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泾川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实施办法

2012年03月04日 来源:泾川门户 点击数:

  为了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我县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意见》(甘发〔2012〕4号)和《中共平凉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平发〔2012〕6号)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目的意义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加快转型跨越、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谐新泾川的现实需要,是强化“三农”工作、推进扶贫开发、实现泾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有力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进机关干部作风、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抓手,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重大实践。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开展这项行动,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切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议精神,按照“着力强化四项支撑、深度开发五大产业、加快构建三大格局”的发展思路,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深入开展进村入户大走访、政策技术大宣传、解难济困大帮扶、矛盾纠纷大排查、示范典型大培育等五项活动,兴产业、强支撑,转作风、炼干部,办实事、解难题,抓基层、促和谐,使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三农”发展上台阶、基层基础更牢固,全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切实加快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谐新泾川建设进程。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服务意识,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省、市的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上来,把党员干部的作风落实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来。

  2.坚持综合带动。实行县、乡(镇)两级组织和全体干部职工全面参与,上下联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通过扎实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切实提升各级干部为民服务、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

  3.坚持全面覆盖。突出按照原贫困人口标准确定的102个贫困村和按照新标准确定的171个贫困村中所涉及的183个村,覆盖其它32个村,兼顾3个街道社区,全面开展“联村联户”工作。除省、市有关领导及单位直接联系的35个贫困村和2个街道社区之外,其它180个村和1个街道社区由全县30名县级领导、135个县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14个乡镇和温泉经济开发区结对联系,切实做到参与人员、联系对象全覆盖。

  4.坚持务求实效。紧扣“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这一主题,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农村管理“六项活动”、机关作风集中整顿、“五村联创”、“和谐五星”创评、农村民主管理“五自主、三合作”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从村情民情出发,因村因户制宜,尽心尽力而为,解民忧、济民困、帮民富,真正让群众感受到这项行动带来的好处、带来的实惠、带来的变化。

  5.坚持持之以恒。把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加快扶贫攻坚、推动科学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贯穿于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谐新泾川建设的全过程,立足“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工作措施,持之以恒,长抓不懈,不实现小康目标不脱钩,夯实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基础。

  三、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主要目标

  围绕“助农增收、为民富民”这个目标,以“联村联户”为载体,排民之忧、解民之难,促民增收、助民致富,真正使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三农”发展上台阶、基层基础更牢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

  1.人民群众得实惠。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努力帮助贫困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确保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特困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精心实施道路硬化、自来水化、沼气化、梯田化、告别土窑洞等工程,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贫困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多层次、多渠道组织开展群众教育培训,确保贫困村80%以上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特困户每户至少有1名“科技明白人”,每个劳动力都能掌握1项增收致富技能。

  2.广大干部受教育。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让各级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与农民群众结对子、拉家常、交朋友,在实践中了解社情民意,体察民生所需,深化感情,焕发激情,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让各级干部更加直接、更加全面地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和群众真实意愿,切实找准指导工作的“活材料”和推动工作的“金点子”,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创造性;让各级干部在宣传政策、倾听民意、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过程中磨炼意志、砥砺品质、锻炼本领、转变作风,真正成为为民服务全心全意、推动发展尽心竭力、干事创业务实高效的好干部。

  3.“三农”发展上台阶。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积极帮助乡村组织在培育开发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上出主意、想办法,努力实现果品、畜牧、蔬菜等农村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和适宜区全覆盖;以“路、水、电、气、房”为重点,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统筹推进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加快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扎实做好宣传政策、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等方面的工作,使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科学化社会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4.基层基础更牢固。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一线,把机关单位的服务职能向基层延伸拓展,着力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真正把群众的切身利益发展好、维护好,把群众的合理诉求引导好、解决好;让各级各单位把优势资源、实用技术、先进理念带到广大农村,带到基层一线,切实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的薄弱区域和环节;指导乡村和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转化后进党组织,提高一般党组织,提升先进党组织,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

  (二)重点任务

  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联系村扎实开展以找准一条发展路子、制定一套脱贫计划、扶持一个增收产业、落实一笔项目资金、培育一批新型农民、开展一项“五村联创”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活动,在联系户中精心开展以送政策、帮助抢抓致富机遇,送信息、帮助确定致富项目,送技术、帮助提升致富本领,送关怀、帮助措办急需实事,送文化、帮助争创“和谐五星”为主要内容的“五送五帮”活动,确保取得实效。重点落实六个方面的任务:

  1.宣传政策。宣传政策重在抓实见效。要深入开展以“带着政策下去、带着民意回来”为主题的入户访谈活动,通过“学、研、讲、查”,使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真正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学”就是要学习政策,坚持经常学、深入学、带着问题学,做到真学、真懂。“研”就是要研究政策,真正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理解深、把握准,运用政策指导“三农”发展。“讲”就是要讲解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讲解,让政策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查”就是要督促检查各级各有关方面是否把政策落到实处,兑现到户,发现政策没有落实或落实走样的,及时予以纠正,违反规定的,依法追究责任。

  2.反映民意。反映民意重在了解实情。要深入开展“三带三访”活动,体察民心、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解难题、排忧患、帮致富。要带着感情访民心,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层,走进农村,与农民群众交友交心,真正了解、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带着问题访民情,把自己不懂不明的问题、需要为群众解决的问题、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问题,带到基层,带到群众中去,掌握村情社情户情,获取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为做好本职工作奠定基础。带着责任访民需,对群众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单位要建立工作台账,个人要记好民情日记,能够解决的尽快解决,需要上级机关解决的及时上报,协调解决。

  3.促进发展。促进发展重在增收致富。要把加快发展作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在产业发展上,要紧扣果品、畜牧、蔬菜等特色产业开发,全力落实以“培训一项致富技能、帮建一处产业基地、帮助一个农户脱贫”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工作措施,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使联系村有增收产业,联系户有增收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从解决“水、电、路、气、房”等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入手,积极帮助联系村新上一批建设项目,办成一批惠民实事,使联系村、联系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每年都有新变化。在改善民生上,要协调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等社会事业发展,帮助建设一批民生工程,使联系村、联系户绝不能有一个家庭因贫困而生活不下去,绝不能有一个儿童因贫困而辍学,绝不能有一个人因贫困而看不起病。

  4.疏导情绪。疏导情绪重在促进和谐。要采取教育引导、疏导沟通、调处化解等方式,搭建诉求平台,畅通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要关注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和愿望,尊重群众的合理意见和诉求,教育引导群众遵纪守法。要深入开展矛盾排查和摸底,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尽力满足;条件不允许、不成熟无法满足的,做好疏导工作;对不合理、不合法的问题,做好沟通工作。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反映、早处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协助乡村做好调处化解工作,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源头,解决在基层。

  5.强基固本。强基固本重在提升能力。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有力保证,积极探索城乡结对、强弱联合等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帮助联系村“建班子、抓队伍、建机制、促发展”,落实“两推一选”措施,努力提升村级“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深入开展“五村联创”、“和谐五星”创评等活动,大力实施以民主理财、科普宣传、纠纷调处、安全管理、卫生监督和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队、生产互助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民主管理“五自主、三合作”行动,探索建立农村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

  6.推广典型。推广典型重在示范引领。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注重发现和推广乡村组织、人民群众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发现和推广联系单位、联系干部在为民富民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发现和推广广大群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真正使在基层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对全县各级各方面发挥示范带动、典型引领作用,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

  四、参与范围和联系形式

  (一)参与范围。

  县、乡(镇)及所属各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国有企业、驻泾各单位都要联系贫困村(街道社区)。上述单位中除教师、医务人员和企业职工之外的所有干部都要联系特困户(贫困居民)。其他经济和社会组织及个人自愿参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在县、乡(镇)“双联”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下进行。自愿参与的组织和个人,通过提出申请,由县、乡(镇)“双联”办衔接分配到村到户,在乡(镇)“双联”办的统一安排下开展工作。

  (二)联系对象

  以全县215个村及3个街道社区为重点,由乡镇(街道)和村组(社区)负责,按照县上统一安排部署,采取公开评选的办法,确定县级领导、县直部门、驻泾单位、乡(镇)政府、各类群团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对象(具体名单见附表)。

  (三)联系方法

  1.县级领导联乡联村联户。县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乡(镇)、1个贫困村、3个特困户。

  2.部门联村。参加此项活动的所有单位,无论单位性质、干部数量和级别高低,每个单位联系1个贫困村(街道社区)。

  3.干部联户。在所属单位联系的村中,科级干部每人联系2个特困户,一般干部职工每人联系1个特困户。联系特困户、贫困居民的干部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职时,由所在单位确定新的接替人选,报县“双联”领导小组审批后予以调整,保持工作连续性。

  五、保障措施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完善制度贯穿始终,把服务群众、促进发展贯穿始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驻泾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俊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从县委办、政府办、纪检监察、组织、宣传、农工办、农牧、林业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脱离本单位工作,专门负责“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工作指导、协调管理、督促检查、信息通报等日常事务。各乡(镇)、各部门要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实行党委、政府“一把手”负责制,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工作机构,全力抓好落实。要按照“市有方案、县有办法、乡有计划、村有目标、户有项目”的要求,迅速摸清底子,建立健全帮扶档案,确定联系单位和联系人员,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扶持项目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努力把各自的联系点打造成样板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统筹协调推进。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列出工作日程,提出时限要求,排定进村入户次序,有序开展工作。要把开展这项行动与加快全县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与落实“着力强化四项支撑、深度开发五大产业、加快构建三大格局”的发展思路结合起来,与强化“三农”工作、推进扶贫攻坚结合起来,与措办惠民实事、改善民计民生结合起来,与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结合起来,与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结合起来,与培养锻炼、选拔任用干部结合起来,与推进“六个突破”、实施“十大项目”、措办“十件实事”的年度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尽心竭力帮扶与尊重群众意愿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开展行动与做好常规工作的关系,做到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共同推进,协调发展。

  (三)严明工作纪律。联系村的单位原则上一年进村不少于12次,累计时间不少于2个月;联系贫困户、居民的干部一年入户不少于4次,累计时间不少于2周。进村入户干部原则上吃住在村,确有困难的由乡镇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不得增加乡村和群众负担,严格做到“八个不准”,即不准向乡村群众提任何不合理要求,不准接受乡村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乡村馈赠的钱物,不准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包办代替乡村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不准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有违风俗习惯,不准干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准层层陪同和迎送。各级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帮助群众,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得搞形式主义;要坚决克服急功近利心态、杜绝欺上瞒下现象、破除消极应付思想,不得弄虚作假,真正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打造成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和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加强宣传引导作为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的有效抓手,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开辟专栏、跟踪报道、手机短信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基本要求、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使这项行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宣传、文广等部门要切实加强舆论引导,精心研究谋划,超前安排部署,突出阶段重点,突出典型挖掘,突出内外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宣传报道,造出声势,扩大影响,打出品牌。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及时发现、认真总结、纵深挖掘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深度宣传报道,及时总结推广,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引领、示范和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努力营造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

  (五)严格督查考核。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各级各部门督查工作的重点,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县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要成立专门督查组,严格按照县上的总体要求和各部门、各乡(镇)帮扶联系工作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每2个月对各部门、各乡(镇)及干部职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督导检查,随机进村入户走访调查,查看单位工作台账,调阅干部民情日记,每次抽查面不得少于30%,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考评的依据。要及时掌握全县整体工作开展情况,建立信息载体,做到月报告、季调度、年总结,及时查找和发现问题,通报和调度相关工作。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本次活动成效的衡量标准,建立健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机制,研究制定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重点考核联系村及联系户增收产业培育、基础条件改善、群众满意程度等内容,客观、公正地评价部门和乡镇活动开展情况,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成绩特别突出的干部给予重用,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