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人文信息 >> 正文内容

窑店峪头“热心人”—王玉麟

2010年08月19日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

  在“西王母故里”泾川,有个大家公认的“热心人”。他培养出了一个好儿子,在北京开公司挣大钱。他更有一副热心肠,常常自己掏腰包或鼓励儿子慷慨解囊,资助邻里乡亲,修路兴学,支持公益事业。他只是泾川县窑店镇峪头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但他却用善行和义举赢得了全村、全镇乃至全县百姓的好口碑。

  他叫王玉麟,今年已是83岁高龄。

  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王玉麟,自小饱尝人间辛酸,他把改变自己命运和家乡面貌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在他的精心培养下,儿子现已是北京杰利阳公司董事长。他常常告诫儿子: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帮助乡亲们都富起来,那才算是真正的“富裕”!

  王玉麟一直非常关心村里的困难群众和五保老人,时常把五保老人的冷暖挂在心上。每逢重阳节、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他都亲自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给老人带去节日礼物。去年重阳节,他一次拿出两万元,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购置了棉衣、棉被等物品,让孤寡老人在冬天里过得温暖、舒适。

  村里乡亲们谁家遇到了困难,他都会想方设法去帮助解决。看到村里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找不到像样的工作,挣不到钱,他就主动和远在北京的儿子联系,推荐介绍这些年轻人去儿子的公司上班。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从电视上看到全国人民都在支援灾区,便拿出自己积攒的两万元捐献给了灾区。同时,他又主动找到组织部门,要求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帮助汶川灾后重建。

  王玉麟明白,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发展教育,让孩子们都读书、读好书才是惟一出路。多年来,他为村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2000年8月,峪头村修建教学楼,他带头捐款1万元。2004年3月,当他得知村小学要接自来水时,又再次捐款500元,为学校接通了自来水,解决了师生们吃水难的问题。

  当他得知村里一些困难家庭的孩子考上大中专后没钱去上,甚至有个别孩子因为家贫,无力支付大学期间的学杂费,因此产生了放弃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王老心里很不是滋味。2008年至2009年,王老先后为本村考上本科的王瑞义等8名大学生每人资助5000元。2008年,他在峪头村小学设立了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奖学金,已累计奖励师生37人(次)10995元。今年初,王老再次出资2.55万元,对窑店初级中学考入县一中和高平中学的106名学生每人奖励300元和200元。在捐资兴教助学的同时,王老还十分关心村里的文化设施建设。春节期间,他了解到村上正在修建“农家书屋”时,又捐款2万元帮助书屋购置图书。

  2008年底,王玉麟所在的峪头村被列为泾川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看到新农村宏伟的规划蓝图后,王老的心情很是激动。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当他看到村里通往外面的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状况后,便拿出自己积蓄的8万元,拉来砂石对4.5公里长的村道进行了铺垫。去年,他又动员在北京当董事长的儿子捐款25万元,对村道进行了硬化。如今,峪头村的群众不但出行比以前更为方便、快捷,而且村道硬化后,村里又增添了许多农用车、三轮车、汽车、摩托车……

  眼下,在王老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昔日一穷二白的峪头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村里投资57万元,规划修建了村部办公楼和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建起了村文化广场。全村新建沼气池50座,配套卫生厕所80座,在旧庄、老庄规划新修和改扩建小康屋50户,新修小康屋8户,沿环村柏油路栽植银杏、红叶李、云杉等行道树3800多株,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