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川小吃录》 >> 正文内容

泾川名小吃系列之---乡政府机关食堂

2012年05月20日 来源:泾川小吃录 点击数:

  公家饭,只有乡政府里还有。公家灶,只有乡政府里保留了。县级城市以下的大量机关单位的灶都在上世纪80年代末消失了,因为人们有了自己的住房,允许乡里女人进城闲住。新入县城人口增多,一下子增加了一万多家私人伙房,上班后真正吃机关食堂的,只有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县中队、县法院、县银行的官员们和职员们。中学、医院只有卖饭的,不在机关食堂概念之下。县人大、县政协仅在上世纪80年代办过几年食堂吧!

  乡政府机关食堂,也叫乡政府灶上,打刚一解放,乡级政权一建立就有了灶。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时代成了几百人就餐的造反派随便吃饭的所在。人民公社革委会称为乡人民政府后,书记乡长的家在县城里,干部一半是本乡人,但必须统一吃饭,统一上班,统一下班,最多的有七八十人,一般有四五十人吃饭。有人吃,食堂就能办出人气。

  做饭的大师,必是在本乡内挑的最好的厨师,他人品端正,不爱说话,不戳事了非,爱讲卫生,有许多女人气,脚勤手勤,嗑睡轻,晚上睡个四五个小时足够。他的手艺越来越精,人缘越来越好,三几年必有拿手的几个品牌定型,使乡、县、市、省乃至国家级记者,偶尔来的官员和下乡的志愿者大学生念念不忘。

  黑河乡是和城关镇水泉寺村人口相当的小乡,仅五六千人,首任书记史九学,末任书记司腊奎,他俩坐在一起,说40年的风云变幻,哈哈一笑,了了无尽的生活细节间的牵挂。这个乡政府原在焦村村,后搬在李家湾,一院瓦房,一个炊事员,姓X,我见到他时未说过一句话,我们12点以后突然到达,郝拴福任书记,叫吃饭。停电了,他用麦草烙死面饼子,饼子又大又软,不薄不厚,柔得真劲道,他还扎青辣子,切蒜片,炒鸡蛋,凉拌茄子,做鸡蛋汤,半小时许就端上来了,因饼子大,每一角大于宾馆饼子的两倍以上,我和王羲焕、魏海峰去征订《今日泾川》报,就这么美美的吃了一顿。这个人的死面饼子烙得好,在全县名气真大,他运用麦草烧火黑老锅烙,用传统手法制作死面饼子,其它饭菜也做得正宗地道。世纪之变,黑河撤乡并入太平乡,这人又到太平乡政府做饭去了。但黑河乡灶上死面饼子的口碑已经定格。

  在王村吃面,这是许多人的不请之愿。乡政府周围有个老太婆,带出了她的媳妇子,还有几个中年男人,他们分别是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镇政府灶上的案板大,擀杖特长,擀长面专用的白面、荞面、高粱面和玉米面泼,是常年有备的,任何一日都可操作。桌上的小菜至少1_0_个,除蒜瓣片、咸韭菜外,必有牛肉片、香肠片,整齐划一的小波菜、黄瓜片,清新、鲜活,碗是比农家碗小比宾馆碗大的,第一碗是细如龙须面的细长面,鸡饼,黄花节等恰到好处的飘着,辣子也不红过头,五六口吸完面,汤清得极为简约,忍不住要喝完。第二碗是宽面,韭叶的。第三碗是花花面,半碗,放了炒汤菜,你可以再调盐醋辣子。第四碗是离荞面,很窄很窄的。四样面必须吃到,有人就再来一碗细长面,有人要荞面。在都市里几乎不吃主食的太太们,竟吃了4碗,感觉不到撑,不怕吃胖,一两个小时就消化到底了。王村面,有百年历史和十几年出名的历史了,是泾川西大门的门面之面。 许多人都慕名来吃,在城里办完事专程到这灶上来。政府灶上因为泥灶,忽然来了大名人 ,只好到田家沟田园山庄吃饭,用车把擀杖、刀、四种面粉、主要调料、汤料和大师拉到田家沟,在此专门做吃王村面。也拉到温泉宾馆去专门擀王村面。

  飞云乡灶上,那揪的面片儿之白、之薄,大小之均匀,柔韧之香和综合之韵味,是多年买吃烩面中所不及的,那么清新、隽永,精确,一片片去吃,人竟能耐得下性子。政府早上的烩菜是主题菜,凡这里四季所烩之菜,总是合理的,一味和一味不抵消,切的形状无一刀是败刀,汤清之极。

  玉都镇灶,把蒸包子的面皮和馅包成角角,长如香蕉,在油锅里炸成油饼状,这是拿手品牌。窑店乡灶上,则有毗邻陕西的面食风格,那锅盔是乾州风味,不薄但有嚼头。吃羊肉泡,这是别于街道饭馆里的口福,在村里买最棒的山羊、绵羊,在此宰了,无街里饭馆久储的过多油腻和陈汤,新汤更觉新鲜,特色还是请人吃肉,真正是吃肉,多半一大碗,一个饼子泡不完碗就满了,肉怎么吃也吃不完。每遇小学大楼剪彩、大桥通车,从村、乡、县、市、省来几百人,乡上的大会议室腾出来几十桌同时上,20分钟吃完,菜有规模但不过剩,不奢华、喝酒也是象征性的碰一碰杯,不会轮番上阵,划拳凶猛,毕竟有工作,会议,仪式在等着大家。

  全国城市多是一日三餐,唯乡政府每天两顿饭,每天上班就开会或学习、检查乡政府近处村社的工作,9至10点吃早饭。平常饭是大烩菜,一人一碗,白萝卜、白菜、洋芋、豆腐、粉条,不腻,不过多放调料,当天拔的鲜菜当时做当时吃完,每人两个大馒头或油花,顿顿是刚蒸出锅的鲜馍,面也是新麦子加工的。2007年,要想吃到小麦馍的清香,但去农家不便,只有在此处能吃到。而县城以上无数蒸馍店的馒头,都是在用无数的面粉加工厂送来摞至墙高的面袋里的面蒸出的,白得如雪,其实是各种等级的优劣麦子混合加工后添了增白剂的。大烩菜就蒸馍吃得很饱、很涨,但不累舒坦极了,常吃不厌,还有小米米汤相伴。吃罢饭,骑车子去远的各村指导种果。督促计划生育,三四点回来,午饭是揪面片,或手擀宽面或细长面。

  自从因收农业税、三提五统费和农民感情破裂后,乡上干部下乡,农民不再崇拜干部为工作组,农民不愿管饭。有了自行车,干部也不再去农民家和支书家吃饭,不论多远,骑车回乡政府灶上吃,成了铁的纪律。上世纪90年前,干部吃派饭,吃毕掏4两粮票2毛钱,农民把老人也吃不到的一家人一月也吃不上的好饭给工作组吃,这样的史实永远没有了。

  一般干部们,书记、乡长、纪委书记、人大主席,副书记、副乡长、武装部长、经委主任及计生办主任,各站站长、所长,计化生育办公室工作人员,林业员、农机员等各种员们,少不了为群众办实事,抓项目,办结婚证,迁户口,报批各种惠农补助,农民在乡镇洒店饭馆请吃也免不了。

  所有 上灶的人,均买饭票,钱在工资里扣,每顿饭前拿上碗和饭票。但按所吃饭的质量,出的钱是不够的,主要是乡灶不盈利,也无争多论少、舀稀舀稠的事发生。 当全国的大公司午餐不要钱 的年代到来,吃一顿家常饭值多少钱 ,是人们懒得去问不值一谈的事情了,毕竟中国的粮食果品吃的穿的任何商品都剩余了。而灶上买菜,买油、买肉、买面,买豆腐却有固定的关系户,他们巴不得攀上乡灶这个大户,会准时定期送上门来,一点瘕疵也不敢有,否则人家拒绝采购。所以,任何原料都是新鲜的,是昨天产的或今晨做的。

  乡上干部,吃着当今中国最绿色的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吃着最放心的放心肉,放心菜。除过他们,有多少当代人一日三餐的碗中美味,敢说是纯绿色,真放心的。乡上医院、小学、中学、税务局、工商所、农电所、邮政局、信用社等机关还很多,也有食堂,他们吃的不一定纯、清、鲜。

  乡灶,也是不产生奢侈、浪费、腐败、灰色交易的所在,谁也不愿在此摞几十个菜,打开几箱白酒去喝, 上级说不定随时就进来了。除过这种乡灶,哪个公共吃饭所在不是商业化、交易化、感情化、功利化、竞争白热化、腐化、吃十分之四,倒掉十分之六的地方呢!

  乡灶炊事员,多是做三年五年后,有编制就转成了正式工人,个别还是干部,领着工资,工资涨得很不低呢!在其村其家,他能算是出了一个人物,人家在乡上做饭呢!隔天见五抽空骑车子回趟家;放假了,回去侍弄承包地,勤苦人深夜回家次日早上5点可到乡上,他们不与人多交往,专心做饭,做出一流,做到60岁退休,还可以到街上饭馆去做饭。他们不像县以上机关做饭的,可以跳槽、应聘、交流、一年半载换一家,正因为此,乡灶饭和吃饭氛围的干净、新鲜、清晰、廉洁、正派、本分、人情味大于服务与被服务,才有了根基、根源。

  退休干部们回忆,在人民公社化时代,每有县局以上来人吃饭,以至全县各公社书记、各局局长,县上 全体领导来开现场会,在公社灶上吃一顿饭,这可是公社的节日, 公社书记、 革委会主任以至全体干部都成了端饭的,长面、羊肉泡、汤汤水水、煮玉米洋芋等零吃在几百碗上千碗之间,双手捧着,微笑上千次, 上山下乡的女大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成了周席的, 一副毕恭毕敬、彬彬有礼的风度。公社书记饿着肚子 ,站在桌旁,严肃着听人家说阶级斗争新动向,副书记兼副主任 亲自端饭送茶,请县上各局长 、各公社书记吃好。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