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先富帮后富 共同奔小康
前些日子,和全省各级机关干部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纷纷进村入户对接一样,50岁的泾川县陇源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怀成也花了好几天时间,头一回对老家丰台乡张观察村468户人家,挨家挨户跑了一遍。
深入细致地摸底之后,趁着最近正是施肥关键时节,3月21日,张怀成先花了12万元,给村里的果农和特困户送去了有机肥。“这是我帮乡亲们通过产业致富的第一步棋。你看,村里好多人有苹果园,可不讲求配方施肥,肥都上不好,果子咋能卖上好价钱?”张怀成对记者说。
张怀成这一民营企业家激发出的积极性,正是泾川县借助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一载体,开展“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带来的连锁效应。
如今,在泾川县,像张怀成这样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民营企业家,纷纷踊跃参与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队伍中来。他们或帮资金传技术,或找路子出点子,和乡亲们在一起,共同谋划脱贫的办法,共同寻找致富的道路,成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一支生力军。
从顶层设计,让富裕户成为联村联户生力军
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伊始,泾川县有关领导立即深刻地认识到,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事实摆在眼前,泾川位于陇东粮仓的核心地区。农业条件虽然很好,可农产品长期处于“原字号”,农民常年增产不增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很弱。
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初步测算,泾川贫困人口达19.18万人,贫困面占60.6%。
泾川,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但是,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省、市、县、乡四级干部的参与,才能覆盖到泾川县12%左右的特困户,怎样通过这一行动,让更多的特困户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得到帮助呢?
泾川县领导注意到这样一个群体——当前农村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党员致富户、产业富裕户、协会带头人、民营企业家。这些致富能人从农村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不但熟悉农村,还拥有着一套致富经。
何不结合这些人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心理需求,让他们也参与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来,为其承担社会责任意识提供一个平台?
借此,泾川县拓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参与范围,在全县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壮大起了“帮扶队伍”。
他们号召党员致富户、产业富裕户、协会带头人、民营企业家,在采取自愿的基础上,与困难党员、贫困农户、增收产业、特困农户结成对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帮扶,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先富帮后富,富裕户就近为贫困户开脱贫方子
“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一经开展,立即得到了泾川县广大先富起来的“领头雁”积极响应、热情参与。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多年来,张怀成给村里和县上的贫困户捐资、捐助了100多万元。但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一开始,他就关注到这跟以前他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不一样,而是“不但要让今天吃饱,明天还要吃好,子孙后代都要吃好的问题”。
这让张怀成改变了“扶贫”的思路。
张观察村在泾川北塬,村里满是苹果树。可为啥大多数村民还没将苹果变成“金果”?
经过认真调查,做了多年苹果生意的张怀成意识到,村里的果园首先管理水平低。因此,他决定买来150吨有机肥,给全村3200亩苹果地,每一亩送一袋。“让村民看一下,有机肥和化肥结合使用,今年苹果还能长得不红?”
张怀成还发现,像静宁、庄浪等地的果农卖苹果,都是按苹果大小卖,但张观察村乃至泾川县许多农民,每年卖苹果时,就是“一脚蹬”,所有的苹果一个价。
因此,3月21日,张怀成告诉记者,一个月以后,他准备上马一条生产周转包装箱的生产线,让村里的果农直接免费领取箱子,按等级分装,培养果农的市场意识。
分析贫困的“根子”,开好脱贫的“方子”。泾川县在“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中,让富裕户与同村同组的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同时注重从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入手,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把帮资金与帮技术结合起来,切实增强了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党原乡坷老村村民王宏义生活很是难肠。看到别人通过养殖产业富了起来,他也想修牛棚,但由于手里没钱,这件事就搁了下来。
“我也困难过,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现在我有能力了,应该帮助乡亲共同致富。”村里开了一家砖厂的曹虎处,在县上开展“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后,自愿攀上了这个“穷亲戚”,给王宏义赊了1.1万多块砖,帮他盖起了牛棚。
坷老村是一个贫困村,全村372户人家中还有将近一半人家处在贫困线以下。村支书王根贝说:“今年我们计划扶持60户困难群众建牛棚、修鸡舍,硬化3.8公里通村道路。有党员干部的帮扶,有村上的致富能手热心参与,我们村一定能尽快摘掉‘贫困’帽子。”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先富帮后富变得更为有效
引导农民投身于种植、养殖等富民产业,如果不能从中获益很快就会丧失积极性。
如何将“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变得更有效?泾川县尝试着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先富帮后富”的有效载体,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把更多同一愿望、同一产业的群众吸收到专业合作组织中来,让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来帮助贫困农户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壮大产业规模,带动群众增收。
党原乡丁寨村是养猪专业村,全村90%的农民都养猪,但还有10多户群众家庭困难。
3月21日,记者见到村支书王德良时,他手里拿了一本“丁寨村先富帮后富帮扶花名册”。村里养猪专业合作组织中的156人中,已有12名养殖大户、贩运大户、饲料经销大户分别与12户特困户结成对子,按帮扶户所需,提供周转资金,赊欠饲料款,进行技术服务,解决生猪销售等难题。
春节前,村民袁广科为了还债,将养的十几头猪都卖了。如今,看着空着的圈舍,他真是发愁,想养猪,可一时哪能弄下那么多钱来?
王德良答应给他先赊80头仔猪,并借给了他1万元。靠这笔钱,现在袁广科又在院子南面的猪舍旁,新建了一座猪圈。“猪养得少,不挣钱。再说,还有合作社包技术、包销售呢。”袁广科对记者说。“对于我们龙头企业来说,帮扶一户两户没啥意义,我们主要是要帮助当地壮大一项增收产业。”泾川雨润集团福润禽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建民对记者说。
现在,这家公司也投入到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来。为了帮助农民走向市场,他们给农民建的1万只鸡的标准化养殖棚,统一规划、统一建棚、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回收,给农民签的合同保证最少一只鸡赚2元以上,一年养5茬,一茬最少赚两万多元。“而且,我们的技术人员是上门手把手去教,刚开始,24小时得住在鸡棚里。”朱建民告诉记者,4月,他们将在党原乡高丰村、高寨村各建1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让老百姓敢养更多的鸡,找到一条致富奔小康的路子。“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有你一份,有我一份。”在“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的带动下,目前泾川县已有392名党员致富户、460名产业致富户、160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参与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当中。还有12家民营企业结对联系贫困村12个,联系特困户1032户。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