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随笔记事 >> 正文内容

支农,泾川信合在行动

2010年08月15日 来源:甘肃作家网 点击数:

  

  十月的泾川,秋风送爽,宫山如黛,泾水欢歌,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祥和的景象。

  在车水马龙,人流不息的县城中心——泾川西王母文化广场正对面,有一个正在装修改造的银灰色建筑,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坐南向北的五层办公大楼,端庄气派,淡蓝色的“中国信合”四个大字在阳光的反射下熠熠生辉。暮秋时节,笔者有幸走进这幢大楼,走访了这个在泾川金融业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和“老百姓自己的银行”美誉的泾川县农村信用联社,结识了法人代表、理事长何振国同志,和他所领导的这支泾川金融劲旅。泾川信合的改革发展史如同一幕幕精彩的电影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

  第一章  迎接挑战

  说起十月,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共和国的国庆给多少中国人带来喜悦,可在2004年10月初,对于坐在泾川县农村信用社大楼会议室里的干部职工来说,心中却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怎么也笑不起来。有人已经沉不住气了,悄悄议论起来:

  知道吗,新来的主任姓啥?

  姓何,听说是从灵台县调来的,很能干,从乡镇信用社主任直接上的一把手,很厉害呢?

  呦,咱可得小心呢?有人唏嘘,有人感叹。

  “新官上任三把火”,兄弟别让“火”把你烧着!……

  正当人们窃窃私语时,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在平凉银监分局领导的陪同下走了进来,微笑着走向主席台。顿时大家把目光全部集中在他的身上,只见他浓眉大眼,炯炯有神,国字型脸,慈眉善目,一脸佛像,显得很和善。大家好奇、紧张的心态这才逐渐平静了下来,聚精会神地聆听起新任主任何振国的就职演说。

  “我叫何振国,灵台县人,组织安排我来泾川工作,请大家支持我,接纳我,我将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带领大家共创泾川信合事业美好明天,我若食言,我若不廉,就引咎辞职,请大家监督我。”话音未落,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

  其实,在召开这次会议之前,他已经接连召开了三个会议。上任伊始,他连铺盖卷都未打开,就先召开了班子成员会议,熟悉情况,了解工作,谁曾料想:原来这个诺大的信用社在人民银行转存款只有80万元,除准备金外,现在运转困难。简直是何等笑话?于是,他给班子成员压任务,到邻县行、社拆借,向职工下达揽储任务等方式,会后自己二话没说先跑到人民银行告急。很快不到一周时间,800万元的周转金到位了,信用联社的资金运转趋于正常。何振国如释重负,又去找组织求助,找到平凉市银监分局,局长很幽默地给他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一只山羊用智慧战胜狮子的故事。使何振国茅塞顿开,他暗暗下定决心:决不辜负组织的期冀,把泾川县农村信用联社工作做成泾川银行业中的第一;第二件事要把各营业网点建设好、改造好,使大家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树立形象,安心工作;第三件事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解决好190多名职工的福利待遇。最主要是要把全县老百姓的经营服务搞好,靠信誉、靠服务吸引客户,创造泾川信合的新形象。

  从平凉请示汇报回来,他就连续召开了全社老干部和全体信用社职工家属座谈会。这在泾川信合史上可以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他虚心征询老干部的意见,让老干部支持他、接纳他,并公开手机、电话,当众承诺,老干部日后有什么事,直接打电话或手机向他说,保证事事有有交待,件件有着落。第二,就是请职工家属们回来,请他们畅所欲言,谈困难,讲意见,求得共鸣,荣辱与共。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精彩演讲,老何就是凭着他的平和,他的善解人意,他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渐渐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认可。理解比什么都奏效,很快队伍开始整齐了,业务也走向正常。

  泾川信合迎来了它新的领导者,一个实干家,各项事业逐渐有了生机,走向了新的征程……

  第二章 重树形象

  联社新一届班子深知:形象是品牌,是生产力,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形象决定着事业的成败。泾川信合的形象除了业务量上的明显下滑,其它归根结蒂是信用社形象的下滑,职工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的下滑,直接影响着泾川信合在金融业市场所占有的份额大小。

  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按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信合事业离老百姓最近,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农民存贷款,应当首选是农村信用社,但前几年由于忽略信誉的培植,致使泾川信合的“天下”丢失不少,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

  一是泾川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形象不佳。既有办公网点陈旧,不合时宜,缺乏竞争力,还有许多员工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唯利是图,违规放贷,影响了联社的资金周转和在群众中的形象。

  二是管理上漏洞多。平时规章制度立得不全,缺乏操作性,对员工疏于管理教育,单位正气不足,邪气必然上升,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领导对职工的生活关心不够,特别是困难职工的问题解决不够,使职工普遍上进心不强,缺乏进取心和创造力,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队伍一盘散沙,缺乏活力。

  泾川地处312国道,是甘肃的东大门,又是文化旅游大县。上古时代曾出现过西王母人文始祖,带动过羌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境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国历史上最早修建的西王母祖庙——王母宫,故而号称——西王母故里。特别是曾设州置府的古代泾州,由于是西出首都长安的门户,当时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留下过许多浓墨重彩的一笔。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曾有一句台词,很能说明问题:“泾州失守,长安休矣”,足见其在唐代军事位置的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生态林果业建设、旅游文化、新农村建设、果品蔬菜产业发展都是走在全省、全市前列的亮点工作。农村信用社是以支持“三农”发展作为主要方向和经营理念的金融企业,如何在改革发展、小康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寻找着眼点和突破口,应该是经常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新一届领导班子运作不到一月时间,在对泾川县情、民情、社情了解分析后,决定深刻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调整思路。他们使出的第一个举措就是伸出快手,开展为期一月的“清非突击月”活动和“双百”活动,全力逼降不良贷款,大力推进泾川信用联社信贷资产质量。在这一月里,老何亲自挂帅、亲自坐阵指挥,每天清晨他都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下班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面对困难较大的信用社,他亲自带队蹲点督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给大家撑腰壮胆。由于上下努力,仅一月就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占比下降4个百分点。

  第二个举措就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针对联社上下普遍存在的工作拖拉、责任心不强、权责不分的实际问题,他们先后两次召开培训会议,以会代训,解决了“不发展是落后,发展慢了也是落后”的观念,紧扣“抓储蓄、促公存、增总量”的总体目标,依靠服务质量求生存,争市场份额。

  第三个举措就是加强内部管理,整章建制。他们顺应市场经济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推行“以制度管人,按绩效考核”的经营理念,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百分制考核办法》、《绩效挂钩、按劳分配制度》、《员工行政处罚办法》、《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信贷管理办法》等24项制度。

  这一系列举措的落实,带动了全系统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一个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队伍逐步形成。依靠形象确立了信誉,依靠信誉赢得了市场的份额,泾川信合人第一次乐了。然而,泾川信用社领导班子如释重负地面对纷至沓来的表扬信、感谢信,面对失而复得的“根据地”,面对成绩,他们仍然笑不起来,因为他们清楚,市场如战场,瞬息万变,指挥员只有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才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但是,要把泾川信用联社从全市倒数第一的位置,带成全市第一的团队,可谓任重而道远……

  第三章 切中要害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泾川农村信用联社的基础就是良好的信誉与服务,不良贷款应掌握在一定的限额之内。

  2005年,可以说是泾川县农村信用联社不同寻常的一年,是他们痛下决心,有针对性地剔除“绊脚石”,清收不良贷款的一年,而且是富有成效的一年。

  根据上年摸底靠实,泾川县联社尚有不良贷款余额3149万元。它像一个达摩斯利剑悬在泾川信合人的头顶,随时都有对信用社致命一击的可能。为此,新年伊时,何振国主任即主动上门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求得支持。经汇报同意,县上很支持,不但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亲任组长的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领导小组,还同意转发了《泾川县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为此还专门召开了各乡(镇)、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进行安排动员部署,把清收信用社不良贷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重要工作日程。有了这样的“尚方宝剑”,泾川信用联社上下齐心,收回不良贷款的信心和决心就更足了。

  信心足则百事成。在有了组织保证的前提下,他们还加强了舆论宣传。让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走进泾川信合,让泾川信合的工作透明化,大众知情更多,泾川信合的工作才更好做。因为大家的信赖,是一个企业生存的保证,试想一个敢于亮丑的企业,还有什么不能兑现,什么不能做到呢?强大的舆论氛围,为清欠工作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迫使广大欠贷户主动清还贷款,使信贷工作趋于平衡。不良贷款就像人身上的肿瘤,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恶变,像不治之症发展。这是泾川信合人谁都清楚的道理。

  老百姓说:“火车跑得快,全凭头来带。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在不良贷款的形成中,相当一部分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当初贷款时,由于人熟,又有公职,有固定的收入,承诺得天衣无缝,无隙可击,可是放贷后,却因这样那样地原因,久催不理,久拖不还,影响了全县的不良贷款回收。联社党委一班人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以清收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不良贷款为突破口,采取“停职、停岗、停薪”、“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不加薪、不晋级”的“三停五不”措施,综合利用组织、人事、经济、纪检、法律等手段,推动清欠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不良贷款“点”落“额”降。联社领导班子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不怕碰“钉子”,坚持一碗水端平,使清欠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不良贷款突击活动结束后,经过统计分析,共清收不良贷款12390万元,其中:职工干部公职人员占829.7万元。有效地遏止了不良贷款的恶性循环。

  清收不良贷款活动结束,仅仅是告一段落,并不代表此项工作的结束。在清欠活动总结会上,何振国再次告诫全社干部职工,清收不良贷款将是今后长期的工作,决不能松劲,要常抓不懈。为此,经联社研究,决定建立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长效机制,今后作为对基层信用社的一项考核指标,列入年度目标任务,责任到人。这在信用社的管理史上,可以说是第一次从制度措施上保证不良贷款逐年清收,实现了总额逐年下降的奋斗目标。

  第四章  扶持“三农”

  泾川县有14个乡(镇),一个温泉开发区,全县有人口34.71万人,农村人口31.67万人。泾川是农业大县,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全县国民经济生产总值19.86亿元,农业的比重最大,5.85亿元占29.5%。

  农民问题仍然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中央连续30年都以“1号文件”,专题研究解决农民和农村问题,足见其在中国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当然,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助农增收目标的重要途径。泾川县农村信用社是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县域金融企业,应当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近年来,他们始终把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建办特色农业作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的战略性工程,加大贷款投放,使全县以“果、菜、草、畜”为主的四大产业、五大战略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全县“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支持农业发展,是我们的办社宗旨,帮助农民致富,是我们的根本方向”。这是泾川信合人始终不变的信条。

  据统计2005年至今,泾川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09786万元,支持农户45193户,农民贷款覆盖面达到85%。2008年投放各类贷款达28434万元。全县“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以党原、合道畜禽养殖,窑店、飞云、高平、丰台果品生产,太平、红河和草养牛,王村、泾明、罗汉洞果菜种植,城关、汭丰蔬菜,荔堡铁皮、屠宰等为“龙头”的特色产业已形成规模,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显著效果。

  金秋的果园,果红叶绿,我们沐着秋风,在丰台乡丰台村见到了果园大户段如祥。这个敦实的汉子告诉我们,他家现有48亩果园,全部是红富士,果品产业让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今年家里新修了一院地方花了20多万元,一个果库、一个养猪棚,猪存栏20多头,今年果品收入可达20多万元。这些变化全得益于丰台信用社的贷款支持。

  丰台乡的两个果品专业村通尔沟、张观察村被泾川县人民银行评定为信用村。在丰台乡南堡子村任家塬社魏社郎家,我们见到了正在忙着装果子的主人,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详细的经济帐。

  他家7口人,人均拥有果园1.3亩,约9亩。仅此一项今年可以收入现金5万元。信用社今年扶持他两万元,他打算把果子卖了立即偿还。他拉着信用社主任董纯录的手说:“谢谢你们,我这几年果品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信用社的大力支持,每年都是前半年贷,后半年还,绝无拖欠。”他翻出家中的经济帐,让我们详看:

  2000年,果子挂果,当年卖了2000元;

  2001年收入6000元;

  2002年收入1.4——1.5万元;

  2003年收入3万元;

  2004年收入1.6万元;

  2005年收入108万元;

  2006年收入2.1万元;

  2007年收入3.8万元;

  2008年预计可收入5万多元。

  走进该村段如祥家,老人眼含泪花,更是感激涕零地说:“没有信用社,就没有他们的今天”。从1995年开始,他学务果树,也是前季贷款后季还,这几年靠苹果发展,由贫困户变为富裕户,儿子娶了媳妇,孙子也生下了。家里有存款五、六万元,连奔奔车、摩托车都买下了,还供养着一个大学生,从今年开始买下了一个小旋耕机,九亩大的果园,一年都在2.3万元收入,今年估计也可卖到五万元。

  扶持农民发展养殖业和小康屋建设,党原信用社主任樊福银主任,则更有说不完的话题。他说党原信用社有职工10名,承担着22个村、165个村民小组,631户、35400口人的各项存、贷款业务。截至2008年10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680万元,比上年净增96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811万元,比上年净投放311万元,不良贷款下降为346万元,股本金达到84万元,利息收入完成277万元。

  走进党原乡丁寨小康示范村,只见整齐宽阔的街道,规划高大而实用的小康屋比比皆是,商店、学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有尽有,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蓬勃发展。以典型户王德良为代表的养殖大户200多户,个人年存栏猪在1200头左右,净利润在280万元左右,还有生猪贩运大户袁德福,饲料经销户袁兴文等等,都是主要靠党原信用社贷款扶持起来的。近三年,他们大力扶持重点户、经济户、产业户达286户,发放贷款7000多万元,支持农民建办专业养殖小区8处,新建各类养殖圈舍700多座,新建果园6000多亩,新建农民小康住宅345户。

  在今年党原信用社召开的100多名银企代表座谈会上党原乡党委书记毛永红深有感触地说:“党原信用社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内涵广泛,服务手段完善,业务范围遍及全乡,信贷支持覆盖面达到总农户的80%左右,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功不可没。”

  提起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大代表、党原乡丁寨村党总支书记、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王德良感触颇深,他说:“如果没有党的富民政策,没有泾川农村信用联社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我们丁寨村今天的大发展和好日子。”是的,仅丁寨村一村,信用联社就放贷35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养猪产业和新农村建设,足见其扶持力度之大。

  据统计,2005年至今泾川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109786万元,支持农户45193户,农民贷款覆盖面达到85%。今年投放各类贷款达28434万元,其中:草畜产业贷款13079万元,支持太平周家、党原高寨、高丰等36个养殖专业村、1006户专业养殖户,新建暖棚圈舍405座,新增存栏生猪8万多口、蛋鸡存栏60万只、牛饲养量增长2000多头;蔬菜果园贷款1066万元,支持了城关茂林、袁家庵、红河朱段、泾明雷家沟、白家等9个村种植示范区的3200座蔬菜拱棚建设和丰台张观察、窑店公主、高平胡家峪、飞云坡头等9个村的生态果园建设。中小企业贷款1280万元,支持城关镇昕达万吨蔬菜保鲜库、丰台天丰果业有限公司的3000吨气调果库、高平镇果蔬套袋发泡网厂、苹果打蜡厂、面粉加工厂、荔堡镇荣兴农副产品公司、丰台段鹏化千吨果库、党原丁寨村陇星牧业公司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农村建设先后投放贷款3630万元,帮助建成了党原高寨、玉都康家、丰台张观察、荔堡西关、王村章村、城关杨柳、罗汉洞土堑坳、泾明山底下、飞云坡头、窑店西门等10个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带动全县建成高标准小康屋1000多户,改扩建民居1500多户,形成了居住与生产相结合的前庭后院式小康民居,在全县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泾川县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   夯实基础

  改革,是企业走向辉煌的金钥匙。只有改革,才使金融业焕发生机与活力,从辉煌走向辉煌。这是泾川农村信用社的实践总结。

   2006年12月,泾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沐浴着改革发展的强劲东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他们将信用联社改制为股份企业,取消了各基层信用社法人资格,合并组建统一法人社——泾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设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社员代表大会由65人组成,理事会由9人组成,监事会由7人组成,理事会和监事会分别设有理事长、监事长各1人,经营班子由3人组成,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联社机关内设综合管理部、市场发展部、风险管理部、计划财务部、稽核监察部和安全保卫部6个职能部门。下设营业网点31个,分布于全县14个乡(镇)和经济较为繁华的行政村。县联社于2006年6月成立党委,设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1人、党委委员3人,下设8个党支部、24个党小组,有党员108人,其中:正式党员95名。全社有职工191名,其中:在编正式职工153人,临时业务员38人;其中:男职工100名,女职工91名;35岁以下的职工87名,占职工总数的45.5%。

  泾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革为一级法人后,更利于资金融合和管理,为了堵塞管理漏洞,顺利推进改革,他们把扩充和规范社员股金作为完善统一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按照优化股权结构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由联社按自然人股、法人股和资金股、投资股分别建立总帐、明细帐进行统一管理,分类指导,使社员股金管理、使用更加规范。同时,大力宣传在全面清理原辖区内农村信用合作社股金的基础上征集发起人,由发起人全额认购股金、扩股集资,止2006年统一法人改革前夕,全面完成股金认购登记工作,共认购股金1433万元,均为贷币资金。

  要树形象,要扩展业务,势在必行是要建立严密的网点管理体系。全体信用社领导班子深感责任重大,阵地建设,关乎企业发展和生存,更是企业形象集中展示的窗口。从2006年开始,他们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网点建设。对这一工作,何理事长亲自抓,亲自到网点调研指导,刘宗君主任更是冲锋在前,狠抓落实,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精心筹划,合理布局,按照“宜花则花,宜草则草”的思路,在各基层信用社院内,种植了草坪,培植了花卉,建成不同风格、不同品味的花园式院落多处,彻底根除了社容社貌脏、乱、差现象。现在你随便走进乡(镇)、城区哪个信用社,他们崭新的社容社貌,都成了当地乡(镇)机关的亮丽风景,整洁、美观的院落,崭新的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脑设备,都使你为之一震,在全县所有金融业中,信用联社的办公条件都是一流的。而且还购置了羽毛球、乒乓球、象棋等体育器材,大大丰富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太平、红河等社职工灶办得很有特色,便宜、实惠、卫生,设施齐全,布局合理,足见领导用心,职工顺心,难怪信用联社业务量年年攀升,职工面貌和素质得到极大改观。2007年他们全社完成了全县31个营业的综合网络上线工作,开通了城关等13个营业网点的小额支付系统,联社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网点建设的到位,有效解决了全县农村信用社信息传递和业务结算渠道不畅的“瓶颈”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支持。

  改善办公条件,一直是何振国上任后的一块“心病”。上任不久,他承诺的三件事之一就是改善办公条件和网点建设。如今网点建设搞好了,办公条件的改善很自然提上了议事日程。改善办公条件,他决意从基层抓起。2007年,联社投资110多万元,对丰台、王村、泾明、飞云、罗汉洞信用社和丰禾分社营业大楼进行了装修。其选材、规划都达到了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筑质量、一流的形象展示,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今年,他们又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了荔堡、高平信用社宿办大楼,对联社办公大楼进行了维修改造,一个气派、庄严而崭新实用的办公大楼又展现在人们眼前,而这一切并未影响正常办公,没有影响业绩的情况下完成的,充分显示了联社领导班子节俭办大事的气魄和雄心,显示了一个崭新的联社形象,完整地树立在泾川34万人面前。外部环境的改善带动了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员工工作作风转变了,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明显提高,一个个辉煌的业绩正在由他们刷新。

  第六章 锤炼队伍

  毛泽东曾经说过:“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以后,干部才是决定因素。”因此,一个队伍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这个队伍的领导,他们的成败,决策失误很大程度决定着这支队伍的水平高低,能否英勇善战,是好是孬,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

  泾川县农村信用联社之所以是泾川金融业中的一支劲旅,取得优异的业绩,主要功绩应当归功于他们有一支政治上可靠,能吃苦、领导信赖、群众信服的好班子。他们内部团结,分工明确,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既是带领大家冲锋陷阵的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说起党委书记、理事长何振国,人们普遍认同:他的人格魅力好,靠人格魅力影响别人,团结同志,推动工作。

  他上任后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实行人性化管理,外界提高了信用社的形象,信誉上去了,客户就自然多了。内部广纳贤言,关心群众疾苦,特别是基层同志,他常挂记在心。除了在硬件建设上他狠下决心改变面貌,软件建设上以制度约束人,但对个别家有困难的职工,他还是极力照顾,进一步体现组织的温暖。他从不搞先入为主,不单靠行政推动那一套,而是和信用社主任多谈心、多交流,甚至一个零时工的使用,事先也要和本人交谈征求意见,求得勾通,使每个职工都能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地搞好本职工作。何振国同志数年如一日,将自己的责任、热情、智慧和心血全部奉献给泾川信合事业,无怨无悔。

  在组建党支部和发展党员的工作中,何振国当好了“第一把关人的角色”。联社党委下属的8个党支部,支部书记都是他精心挑选的精兵强将和业务带头人,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他们既管业务,又管职工素质,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极大发挥。

  发展党员工作他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不当“和事佬”,严格德才标准。为了及时了解发展对象的真实情况,不让不合格人员跨入党组织的大门,他先后找人谈话几百人次,走遍方方面面,既鼓励又批评,对尚不成熟的同志,及时指出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成熟一个,发展一名,不搞照顾情绪,宁缺勿滥,始终如一坚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年多来,经他推荐加入党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有41个,如今都已成为政治上成熟,业务上过硬的行家里手。

  对待同事,他情真意切,爱心无限。从不以职压人,而是苦口婆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常说:“一个人关心其同事。首先就要干好本职工作,不要让别人来替自己操心、费力;其次要宽以待人,热心助人,在别人有困难时拉一把”。对待班子成员,他像一个兄长,处处放手,维护班子成员的权威,一有成绩他就表扬,一发现问题,第一个站出来承担责任,不让班子成员有压力。在他的精心培养和大力推荐下,先后有2名同志被提拔为联社主任,从副手提升为“一把手”。对待一般党员、职工也是一样,他常说:“组织是党员之家,我们就是党员的‘家长’,也就必须履行的‘家长’的义务,他全心全意为联社工作着想,为职工着想,自然会得到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的倾力相助,难怪他们的班子团结,职工队伍坚强,积极向上,存贷款总量进入全县金融同行业前列。

  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班子成员个个几乎成了“工作狂”。

  联社党委副书记、主任刘宗君,从华亭县联社副主任岗位上,调任泾川联社主任,他全心全意配合党委书记、理事长何振国同志,尽心尽力地指导全县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工作。2007年全社存款净增10789万元,全额达到62002万元,同比增长2285万元,份额占据全县金融机构第二位,贷款净投放6414万元,余额达到53962万元,存款比例达到80.7%,位居全县金融行业第一位,按四级分类,不良贷款年末占比降至7.4%,余额降至3997万元;实现盈余501万元,同比增长251万元。2007年9月,联社组织开展了全县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突击月”活动,他和联社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一道带领机关干部进驻各社,和基层信用社同志一道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制定措施,深入一线,身先士卒,亲自参与清收,为基层同志树立了表率,坚定了大家清收不良贷款的信心和决心。这一月,从联社到乡(镇)信用社,从领导到职工,层层签订清收目标责任书,人人立下“军令状”,大干苦干30天,收回不良贷款3406万元。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当天下午刘宗君立即带领联社抗震救灾工作小组深入全县各信用社网点开展灾情排查。他按照联社安排不等不靠,积极开展救灾工作。这时正是女儿参加高考的关键时刻,本该陪孩子考试,可他放不下单位工作,惦记着一线职工和正在施工的两个工程以及地震中受损的基层营业设施的维修工作,他仅利用周末回家安排了一下女儿考试,就及时返回单位,投身于工作中去。

  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刘彩英,是个女强人,年过50的她,上有年迈父母,下有两个孩子,而且孙子都上幼儿园了,一人扛起全家8人的生活重担,实属不易。以事业为重的她,在单位上从不摆老资格,干起工作不叫苦不叫累,不拖不欠,吃苦耐劳,勤勤恳恳,为广大干部职工做出了表率,工作中有困难也尽量克服,从不向组织要求照顾。

  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黄晓军,年轻能干,工作上积极主动,配合有力,严于律己,善做群众工作。

  正是有着这样一个团结奋进、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坚强领导班子,泾川县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才如日中天,蓬勃发展。

  这些得益于他们有力的组织领导,得益于他们组织有力的业务培训,每年,他们都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不下五、六次。一是从职业道德教育开始培训。每年都邀请县委党校理论教员来联社授课,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抓起,从联社领导到一般职工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会后交流心得,谈体会,结合本职工作谈如何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信用事业大发展。二是从业务技术培训抓起。为了全面提高会计、出纳、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新型业务人才,力促会计人员由“记帐型”向“管理型”转变,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协调的职能作用。2005年举办了两期信贷业务培训班,一期安全保卫培训班,一期新入社员工业务培训班,分两次对全县会计、储蓄、出纳岗位人员进行了岗位知识、政策法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成功举办了一期有讲座、有比赛、有总结、有奖励的业务技术比赛活动,营造了一个“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2006年,派员参加了全省信用联社系统五级分类培训班,并对所有工作人员116人进行了三天年举办了集中培训,为贷款五级分类做了人员和技术准备。2007年和2008年又举办了9期培训班,分类分层次对信贷业务会计出纳、安全保卫、法纪法规、计算机业务技能培训,使员工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联社每年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抓队伍建设,主要是抓信用社主任。一岗双责,既管事又管人。这是信用社业务发展的关键。这两年,通过不断优化干部队伍,调整班子结构,信用社主任这一级普遍得到了年轻化、专业化,并且以实绩用人,以责任心大小选人,按“德、能、勤、绩、廉”作为考察信用社干部的主要标准,选拔了一批懂经营、识金融、会管理、肯干事的年轻干部充实到联社各股室的中层管理和基层信用社的主要负责人岗位,使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保持在45岁以下。

  在泾川信合战线上,女职工占到将近一半,挑大梁的“巾帼”主任七、八个,个个都是业务好手,巾帼不让须眉。温泉开发区分社的田玲主任,中等身材,短发圆脸,显得精明干练,她带领的一班人,全是清一色的女同志,该分社从2005年11月成立至今,社龄不到3年,但业务增长惊人。她们就是靠着的一股子拼劲,一股子韧劲,一股子狠劲,使业务量从当初存款238万元,猛增到今年10月底的908万元,净增670万元,贷款发放达到750万元,扶持了开发区的小康屋建设,特别是何家坪等村的养殖业。已完成全年任务的105%。在她们的陪同下,我们走访了被扶持的何家坪村山根底社何生贝和高庄村的何银贝。

  何生贝喜滋滋地给我们算了一笔帐,他今年贷款3万元,养猪43头,建起猪棚,购买了一辆“五征”牌农用车,估计年底可实现销售收入4.3万元,还过信用社贷款,净落一万多元。

  何银贝贷款3万元,养牛5头,已出栏两头,卖了1.8万元,下余3头,估计都在1万元以上。他激动地说:“过去种烤烟、种粮,不见收成好,翻不了身,还欠了一屁股帐,今年多亏了信用社扶持,使我找到了致富门路,使我一年内脱贫致富,今年估计还了贷款可下余2.8万元,够我一年花费,明年我还要贷款养牛,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靠养牛发家致富。”

  就是这样一群看似文弱的“娘子军”,靠着团结认真,相互协作,早出晚归,凭着对信合事业的执著,支持起了一个开发区的信合事业,一片信合事业的蓝天,你说,何愁泾川信合这个大事业能不发展?其实,她们都有家,有家需要温暖,有孩子需要抚养,可是为了信合事业,她们每天两人轮流值班,雷打不动。

  今年国庆节,田主任在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那就是其他三个女伙伴请她吃了一次小肥羊火锅,感谢她这个小“当家人”。原来,工作上她不分你我,在奖金分配上她没多拿一分钱,每次都实绩分配,本该属于她的她也拿出来平均做了分配,大家有事齐上,有劲同出,有力同使,有困难互相帮助,使她们融结为一个整体。真诚的付出,换来了同伴们的信赖和支持,田主任说:今年国庆节,她比什么时候都过得开心。

  汭丰信用社主任李秀琴,我们见到的她同样年轻干练,风风火火,雷厉风行,说话滴水不露。她领导着职工4名,一男三女。目前存款余额已达1785万,贷款1265万元,不良贷款五级分类350多万元,四级分类70万元。近两年,她们重点扶持了新农村建设和蔬菜产业。只见从枣林村、三十梁、百烟村至郑家沟、焦家会公路沿线,新屋林立,各有特色,三清五改,使农户门前屋后整洁清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在笔者眼前。中秋的中午,一群农民正在田地忙着挖红萝卜,从他们喜笑颜开的神情中看到了丰收的喜悦。当我们赶到田间地头时,他们热情地请我们品尝红萝卜,说起信用社的工作,个个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赞叹:“党的农村政策好,信用社的扶持贷款及时、到位,咱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今年的红萝卜,由于雨水充足,一亩可望卖到6000多元,明年他们还计划多种植,联片承色,使蔬菜种殖在汭丰扎根开花,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

  在这块收获希望的土地上,我们又似乎看到了明天的辉煌。

  第七章  再铸辉煌

  辉煌的铸造是靠心血和汗水浇灌的。

  从2004年开始,他们按照上级要求逐步开展了“走百村、走千户、暖万人”(简称百千万)活动,使信用社的贷款覆盖面涉及了全县所有乡(镇)、村、社,泾川信合事业的春天真正来临了。

  结合开展活动,他们选点找题,寻求突破,想法清收历年欠贷。首先是选准目标,先后起诉有一定社会威望、有钱不还、恶意赖债、拖欠贷款长达五、六年之久的企业老板和公职人员19户,通过起诉,在依法维权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二是借助外力以情感人,以理收欠。2004年秋季,窑店信用社对借款人刘某死亡,其子年幼只有七岁,无民事行为能力,其妻自幼患癫痫病,困夫病故,长期住娘家不归,其娘母单身另过,眼看又要成了死帐,贷款无法追讨,信用社借助原任村支部书记的诚信,向刘某岳父据理力争,以情感人,以理说服其代女儿归还了信用社贷款2000元,保全了信用社资产。

  2005年开始,他们进村入户,建立资信档案6578户,审核评定信用等级5487户,发放贷款证41816户。在原资信档案基础上新增AAA级户43户,新增AA级户299户,新增A级户644户。这一活动,逐年推广,现已形成了五级分类,科学的管理办法,使真正诚实守信的农民简化了手续,得到了信用社的支持,新农村和产业化的路子越走越宽了。

  2008年4月,他们又发展了“送资金、送文化、送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联社理事长何振国、主任刘宗君亲自带队,带领人员,进村入户,在送贷上门现场,何理事长动情地向群众公开承诺:“产业对路的给予资金保证,诚实守信的给予资金保证,符合政策规定的给予资金保证”。这一活动,像久旱逢甘霖的春雨,立刻在田间、地头、村庄、院落,落地生根,受到欢迎。并根据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产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他们又及时研究纠正提高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将AAA级贷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提高到了5万元,AA级贷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提高到了3万元,A级贷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提高到2万元,极大地满足了全县春耕生产和农业产业化资金的需求。这次活动累计发放产业发展贷款8424户、14112万元,其中:洋芋种植128户、227万元;蔬菜种植3201户、2880户;蔬菜贩运47户,90万元;蔬菜仓储8户、40万元;果品仓储123户、217万元;发放养殖业贷款4223户、4762万元。

  在“三送”活动中,泾明信用社扶持吊堡子村民吕铖的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根据联社安排,今年4月,泾明信用社主任戴志伟带领职工下乡,听村支书说洼里社外出务工青年吕铖有搞养殖的想法。他们得到这一信息后,如获至宝,连忙进村入户调查了解。原来这吕铖现年35岁,从1991年起就在兰州打工,成为一名高级焊接工,月收入1800多元。然而长达17年的打工生涯,使他深刻认识到没有事业的打工是没有前途的,而近年他发现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扶持越来越大,越来越优惠。抱着回家创业的想法,他于2007年底毅然辞去了长期固定合同工,回到家乡创业。通过几个月的考察了解,他分析了市场前景,最终认准养殖这条路,是他发展的最好出路。加之三哥吕锁奎在家搞养殖已经十来年了,积累了经验。但由于资金的制约和思想守旧,仍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当他们了解这一情况后,特事特办,决定对这一项目给予支持。吕铖听到这一承诺又动员了四哥加盟,几天后他们兄弟三人联手,拿来了圈舍建设计划和资金需求申请。信用社连忙召开审贷会,提出了改进建议和资金投入贷款10万元,加之自筹9万余元,共计投资20万元,新建圈舍40多间,第一批上仔猪135头,今年七月已出栏63头,平均售价1560元,实现产值8万元左右。他们有了信用社有力支持,采取循环补充的方法至目前已存栏母猪17头,基本实现了仔猪自供,还带动了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他们用当地农户的玉米加工饲料,猪粪给果树施肥,村民们见他们以养殖致富的作法,纷纷效仿,一个以养殖为主的小村经济便这样不知不觉地形成了。兄弟仨兑现承诺,贷款均按季及时清息,而且也带动了周围群众的还贷意识,真正使信用社成了农民自己的银行。

  像这样的事例在信用社不胜枚举,泾川信合人正是靠这点点滴滴的为民谋福,为民造福中找对了自己在农村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

  泾川信合的事业,正在迎来其历史上新的一页:

  ——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1038万元,较年初净增19036万元,增幅30.7%, 同比多增8760万元,完成年计划15800万元的120.0%。

  ——股本金总额达到2684万元,其中:投资股1166.4万元,较年初净增403.6万元,占比43.5%,上升13.4个百分点。

  ——各项贷款余额61811万元,较年初累计发放37928万元,净投放7848万元,增长12.7%,同比少放1124万元,存款比例76.3%。

  ——五级不良贷款绝对额较年初下降3993万元,余额8502万元,占比13.76%,较年初下降9.4个百分点,完成下降任务2600万元的153.6%。

  ——实现营业收入4835万元,其中:贷款利息收入4523.3万元,完成年计划5970万元任务的75.8%;营业支出3931.6万元,计提风险拨备1000万元后收支轧差盈余903万元。

  ——上缴各类税金206万元。

  与此同时,还开展了2007年度股金红利兑付工作,兑付资格股红利174.68万元,每股红利占股金额的9.9%,投资股红利75.73万元,每股红利占股金额的10%。通过股金红利的兑付,扩大了社会影响,投资入股的农村、城镇居民增多,投资股较年初增加388.6万元,占到股本金的42.7%,较年初增长12.6万元,股金总额较年初增加168万元,达到2683万元。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联社及时组织成立了3个“金融服务小分队”,以受灾严重的太平、王村、党原三个乡(镇)为重点,开展送贷上门服务,全力支持灾后重建,投放灾后重建贷款1199户,284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抗震救灾工作。组织全体职工先后向灾区捐款3次,金额达到74290元,99名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4640元,单位捐款10万元,给援建的丰台墩小学重建捐款4万元。为此,他们收到从地震灾区陇南办事处转来的感谢牌匾一面。

  2005年2006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6年6月被县直机关工委授予“信合杯”学习党章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

  2007年5月获得泾川县金融知识“进万家”知识竞赛第二名;

  2005年、2006年、2007年被泾川县委、县政府评为“支持泾川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2007年被泾川县委、县政府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2008年7月,获得全市农村信用社实用业务技术暨法规制度知识竞赛第二名;

  2007年被平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

  何振国同志,2006年被省联社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个风正、劲足、团结、蓬勃向上的团队泾川信合“金融劲旅”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博击冲浪,愈战愈勇,奋勇直前,锐不可挡。  是的,泾川34万人民有了泾川信合,是他们的福份,泾川信合有了34万人民的支持,就有了坚强的后盾。泾川信合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