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民俗风情 >> 正文内容

泾川的年俗及其来历(四)

2011年02月28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人七:正月初七,泾川民间称“人七”,谐音“人齐”,家家户户都吃细长面,名曰“长寿面”、“拉魂面”,是说吃一碗细长面就把自己的魂给拴住了。为了这个,还在晚上7时许按家中人辈份先后依次在灶神前的香炉内为全家人每人插一柱香,谁的香燃得最旺,预示谁在这一年里人气、财气最旺。插好香后,还要用筷子敲着碗为全家人依次从大门外的路上往回叫魂,一般是大人敲碗在前头叫××回来!小孩子抱着被叫者的衣服,跟在后面应答回来了回来了,一直叫到厨房内,大人站在灶前叫三声,小孩子把头伸在灶门口应答三声,就这样依次叫遍全家人口后,将叫了魂的碗扣在一只盛有水的大碟内,观察周围泛起气泡的多少,预测当年的运气,一般是泛泡越多,全家人运气越好。

  泾川各乡村,大都信仰王母娘娘,县城之西的回山王母祖祠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王母的祖庙,有关她的传说泾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也有王母和郦山老母补地传说和王母学着女娲在荔堡刘山村用泥造人的传说。刘山是“留”山的同音,村里的人祖代都是大骨节病,传说王母在那里捏泥人,晾晒时,天上突降大雨,王母收拾晾晒的泥人时,忙乱中弄坏了一些泥人的胳膊和腿脚,后来,那些被弄坏胳膊腿脚的泥人不便远行迁徙,便都留到当地,后来这村子就叫刘(留)山,那里的人,祖代就多是胳膊腿脚残疾者。鉴于这个传说,人们总认为,人日天气晴朗,春光明媚,就预示人兴旺。《燕示岁时记》里还有“初七日谓之人日,是日天气清明者人生繁衍。”这也是“人日”和女娲造人复合文化在泾川的遗痕。

  上九祭天公:泾川民间把正月初九称为“上九日”、“天诞”,相传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诞辰,人们要在除夕日院子正位安置的“天爷堂”前作祭祀,意为“天爷”作生日祝贺。人们对“天爷”只所以那样虔诚,是因为“天爷”是统御三界诸神和人间万灵的至高至尊之天神,是“天”的总代表。

 

  元宵节 泾川人闹元宵特别热烈,张灯结彩,燃放烟花,这不够,还要装亭子耍社火,闹个七八十来天才算过瘾。关于元宵节闹灯火的来历,泾川人普遍的说法是源于汉武帝时。据说,汉武帝时,朝臣东方朔为了让一名叫元霄的宫女在正月十五夜能与家人团聚,他便扮一个算卦先生在街头放出“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的传言,汉武帝听后,问东方朔有无避灾之法,东方朔借机建议汉武帝让宫内人于正月十五夜晚一律外出避灾,让武帝下诏京城大街小巷各家各户多挂红灯,形成熊熊大火燃烧之势,以欺骗火神不降灾京城,元霄姑娘当晚顺利与家人团聚。一夜灯火闹完,京城安然无事,武帝大悦,此后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汉代的泾川是京城长安的门户,到隋、唐、宋时,也仿京城“放灯”。自除夕夜起,家家户户门前张灯结彩,彻夜通明,十四十五十六三天为灯会高潮。正月十五日,到处张挂彩灯,各家主妇还要为全家每人的属相做一只面灯,叫本命灯。也要捏两条狗灯,置于大门两侧,捏一只鸡灯,置于院当中,捏个鱼灯,放在水勺内浮在水缸里,牛圈里粮圈里到处放置各式各样的面灯。全家的本命灯都置于灶神前,这天夜里简直成了灯的世界。进城观灯者,往往数以万计,街道成了人的海洋,场面热闹异常。

  “燎疳节” 正月二十三“燎疳”是古代人以火驱虫害、祈祷农业丰收之意,后来沿习成了对谷神的祭祀。这天一大早,各家各户在门侧和各神位敬香,接着在门楣又插上谷草,贴上黄色纸剪成的疳娃娃,太阳降落前,先将灶神、天爷、门神等处供奉的神位画像或制作的灵位降下,端在香盘里,送到打麦场中心烧掉,算是把过年请回家中供奉了一月的神先送上天了。送神结束,接着拆除所有门楣上的“挂千”和春联,以及早上插的谷草、疳娃娃。再找出当年吃过的蒜辫子、辣椒串把把子,还有小孩子们这一天采回的蒿草和野柴禾堆。傍晚,取下大门口挂了近一月的红灯笼,点燃柴禾堆,各家门前火光冲天,院落通红,男女老少围着自家的篝火跳来跳去,除了不会走路的小孩子要大人抱着跳过去外,哪怕是八九十岁的小脚老太太,都是自己跳,此时的一家上下,似乎没有什么辈分尊贵,倒像一群游乐者,据说只要参加了这一天的篝火“燎疳”,就能烧掉过去一年的晦气。也有人在“燎疳”时,有意用两片土块夹起火籽往远处甩,说是甩了之后就不害眼病了。老人还会拿一些土块放到火籽里烧,然后又拿出来放到各房门楣上或窗台上,据说可以驱除野猫或黄鼠狼之类的野生动物从此爬入。家庭主妇也会把天天用的擀杖、铲锅刀、水勺、饭勺之类的炊具也拿来燎一燎,不要说是图个吉利,就是经过大火燎烤一番,也能杀死病毒性细菌。大人们在孩子们燎疳兴致正高时,还要点燃用谷草杆捏成的一个火把,在各个住人的屋内,猪、鸡、鸭舍,牛、马、羊圈绕墙燎一周后,向大门外飞奔,边跑边呐喊,一直要把手中的火把送到村外一个聚合点,各家各户的火把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熊熊烈焰,瘟神随着腾起的烈火就那样送走了。“燎疳”也与陇东的农事有很大关系,因为正月二十三,一般都在惊蛰前几天,泾川民谚说:“早上惊了蛰,后上拿犁别”,说的是,惊蛰的当天下午就能耕地,农事要开始了。燎疳的火堆燃尽时还要用扫帚打火籽,飞起的火星形状像麦粒,人们就喊麦子成了,火星像豆子,就喊豆子成了。谷子成了,米子成了,玉米成了,五谷杂粮都喊遍,火籽也彻底打熄了,不怕晚上被风刮起酿成火灾。打火籽也叫“打填仓”,意思是经过拍打,就能让当年的粮囤装满填实。美好的丰收希望在打火籽的过程中演绎成古今沿习的风俗,老百姓就这样创造出了民间极富诗史般的民间文化。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