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随笔记事 >> 正文内容

泾河清水映泾川

2009年12月17日 来源: 点击数:

泾川县城

  俗语说:“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水流入渭河,清浊不混”。采风团在探寻泾水源头老龙潭之后,到达了甘肃平凉的泾川县。上游干涸的泾河,在这里有了生机。

  夏日的泾川被一片葱郁映衬着,我们驱车一路徜徉在青山绿水之中,窗外偶尔透进的风,驱散了夏日的燥热,带来了一丝清爽之意。古称泾州的泾川,被称作甘肃的东大门,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东越陇山进入京都的关陇咽喉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

  站在泾川高地,放眼望去,地势起伏跌宕,沟壑纵横,大量零碎塬区星罗棋布。然而,这里绿地面积的覆盖居然高达400平方公里。当地盛产的各类粮食、蔬菜、油料、瓜果、药材、花卉等数百种植物,将这沟壑纵横的土地点缀得生机盎然。虽然泾川地势跌宕,但这里土质结构优良,可利用的面积较大,其中耕地面积达到了85万亩。

  说起泾川,西王母便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段耐人寻味的神话故事,为泾川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相传,远古西部一个母系氏族部落,其女酋长名叫西王母。《山海经》记载,最初的西王母是“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载胜”。后来,逐渐地被神话成一个居住在昆仑之丘的女神,在《汉武故事》中“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资掩蔼,容颜绝世”的佳人,也就是传说中的“王母娘娘”。

  唐代诗人胡曾作《回中》一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欲问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这首诗描写了汉武帝在泾川回山拜访西王母之后,得到了王母赐予的三千年才结一次的仙桃。世世代代在西王母文化的影响下,泾川人对西王母存在着崇拜意识,每年,他们都会到王母宫庙会朝拜,平日遇到大喜大悲之事,也会在心中默念王母之名以示感谢或祈求庇护。

  古典名著《西游记》曾写到,蟠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成熟,每逢蟠桃成熟之际,西王母都要邀请各路神仙召开蟠桃盛会。说起蟠桃盛会,恐怕早已成为中国男女老少耳熟能详的典故。然而,真正把西王母蟠桃盛会变成人间的蟠桃会,也只能是泾川才会有的事。蟠桃会其实是水果盛会,蟠桃作为最古老的水果,在西王母的点化之下,成了长寿之果。

  王母为泾川增添了一抹神秘,大云寺的古迹也不甘寂寞,诉说着源远流长的佛学文化。在这座千年古寺之内,供养着佛界最高级别圣物佛骨“舍利”14颗,数量之多,实属世界罕见。大云寺内的精致金棺,始自武则天时期。除此之外,大云寺在研究佛教汉化的学术上,具有断代的意义——中国最早将中原传统的棺椁之制纳入佛教,开创了用棺椁瘗埋舍利的先河。

  走出大云寺,我们顺着泾河继续一路探寻。在泾川南北两岸,带状分布着南石窟、王母宫石窟、千佛寺、丈八寺、罗汉洞、太山寺等6个石窟群,以及512个石窟龛。泾河泾川段,竟然形成了近百里的石窟长廊,如果将石窟分布的曲线距离连接起来,居然长达200多里,当地人所说的“百里石窟长廊”果真名副其实。历经千年的雨打风吹,如今,百里石窟长廊与泾河招相呼应,与泾川为伴,日日夜夜向世人诉说着它们曾经的辉煌。

  天时不如地利,海拔930-1460米、年平均气温10.4℃、降雨量500多毫米等一系列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优势,决定了泾川自古就是中国北方生产水果最好的地区之一。当地种植水果的历史最晚也要追溯到2500年前。明代以来,泾川梨、苹果、桃子、梅子、梨、葡萄、核桃、杏等享誉神州内外。走在泾川县,时常会受到当地人水果待客的礼遇,飘香的水果、好客的礼仪,这一切,与西王母博大精深的文化相结合,让泾川的蟠桃会显得那么温馨。

  大河恩泽,厚土必生。富饶的水土资源优势让当地的水域养殖业相当发达。县内1000多亩的水域养殖面积,260吨的水产品年平均生产量,让我们着实为这一内陆县城惊叹不已。泾川县潜藏的温泉水质优良,富含氟粒子,勤劳聪慧的泾川人在此之上建起了宾馆、游泳池,形成了沐浴、就餐、娱乐、旅游一体化服务、每年都吸引着十余万的游客慕名而来。

  那埋藏西王母故里的文化典故、那泾川仙果甲天下的美誉、那沉睡千年的大云寺佛骨舍利、还有那绵延不绝的百里石窟长廊……行走在泾川,聆听当地浑厚的韵律,悠然徜徉在泾水之畔,让人只觉得潺潺流水,风醉如诗。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