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时事关注>周边新闻 >> 正文内容

平凉苹果何以成“金果”?

2011年05月17日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点击数:

  “一棵树”成就大产业,这是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泾川县苹果产业的真实写照。

  平凉市自2006年成功注册了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平凉金果”之后,相继取得了“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红富士之乡”等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使苹果有了防伪、防假冒的保护措施,从果园到餐桌建立了质量可追溯体系。由此就频繁在多届国际林业博览会、国际果蔬展览会、中国商标节等大型节会上,“平凉金果”多次获得金奖称号。2009年“平凉金果”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称号,品牌市场评估价值31亿元。

  “平凉金果”绿色工厂

  国家将平凉市划定为“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和黄土高原优势区”,全市138万亩苹果中,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基地、出口创汇基地等各类认证基地就有68万亩,70%的幼园和80%的挂果园全部实行了标准化管理。

  “金果”一个果园就是一座“绿色”工厂。不仅仅因为防虫采取树上悬挂黏虫板、捕食螨等绿色环保的物理防控措施,而且,这里的果树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化的工厂生产模式,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每个工序的操作都得到了严格控制。

  静宁县治平乡马川村的千亩果园,获得欧盟“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基地”认证,它的标准化更是严格。果园上空搭建了4米高的集防霜、防雹、防日灼于一体的果园防护网棚,果农身着统一工作服管理果树,甚至在果园一隅建有水冲式厕所。

  甘肃省最大的苹果出口基地静宁常津果品公司坐落于静宁县川塬林果带深处的治平乡。在冷库里,经流水线作业有序分级、分拣、包装,以及检验检疫,一箱箱苹果分别打上英语、俄语、阿拉伯语、泰语等不同文字,准备往外发送。但它们都有同一个金字品牌——“平凉金果”商标。

  品牌效应让苹果身价成倍增长。静宁县的苹果价格多年来稳居全国苹果价格鳌头地位。去年,“平凉金果”收购价格全线上扬,一级、二级苹果平均收购价格为每公斤10元、7.2元,较上年平均上涨34%。在上海、深圳等果蔬博览会上,一个苹果卖到10元。

  “平凉金果”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日益提升,销售半径逐年扩大,畅销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全国20多个大城市及俄罗斯、东亚南,打入德国、智利等欧美高端市场。

  “平凉金果”带动新农村建设

  平凉市在做大做强“平凉金果”的同时,带动了一个个生态村的出现。从县城、乡镇到村村落落,现代化气调库比比皆是,就连偏远村落,也矗立着一座座砖混果窖。

  静宁县沿葫芦河两岸的山川塬峁遍布茂密的苹果树;泾川县泾河两岸的塬畔,庄浪县层层带状梯田上,也新栽了枝枝丫丫的幼果苗。一棵棵果树枝杆疏朗,繁密成林;一条条果带延伸连绵,规模成片。山风吹来,迎风摇曳,漫山遍野,颇有阵势。耙地施肥,修剪枝条,果园里闪现着果农们忙碌的身影。

  静宁县治平乡雷沟村,果农雷托胜开着自家吉利小轿车,到山塬上的果园修枝施肥。他乐呵呵地说:“家里的8亩果园,有4亩进入盛果期,去年亩产量4000公斤,每公斤卖价8元,总共收入10多万元。”

  据悉,静宁县去年果品收入达百万元的村有71个,200万元至500万元的村有18个,果品收入过万元的农户达2.25万户,过5万元的达4658户,过10万元的达869户。苹果产业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平凉金果”立足生态种养模式

  泾川县依托苹果产业规划新农村建设,同时推广“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的生态建设模式,建成了一个个高效环保的生态村。果树能手马正兴,除了管理自家8亩果园,还承包了丰台乡的120亩果园,实施老果园改造、精细化管理、合作社经营两年时间,去年收入20多万元。他还带动周边村庄100多位合作社社员发展6000多亩果园增收致富。村里人都高兴地说:“在家门口给自家果园打工,收入比外出打工的效益还要好。”

  现在,平凉市200多家各类涉果企业蓬勃兴起,建成贮藏量500吨以上的气调、冷藏库105座,果农兴建砖混简易库1900多孔,年贮藏能力42万吨,延长了苹果保鲜期,使苹果反季节上市。同时兴建果汁、果酒、果醋等加工企业,年加工果品26万吨。延伸的果品贮藏、加工、包装、营销、运输等关联企业,年产值达5亿多元。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和营销运作模式,全面带动果农增收致富。2010年平凉全市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642元,占平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苹果产业已成为平凉市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