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社区文化 >> 正文内容

泾川玉都郭马村郭姓和罗汉洞乡郭姓源流的口传与考察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 点击数:

郭马村位于玉都镇北三里许。村南北一条深深的大车道当地人称之为“胡同”,沿胡同住着百十户人家,全都姓郭,无他姓。此村原名郭唐家,村前有一土墩,上有供奉药王、文昌的神庙,俗称 “文昌墩”,沿文昌墩东向的沟边,原名 “唐家嘴”,一支唐姓人家世居于此。清同治初年西北发生

民族纠纷,民遭劫难。据《泾川县志》载:本县“当交通要冲,戎马蹂躏,村舍为虚,户半数亡”。郭唐家亦被洗劫一空。约十年后,左宗棠率部平乱,流散在各地的村民始得回家。据说当时回村的郭姓有九人,而唐姓只有一人,因无法生存,就招赘到外地,唐姓在村内遂绝,但村名一直延续,1956年合作化时和村南的马家合编为一社,叫郭马初级农业合作社,后社废名存沿袭至今。

关于郭姓人家更早的来源,按村中老人的说法是唐未黄巢造反,屠尽陕甘一带居民,乱平后政府从山西移民,郭姓就是从山西 “大槐树”移民到泾川的。查阅历史,唐未黄巢军并未到过甘肃,而从山西移民事发生在明未清初,特别是顺治时移民数量为最,且移民安置区域广大,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甘肃都有,这些移民的后裔都尊山西洪洞“大槐树”为其先祖迁出地。即然郭马村的郭姓人家称自已来自“大槐树”,就应当是清初从山西移民到此无疑,唐未说应是流传过程中的讹误。

更祥细的传流是,从山西移民来陇东的郭家为两兄弟,到泾川后哥哥一家被安置在县城北三十里后来被叫着郭唐家的地方,弟弟一家则被安置在县城东二十里之罗汉洞。从山西带来的祖先神像牌位被安放在郭唐家的家庙内。每逢清明弟弟都会带子孙到郭唐家祭祖,兄弟也得以团聚。大概兄弟俩及近系子孙死后都埋在了郭唐家,有此猜测是传说中讲,每逢清明罗汉洞的郭姓支脉都要到郭唐家上祖坟,祭家庙。家庙自然是从山西带来的祖宗图像,那么祖坟如何解释?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最初来泾川的郭姓族人,至少第一辈的两兄弟都被埋在了郭唐家,这样才会形成一个两地都必须祭祀的祖坟地。支持这一解释的依据是,最初来泾的两兄弟不仅手足情深,而且从山西长途爬涉带来的祖宗神像是安放在了郭唐家,飘零异乡之人要和祖先依偎在一起的情感是可想而知的。

不知过了多少代人,风俗依旧而两系子孙交恶,竟发展到郭唐家的郭姓硬是不让罗汉洞的郭姓子孙进村上坟祭祖。每逢祭祀日,罗汉洞郭姓的代表都无可奈何的守候在郭唐家村口,到夜深人静后才悄悄进村祭奠。又不知过了多少时日,罗汉洞郭氏一脉出了一位非凡之人。他说:祖宗是大家的祖宗,为什么他们供得我们就供不得。于是在一次祭祀日,他带人潜伏在郭唐家四周,趁夜进入村内,不是祭祖,而是将家庙内的祖宗神像牌位尽数搬走,然后在罗汉洞本村建立家庙供奉之,此后再也不到郭唐家上坟。而郭唐家则因失去祖宗神像牌位而不再有家庙,只有祖坟。坟在村西北叫着 “李家踅”的地方,余少时曾参加过清明祭祀活动,甚为壮观。此坟毁于 “学大寨”运动中的平田整地,不复存焉。

以上资料来源于我父亲和祖父的多次讲述,而我的曾祖父就是左宗棠平乱后郭唐家流落返乡的郭姓九人中之一。从同治二年(1863年)回民军进攻泾川始,上溯到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止,其间二百年左右时间,以20年为一代人计,经历了大约十代人的样子。家族史的口口相传大致是不会错的。

从《百家姓》看,郭姓的郡望是太原,它也是泾川郭马村郭姓族人和罗汉洞乡郭姓族人的早期居住地。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