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泾川文艺 >> 正文内容

孩子的人文环境

2009年12月17日 来源: 点击数:
    孔子曾说“郁郁乎,文哉!”教育孩子,我们除了要教给他书本知识以外,还要培养他的人文素质,这种人文素质说白了就是让他身上有一种书卷气,让他对书本上的事物在现实世界中有一个亲身体验。
    
    重要的是在孩子周围营造一个人文氛围。儿子从小就生活在校园中,很熟悉校园的环境,正像一首歌中唱的“白发的教授,漂亮的女生”是他经常见到的情形。
    
    我上研究生的时候,他爸爸在外地读书,家里只有我和儿子俩,那时儿子很小。有时研究生上课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上,我去老师家里上课,总要带上儿子。尽管他听不懂我们大人之间谈的内容,但是他每次都很安静地坐在那里。很有趣的情景是,儿子在我们师生的对话中,昏然入睡,经常上完课时,儿子还睡得非常香甜。怕他着凉,师母总要拿毛巾被给他盖上。
    
    后来他大点之后,我们有时拜访一些著名学者,也带上儿子。著名学者张国良教授是我家的邻居,我们举行家庭聚会的时候,儿子也很大胆地与张先生交流。张先生出访回来的时候,总不忘给儿子带点小礼物,比如德国汉堡大学的茶杯、瑞士的巧克力和台湾的点心。儿子与他现在已成忘年交。
    
    我们也经常请学生到家里举行读书沙龙,儿子也参加。有了这些熏陶,儿子对大学,对学术已不再陌生,当他看到一些学术专著,他会很感兴趣地翻一翻,说这个人我认识。俗话说“读书人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说的正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除了见人,还要见物。只要有空,我就带儿子去参观游览,像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甘肃博物馆,上海科技馆,是他最爱去的。
    
    有一次我们去甘肃平凉,当地有一个著名景点叫崆峒山,是道教圣地。游完崆峒之后,我们看介绍发现,离平凉不远的泾川县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北魏时期的石窟遗址,我们一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立刻乘车前往。
    
    到了县城,我们向当地人打听石窟的位置,有个摩的司机把我们带到一条乡间小路,指着不远说,前面一百米就是。我们下了车,兴致勃勃地走了一百多米,所看到的还是一片农田,根本没有石窟遗址。看到有一个和善的老者,牵着一头毛驴迎面走来,我们又问老者石窟在什么地方,老者指着远处的山说,不远,就在那座山上,有十几分钟就能走到。
    
    我们沿着小路继续往前走,我们的右边是古老的泾河在缓缓地流淌着,我们的左边是绿油油的农田,初秋的阳光暖暖地照在人身上,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这美好的田园风光。每次看到农田里忙碌的农人,就向他们问路,他们总是说,不远,就在前面。远处的山一点一点在向我们靠近,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走到山脚下。看到一座整齐的院落,门口写着“泾川县北魏石窟遗址”。走进院子里,院子里静悄悄的,我们大声喊有没有人,终于有一个管理员从一间平房里走了出来。在收了我们五块钱之后,他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山洞,里面赫然坐着几尊千年古佛。古佛神态安详,栩栩如生,其中衣服上的彩绘,至今仍很清晰。在这一瞬间,时空好像发生倒转,我们似乎回到了北魏。
    
    回到家后,儿子写了一篇游记,其中他写道:“我们在经过一番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到达目的地,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了历史。历史已不再是历史书上枯燥的时间、事件。我好像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工匠,在一点一点开凿着佛像,他脸上布满灰尘,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滚落下来……”此后,他对历史很感兴趣,买了很多历史书。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