、人类学的科学方法,对我国各民族远古祖先浪漫、瑰丽的原始思维活动和丰富的神话遗产,做出尽可能的客观评价,从而为中华民族上古原初文化史的形成,提供出更多的更接近准确的科学依据,使中华民族的优美神话毫无愧色的立于世界神话的宝库,载入人类优秀遗产的史册。该文共四部分:一、中国神话学的对象——关于零散、、断片的古典神话材料;二、中国上古神话的复原——关于建立中国神话系统的尝试;三、中国“厂义神话”论的提出--关于神话、鬼话、仙话三位。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