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社区文化 >> 正文内容

圣地泾川.地望与人望--左宗棠在泾川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 点击数:

  左宗棠率领的湘军从陕西长武起,道旁遍植柳树,泾川窑店、飞云、高平、黄家铺、太平、泾川城以至向西的川道里,柳树伴行道,这就是著名的左公柳。道旁两行左公柳足有围粗,蔚为壮观,在我的童年里留下深刻记忆。我的同龄人以上的泾川人永远在心中长存左宗棠的形象和左公柳长廊。

  左公柳,在泾川回山下一天门、瑶池沟还有五六棵,根深叶茂。

  左宗棠在泾州建左公祠(左丘明庙)遣官致祭

  《民国泾川县志·祠祀志》载:

  左公祠,即先贤丘明庙,在城南40里楸射乡庄。光绪九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建,遣官致祭。

  楸射乡在今黑河乡与灵台交界处。《民国泾川县志·地舆志》载:“传为周时先贤左丘明归隐及殁葬处”。

  泾川地方志载左宗棠在泾川立营剿匪赈灾

  光绪三十三年《泾州乡土志》载:同治四年九月,左文襄督军西征,檄周翼长提督刘嵩山,由灵台进规秦巩南路,肃清李观察耀南周提督兰亭驻泾州,魏观察光焘驻平凉,会商进剿机宜,军声大振。八年三月,董志原贼巢悉平,余贼悉窜金积堡,官军跟追。左公由乾移节驻扎泾之瓦云镇,分派各营开荒屯田,并赈济难民,给散牛种籽麦,颁发五经群籍,兴养立教,气象一新。八月,大军由平凉进剿,甘肃全省以次肃清。

  民国十九年《泾州采访新志》载:同治七年九月,左文襄公移节陕西乾州,檄翼长周开锡并提督刘嵩山等,由灵台进规秦巩南路,肃清道员李耀南、提督周兰亭驻泾州,道员魏光焘驻平凉,会商雷黄二军,相机进剿,军声大振。

  三月二十二日,董志原贼巢平,余贼悉奔金积堡,官军跟追,左文襄公由乾起节,驻泾之瓦云镇,分遣各营开荒种田,并给犊散种,赈济各处贫民,颁发五经书籍,兴养立教,气象一新。八月,大军由平凉三面进剿,甘肃全省次第平定矣。

  《民国泾川县志·大事记》载:同治七年秋九月,左宗棠驻节乾州,遣兵分驻泾州,并亲勘地势,剿董志原贼。

  同治八年春三月,董志原贼平,左宗棠由乾州进驻泾州瓦云驿,今为飞云镇,散种给犊,赈济贫民,分发五经书籍,兴养立教,检瘗白骨立冢,驻泾最久。

  《民国泾川县志·大事记》载:同治八年秋九月,左宗棠督师由平凉三面进剿,由是次第平定甘肃全省。

  同治十三年春三月,陕甘总督左宗棠因甘肃连年兵燹,民多艰苦,奏请将同治十三年以前至咸丰十年(共14年)止民间一均积欠正杂钱粮悉数豁免。

  《民国泾川县志·地舆志》载:白骨冢,在治东南飞云镇即古之瓦云驿,有左文襄公亲笔题书白骨冢三大字,左书同治八年,右书楚军大营立。

  《民国泾川县志·宦迹》载:左宗棠,字季高,湘阴举人,为胡林翼、曾国藩所识拔。清同治七年,奉命由陕督讨花门之乱,进驻乾州,分兵泾州,亲勘地势,剿办董志原贼。次年三月,董志原贼平,进驻瓦云驿,散种赈济贫民,颁发五经书籍,兴养立教,气象一新。并分散各营开荒种田,见白骨遍野,潜然泪下,即令士卒拾骨掩埋于毛家庄大营之南,筑成大冢,亲书白骨冢三大字,设奠以慰之。其埋骨之仁,可与唐元次山宋范纯仁并美矣。是年八月,督大兵由平凉分三路进剿。九年,由瓦云驿进驻平凉,以次西进捣贼巢穴,全甘次第肃清。同治十三年,奏请豁免咸丰十年至同治十二年积欠正杂钱粮。光绪六年,公进京,道经瓦云驿,尤慰其地之老幼,不啻如家人父子。然公由甘督官至大学士,晋爵恪静侯,谥文襄,清代有公西陲者,以公为最云。

  《民国泾川县志·宦迹》载:管(三点水芳)字春州,陕西兴定人,咸丰已未进士,分刑部主事,性雄直,有胆略,随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保道员。同治八年春,大兵分三道度陇,宗棠由中路屯瓦云驿,以泾州为入甘门户,饷道所经,命三点水芳驻之,司飞挽事。三点水芳至泾,计程立限,役车络绎,军威遂大振,望风披靡,平凉盐固以次肃清,三点水芳与有力焉。嗣中路军进峡口,三点水芳复设局半角城,遘暑疾,竟不起,秋七月十三日卒,事闻优恤如例。

  《泾川县志》载:同治元年(1862)西北回民起义,陕西巡抚派佐领双英统领旗兵300名驻泾州,知州俞进麟办团练,协助城防。

  七月林发源任知州,与都司范铭筑东西关二城,又于嵩山小塬上横筑一城,建炮台二座,加强城防。

  二年(1863)正月回民军占领固原,700余难民逃至泾州。知州林发源安排他们充防勇、筑城墙。

  三月回民军进占嵩山,烧毁高峰寺。范铭与战,回民军退走。

  四月回民军围平凉,泾州派兵增援。清军大败,范铭及庆阳知府何瑛、游击任国治均战死。

  八月十二日回民军攻占平凉后,进至泾州阳保川,副将衾万明、军功王生吉先后由庆阳率兵接战,回民军退走崇信。

  十一月三日回民军进占回中山,烧毁王母宫正殿及香亭。

  十六日,固原提督雷正绾率部15营进驻泾州。因军需储备短缺,清兵横行街里,米、面、柴、煤搜刮一空,房舍、树木毁伐殆尽。

  三年(1864)三月清军进击张家川回民军,泾州人民担负后方运输,苦不堪言。

  十月代理陕西巡抚按察使张集馨过泾州,滞留15日,在其日记中哀叹:“景况凄凉,民不聊生。”

  十二月固原回民军3000余人,进驻党原等地。

  四年(1865)九月雷正绾部统带马队胡大贵、步队李高启、统领雷恒举兵反清与回民军会合,围泾州,被营务处周显承击败,东走陕西。

  五年(1866)四月陕甘总督杨岳斌、山西巡抚赵长龄来泾州,办理雷军金积堡溃败事,杀雷恒、李高启。

  六年(1867)二月雷军分驻泾州营务处,周显承率部剿董志塬西进回民军。

  三月道员黄鼎与回民军战于瓦云驿,县丞杨作舟战死。

  七年(1868)四月回民军围泾州,黄鼎自长武来援,解围。

  五月黄鼎与回民军战于黑河川,回民军败走。

  十月回民军攻泾州、灵台,被清军击退。

  八年(1869)正月雷正绾攻占泾州董家堡。

  三月二十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左宗棠,由陕西进驻瓦云驿,立大营于毛家坳。派老弱军士垦荒种植;以耕牛、农具、种子赈救灾民;发五经书籍,兴养立教;掩埋尸骨,奠慰生灵。又监修驿道,路旁植树,后人称“左公柳”。

  五月左宗棠在泾州受总督印。

  九月左宗棠派观察李耀南、提督周兰亭驻泾州。

  十一月左宗棠由泾州进驻平凉。

  十一月金积堡回民军首领出降,部分陕籍回民分散安置,来泾州落户者89户、402人。

  左宗棠夜梦白马失鬃

  陕甘总督左宗棠为清朝四贤之一,其余是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他的总督公署设在兰州,有一夜他梦见坐骑白马没了鬃毛,醒来后以为马无鬃是不祥之兆,因此下令各州县在西兰公路栽植柳树。上至兰州,下至长武县,以解梦中之忧。因年代久远,公家伐用,私人偷伐,现在还有个别柳树可以作证。泾川县博物馆门前的古柳树,就是清朝所栽。

  讲述:刘锡三

  搜集整理:张怀群

  1987年11月13日搜集于城关镇杨柳村

  左宗棠的传说

  “青鬃烈马”

  清朝同治年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一天清早,他召来文武百官,开言讲道:“本督夜来一梦:梦见大兵正在进行之中,忽听空中电闪雷鸣,万马嘶叫,本督不知何故,却见天门大开,有一青鬃烈马从天而降,挡住本督的人马去路。只见那马,青毛青鬃,口吐青云,站立道旁,望着本督嘶鸣不止。本督惊醒,却原来是南柯一梦,不知是吉是凶?”

  文武百官不知如何对答方好。只见内中有一小吏,生得聪明伶俐,善于揣摸人的心思。他略微思索一番,上前跪下便道:“大人在上,卑职有话相告。”

  总督道:“讲来。”

  “以卑职之见,这乃天助大人也。”

  “何以见得”?

  小吏往上跪了跪,开言道:“道旁站立青鬃者,树也,嘶鸣不止,乃是叫大人多多栽树,这正是天助大人也。”文武百官,齐声称妙。

  实际上,总督早已做过梦,梦中有人对他说:到了西北,要多栽树。只是左宗棠来到西北后,戎马倥偬,一晃数载。如今正值百草萌生季节,他想乘此大好时光整修官道,种植树木,只怕文武百官不齐心服从,就生出一计,改梦下传。不想,被这小吏说破,心中暗喜,开言便道:“小吏言之有理,赏银五千,晋官三级,留在衔内听用”。接着拔出令箭,号召文武官员,军民百姓,整修官道,广植树木,有功者赏,无功者罚,违抗者斩。号令如山,军民响应,但见从陕西到新疆的数千里官道旁,人人持锹,个个植树。几年功夫,官道两旁,杨柳婷婷。现在西兰公路沿途偶尔可见的‘左公柳’,正是那时所栽。多少年来,每当到了栽树时节,泾川平凉一带的人民,总要重温一遍这段美好的传说。

  “祛邪扶正”

  清朝光绪年间,左宗棠受命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一路上军威浩荡,军纪森严,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一天,队伍驻在泾川到平凉的川道里,更深夜静之后,左宗棠带着卫士悄悄出帐,看有没有人骚挠百姓,这是他多年的习惯了。

  巡查路上,经过一家门前,忽昕里面有民女啼哭之声,左宗棠本想进去察看,却又觉得不便,就按剑而过。没走几步,屋内的哭声越来越大,他停步心想:民女啼哭,必有隐情,何不进去察问,于是推开柴门,走了进去。

  只见屋内有一女子,赤身露体,躺在炕上,哭闹不止;再往里看,见灶前的神龛前面蜡烛高照,香烟缥缈,五牲祭品,摆放有序。灶前跪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太婆,双手合掌,泪流满面,祈祷不止。再往神龛前的牌位上一瞧,“啊”,使他大吃一惊,牌位上原来是一只大狸猫的画像。

  左宗棠觉得奇怪,叫起老人,指像问道:

  “老婶,这是何意”?

  老婶见这人长得威武,腰佩宝剑,带着卫士,知道是位大官,吓得慌忙跪倒,左宗棠又扶起老妇说道:“不必胆怕,慢慢讲来。”

  老妇人指着猫像说道:“官人有所不知,这川道之内,家家户户供奉“猫鬼神”像,供奉的好,消灾免难;供奉的不好,米缸面缸里拉屎拉尿,这还不算,还要欺辱良家女子,”说着指了指炕上的女儿。

  左宗棠一听,“嗖”的拔出宝剑,喝道:“妖孽休走,吃我一剑。”吼着照那猫像一剑劈去,老妇来不及阻挡,猫像被劈成两半。

  说来也怪,那女子见有人拔剑砍来,猛得一惊,顿时清醒,慌忙拉过被子盖在身上。

  老妇人见女儿病好,拉住左宗棠就要叩拜,左宗棠道:“我是陕甘总督左宗棠,今天我要给你们送神”。说着叫卫士拿下大狸猫画像,用火烧掉。又取来笔墨纸砚,持笔写了“祛邪扶正”四个大字,贴在了门上。

  第二天消息传出,家家户户都烧了猫鬼神像,在门上贴上了“祛邪扶正”的红贴子。从此以后,泾川通往平凉的川道里,再也。没有人供奉“猫鬼神”像了。

  柳湖泉

  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时曾驻扎平凉。一天,他带领手下卫士出门巡查。一路上见城内百姓络绎不绝的到几里远的地方挑水,一问,才知城内淡水极缺,他心里很是不快。往前走了一段,见一老头白发苍苍,衣衫破烂,挑着两半桶水,东摇西摆的挪步,左宗棠于心不忍,忙叫手下人役接过老汉担子,又问老汉家住哪里,尊名贵姓?

  老汉捋了捋银须说:“我叫柳泉,住在湖边”。

  左宗棠好生奇怪,住在湖边还跑这么远挑水?再说,这城内没听说有湖呀,但又不好细问,便道:“老伯,你年纪高迈,挑水不便,叫手下人给你送去”。

  老人连连摆手,说:“不必,不必,我家就住在前面不远”。说着用手朝前指了指。那老头挑着水走出百步之外,忽然不见了,左宗棠觉得奇怪,带领人役,前去看个仔细,这里根本没湖,更没有柳泉这个人。只是有一株垂柳,树下土地湿润。左宗棠查看了周围的地形,心想,在此处若能挖出水来,这城里百姓就方便多了。于是就命军工在柳树旁掘土。挖了二丈多深,只见清水淙淙流出。左宗棠高兴极了。便把水坑掏成湖状,周围栽上柳树,起名“柳泉湖",这水甘甜清澈,城里百姓从此便用这湖里的甜水。

  据传说,这湖就是现在的柳湖,是真是假,暂且不究,这个故事却在民间广泛流传。

  讲述:王天恩(男,34岁,高中,荔堡中学教师)

  搜集整理:张怀群

  1984年8月9日搜集于荔堡乡南李村

  左宗棠与飞云乡老百姓亲如家人父子并给飞云乡老百姓写字颇多

  《民国泾川县志·轶闻》载:《左公逸事》左文襄公,平回乱驻瓦云驿甚久,而乡民写字颇多,惟不知保存至今,乡间罕见其墨宝也。后光绪六年,其由兰州赴京,道经瓦云驿,老幼欢迎,公雍容含笑出舆,伛(女娄)鞠躬答礼,并对老者问安致敬,俱道寒暄;少者幼者则以手抚其项顶,且谓:“驻节此地,尔等多在孩提襁褓中,今俱嶷皆童子矣”。迎者合掌大笑,咸称公有孔子老安少怀之雅,临别依恋。至今犹追念之。

  上世纪80年代,泾川一农民拿着左宗棠的六尺对联墨宝来到县文化馆,文化馆以60元或不足百元价格收购,现以注册文物存在泾川县博物馆。

  左宗棠当年给泾川特别是飞云乡的老百姓多送了墨宝,这是泾川文化史上罕见的盛事。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