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土地托管”让农民两头获利

2012年05月11日 来源:平凉新闻 点击数:

  5月8日,记者来到绿树掩映的泾川县荔堡镇刘山村,在这个半山半塬的小村庄里,见到了种植大户苏元红。他正在给自家种的10亩油菜喷施高效肥。今年刚50出头的苏元红介绍,他租了本村和邻村农户的100亩地,种了10亩油菜、90亩小麦。当问起收入情况,他笑着说,由于种植面大了,这样一年下来能赚个7万多元。托管100亩地,如何种、如何收?苏元红笑着说,自家有旋耕机、拖拉机和三轮车,现代化耕作方便多了。忙不过来的时候就雇人干,给他们发工资。

  在泾川县,像苏元红这样的“土地托管”大户还有很多。

  对于“土地托管”的好处,刘山村农民董拉珍乐呵呵地算起了“增收账”,她说,家里的10地由人代管,每年租金能收入1000元,再加上国家的粮食直补、农资补贴、良种补贴等每亩地还能收入100多元,儿子和儿媳妇在银川打工收入4万多元,她在家照顾孙子,有时间了找个零活干干也能收入2000多元。如果土地不托管,她年龄大了一个人务不过来,儿子、儿媳妇就要在家种地,每亩地满打满算也就收入个七八百块钱,一年收入连一万元都不到。现在,把自家的10亩地托给种植大户,不用自个儿操心了,家里的收入还比种地好了,日子也有奔头了。

  土地托管后,农民不仅可以得到租金收入,还可以外出务工或给种养大户打工,获得两份收入,这让泾川部分农民尝到了土地托管的甜头。

  近年来,泾川县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调动了农户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一些大型旋耕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也进入了平常百姓家。

  农村的农机多了,县上许多头脑灵活、见多识广的农机户,针对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缺少劳力这一现状,瞅准了“代耕、代种、代管”的商机,当起了“土地保姆”。“土地托管”使众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能够安心打工,不用担心土地撂荒变“瘦”,年终时还能领到“红包”。

  荔堡镇原董村农机手董金元托管了本村外出打工户的35亩地,种了10亩油菜,其余种的都是小麦。今年雨水充足、墒情好,他家的油菜、小麦长势喜人。说起“土地托管”,董金元很有感触:“土地托管后,有利于连片作业,降低了对土地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外出打工农户获得了租金收入,土地托管户大面积种植也增加了收入,两头都受益、两头都高兴”。

  在泾川农村,通过采取转包、互换、租赁等多种形式,集中流转土地,使小面积土地向种植养殖能手、大户集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多赢。目前,全县“土地托管”涉及的农户已经达到了500多户,流转经营的土地面积有4万多亩。流转的土地,正在带动该县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