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徐缨:武周《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所见赵贞固其人及书法

2023年07月31日 来源:甘肃省博物馆 点击数:

【内容提要】1964年12月,甘肃省泾川县城北发现一处砖砌地宫,出土大理石舍利石函一具,言及舍利的发现、重新瘗埋经历,相与盛事的僧俗职官人名等。铭文华丽词藻,书法镌刻精美,是武周时期重要的历史文献,为研究唐代史事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关键词】武周;舍利石函;赵贞固

大云寺舍利石函为大理岩材质,呈正方体,高28.3厘米,正、背面均宽50.5厘米,两侧宽49.5厘米。函盖盘顶形,减地阳刻隶书“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十六字,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照1)。根据舍利石函的铭文纪年可知其瘗埋于武周延载元年(694年),函身四侧壁镌刻有朝散大夫、行司马平昌孟诜撰写的《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石函题名最后记载了大量武周时期参与此次舍利石函瘗埋盛事的官员、僧人名讳,其中大部分在两唐书中可查,既起到了补史、正史的作用,又对了解当时士族大姓在官僚政治中的地位提供了实际证据2。由铭文第78行“豳州宜禄县尉、检校营使汲人赵贞固书”可知,赵贞吉为舍利石函铭文的手书者。本文结合史籍记载,对赵贞固生平及其书法进行系统梳理。

照1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拓片(局部)

一、赵贞固生平

赵贞固,名元,又名元亮,唐史有传。《新唐书·赵贞固传》:“赵元者,字贞固,河间人。祖损,号通儒,在隋,与同郡刘焯俱召至京师,补黎阳长,徙居汲。……武后方称制,惧不容其高,调宜禄县尉。……自伤位不配才,卒年四十九。其友魏元忠、孟诜、宋之问、崔球等共谥昭夷先生。”其子赵陵阳墓志(《大唐故监察御史天水赵府君墓志铭》)载:“君讳陵阳,字陵阳,其先天水上邦人也。曾祖换,隋黎阳郡守。祖礼舆,皇制授许州临颖县丞。父贞固,皇朝征授豳州宜禄县尉。”陈子昂撰文《昭夷子赵氏碑》记述的赵贞固世系更为详细:“昭夷子讳元亮,字贞固,汲人也。本居河间,世为大儒。至祖损,尤博雅耽道。隋征入学士,与同郡刘焯俱至京师,补黎阳郡长, 始居汲焉。有二子:礼舆、礼辕。舆官至临颖县丞,辕为校书郎,并著名当代。昭夷,礼舆季子也。……苍龙甲申,岁在大梁,遭命不造,发痼疾而卒,时年四十九。”两相对照,可知《新唐书·赵贞固传》当是以《昭夷子赵氏碑》为底本撰写,赵贞固官至豳州宜禄县尉、检校营使,祖父赵损曾任隋黎阳郡守,其父赵礼舆为临颖县丞,其子赵陵阳官拜监察御史,可谓官宦世家。碑文记载,赵贞固卒于“苍龙甲申,岁在大梁”,“大梁”即酉年。由《赵氏碑》碑文“……御史中丞钜鹿魏元忠……咸痛君中夭”回和《旧唐书·魏元忠传》:“圣历元年,召授侍御史,擢拜御史中丞”四可知,魏元忠任御史中丞和陈子昂撰写碑文时间都应为圣历元年(698年)。而《舍利石函铭》书于延载元年(694年),赵贞固的卒年应在694~698年之间,期间只有神功元年(697年)为丁酉年,故其卒年应为697年。据“时年四十九”(古人讲虚岁,实岁四十八)可推出,赵贞固生于649年,即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昭夷子赵氏碑》载赵贞固“年二十七,褐衣游洛阳”,应为676年,而任宜禄县尉离开洛阳时,武后刚刚称制,约为684年,也符合逻辑。其子赵陵阳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时年五十岁”(实岁四十九岁),可知赵陵阳生于垂拱四年(688年),其时赵贞固三十九岁,已入中年,依常理此时得子略晚。赵贞固去世时,子陵阳不足十岁,正合墓志所载“君幼闻过庭之训,非缺乡曲之名”。另据《新唐书·陈子昂传》“子光,复与赵元子少微相善,俱以文称。”赵贞固似应还有一子,名赵少微,与陈子昂子陈光交好,应年长于赵陵阳。

赵贞固官至“豳州宜禄县尉、检校营使”,豳州即今陕西省彬州市,《新唐书·地理志》:“邠,故作‘豳’,开元十三年以字类‘幽’改。”《旧唐书·地理志》:“隋北地郡之新平县。……武德元年,改为豳州。……贞观二年,又分新平置宜禄县。”[赵贞固籍贯为汲郡,西晋泰始二年(266年)置,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卫辉、新乡、辉县、获嘉、修武等市县地。隋朝初年郡废。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卫州为汲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郡。唐人士族大姓常在姓氏前以所在州郡表示出身地理位置,兼有夸耀高门大第特有的地望之意。

赵贞固幼承家学,知识积累丰富,但不甘局限于狭僻之地,主动出外交游。《新唐书 ·赵贞固传》:"元少负志略,好论辩。来游雒阳,士争慕向,所以造谢皆缙绅选。”《赵氏碑》:“元精冲懿,有英雄之姿。学不常师,志在遐远。年二十七,褐衣游洛阳。天下名流,翕然宗仰。”他结交了诸多当时名仕,《新唐书·陆余庆传》:“雅善赵贞固、卢藏用、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毕构、郭袭微、司马承祯、释怀一,时号方外十友。”[《旧唐书·卢藏用传》:“藏用工篆隶,好琴棋,当时称为多能之士。少与陈子昂、赵贞固友善。”《新唐书·卢藏用传》:"卢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人。……与陈子昂、赵贞固友善。”叨《新唐书·陈子昂传》:“子昂资褊躁,然轻财好施,笃朋友,与陆余庆、王无竞、房融、崔泰之、卢藏用、赵元最厚。”[8]卢藏用在赵贞固卒后题诗中有“坐忆平生游,十载怀嵩丘。题书满古壁,采药遍岩幽。”句,可知“方外十友”在嵩洛一带交游将近十年之久,寄情于山水间,寻幽访胜,弹琴采药,与友人们诗文唱和。流传至今诗句有陈子昂《赠赵六贞固二首》和宋之问《送赵六贞固》。

赵贞固任职豳州宜禄尉后,无心职事,避世修仙,《新唐书·赵贞固传》:“武后方称制,惧不容其高,调宜禄尉。到职,非公事不言,弹琴莳药,如隐者之操,自伤位不配才。”《赵氏碑》也载:“到职逾岁,默然无言。唯采药弹琴咏尧舜而已,州将郡守,穆然承风。君之道标浩如也。因巡田入陇山,见鸟支丹穴,密有潜遁之意。”20豳州宜禄县与泾州紧邻,大云寺舍利发现并重新瘗埋乃重大佛事,赵贞固职闲无事,恰逢其会, 受好友孟诜之邀前来书丹《舍利石函铭》,并摹勒上石,留下这篇书艺佳作。

赵贞固英年早逝后,老友们纷纷撰诗忆旧,卢藏用题诗有《宋主簿鸣皋梦赵六予未及报,而陈子云亡。今追为此诗答宋,兼贻平昔游旧》,陈子昂也写有《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当陈子昂圣历初年死于牢狱后,卢藏用曾为之编辑文集并作序。序文中再次记录了与陈 子昂交厚的这些友人:“友人赵贞固、风阁舍人陆余庆、殿中侍御史毕构、监察御史王无竞、毫州长史房融、右史崔泰之、处士太原郭袭征、道人史怀一,皆笃岁寒之交。与藏用避最久,饱于其论,故其事可得而述也。”朋友们还为其请定谥号曰“昭夷子”,陈子昂还撰文书碑,《赵氏碑》“君故人云居沙门释法成、嵩山道士河内司马子微、终南山人范阳卢藏用、御史中丞钜鹿魏元忠、监察御史吴郡陆余庆、秦州长史平昌孟诜、雍州司功太原王适、洛州参军西河宋之问、安定主簿博陵崔球,咸痛君中夭,……乃共稽陟旧行,考谥定名,问于元著,象曰明夷于昭夷。”12司马子微即道士司马承桢,与卢藏用均在两唐书中有传。他们和赵贞固都是以道术知名,并被朝廷征召为官。卢藏用更是一肩承担托孤之举,《旧唐书 ·卢藏用传》:“少与陈子昂、赵贞固友善,二人并早卒,藏用厚抚其子,为时所称。”朋友间深厚的友 谊甚至在其逝后仍有着良好的展现,咸通四年(863年)葬《卢逢时妻李夫人墓志》:“外五代祖尊讳球,礼部侍郎、博陵郡公。与道士司马公子微、赵公贞固、卢公藏用为莫逆之交。”时隔160余年,而崔氏后人仍将崔球与赵贞固等人的交往铭记于心,镂之金石,可见他们的友谊非同一般。

二、赵贞固书法造诣

舍利石函铭文楷体正书,有魏碑风范,书法水平较高,在唐代书法史上也是重要的一篇。综观全文,可以看出刻铭的书法有三种变化:

“铭并序”部分均在界格之内,体现了对正文部分的恭敬严肃之态。书写遵循了楷书的结构平正,空间均衡,提按笔法,藏头护尾。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笔画与笔画之间也有着内在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字与字排列时大小匀称、行款整齐。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但在结尾部分书刻颇有意趣,细劲中时见沉着笔致,没有了楷书的提按笔法,藏头护尾,使字体方圆互转有温润之感。笔法虽露而挺,细腻精致,用笔清劲爽利,结构自然随机布局,潇散俊逸。字距、行距皆空阔疏朗,其章法有雅逸淡远之致,如清风中之明月。虽在界格之外却能因字立形,各尽真态,无小家之气,落落大方,清健雅秀,时有一二隶意点画,以拙见秀逸,气息淳散,洒脱而舒展。

而官员职位部分则相对比较随意,当是石函铭镌刻后才以官职高低为序临时添加瘗埋舍利活动参与者名字,并无写定的稿本,故虽也是楷书,但其大小结构则不均一,由于官职名称所限,多需在一行内表示,便突破界格,疏朗不均,显得 拥挤。到了结尾僧侣名录则更加随意书写,大小不一,给人以草就的感觉。细致观察可以区分出后两部分的书写则有可能为他人所书,非是赵贞固笔迹,因而明显有高下不同。

由于千年历史变迁,风云变幻,赵贞固的书法作品并无片纸留存,其书法造诣难以得见,只 在史册中留下片言只语。幸而地不藏宝,舍利石函铭的出土,让我们得以摩挲观赏千年前的名士才俊通过石刻所遗留的墨迹遗珍。

注释:

[1]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省泾川县出土的唐代舍利石函》,《文物》1966年第3期。

[2]赵超、邱亮:《甘肃泾川大云寺舍利石函铭与佛教塔基考古研究》,《考古》2016年第6期。

[3]《新唐书》卷一百七《列传第三十二》,第4078页,中华书局,1975年。

[4]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开元15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5]a.(唐)陈子昂《陈拾遗集·卷五》,《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b.(唐)陈子昂著,徐鹏校点《陈子昂集》卷第五,第91~92页,中华书局,1962年。

[6](唐)陈子昂《陈拾遗集·卷五》,《钦定四库全书·集部》。

[7]《旧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第2952页,中华书局,1975年。

[8](唐)陈子昂《陈拾遗集·卷五》,《钦定四库全书·集部》。

[9]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开元155。

[10]《新唐书》卷一百七《列传第三十二》,第4078页。

[11]《新唐书》卷三十七《志第二十七·地理一》,第967页。

[12]《旧唐书》卷三十八《志第十八·地理一》,第1404页。

[13]《新唐书》卷一百七《列传第三十二》,第4078页。

[14](唐)陈子昂《陈拾遗集·卷五》,《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

[15]《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四十一》,第4239页。

[16]《旧唐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四十四》,第3004页。

[17]《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四十八》,第4374页。

[18]《新唐书》卷一百七《列传第三十二》,第4077页。

[19]《新唐书》卷一百七《列传第三十二》,第4078页。

[20](唐)陈子昂《陈拾遗集·卷五》,《钦定四库全书·集部》。

[21](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第九十三,第1002~1003页。中华书局,1980年。

[22](唐)陈子昂《陈拾遗集·卷五》,《钦定四库全书·集部》。

[23]《旧唐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四十四》,第3004页。

[24]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咸通029。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