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柿子红了 日子火了

2019年11月02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时下,行走在泾川县罗汉洞乡挽头坪村的乡间小路上,漫山遍野的柿子密密麻麻地挂在枝头,红艳照人,从里到外透着喜气,映衬出山乡特有的秋韵。

泾川县栽培柿子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泾州志》记载:“明末清初,泾水北,始云有柿”。罗汉洞乡生长的零星柿子树,推算栽植时间为明崇祯三年(1630年),至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

目前,罗汉洞乡挽头坪村以柿子产业为主导的田园综合体建设目标,发展柿子园2200多亩,把旅游与农业、生态、文化、扶贫、金融等要素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发展新模式,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挽头坪村柿农在采摘柿子。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新概念。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罗汉洞乡积极创新探索载体,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上做文章、下功夫,坚持原生态、原风格、原人文建设理念,依托柿子产业资源,以实地保护百年古柿树为重点,结合漕头景家、九天圣母挽头等民间故事,充分融入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要素,高标准建设以柿集、柿庄、采摘园、同心亭、观景台、柿字文化长廊、柿饼加工厂、柿子文化广场、生态屋、百年古柿林等景点为一体的柿子田园综合体。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打造万亩有机柿子种植为目标,申请通过国家商标局认证的“泾州罗汉洞”果品商标,紧密配合全县柿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保护申报工作,设计制作柿子柿饼产品包装袋,大力创建泾州罗汉洞柿子特色品牌。

挽头坪村村民张菊娥告诉记者:“家里全是山地,栽植的柿子树以前管理不好产量不高。这几年,通过政府不断培训和扶持,柿子每年都结得很繁,乡上还成立了柿饼加工厂,帮忙销售,现在靠柿子能过上好日子。”

“以前每斤柿子只有两到三毛钱,收入不好,我们也没有信心。去年开始,技术员经常来给我们讲解和指导修剪、施肥、管理技术,免费提供农资。还有柿饼加工厂,每斤柿子能卖到1元钱左右,今年可以收入7000元,种植柿子的效益比较好。挽头坪村村民景粉粉说,最关键的是种柿子省劲,不用耗费多的力气。

罗汉洞柿子个头中等,产量高,果树寿命长,耐湿热,抗干旱。这段时间,大批的客商纷至沓来,助力罗汉洞乡柿子和柿饼走出大山,远销全国各地。

“挽头坪这个地方的柿子不错,个大色红口感好。今年我是第一次来罗汉洞加工柿饼,县乡村干部给予很大的帮助。我打算收购15万斤柿子加工柿饼,柿饼估计每斤在20元左右。”陕西客商李潮说道,前段时间乡上举办的柿子节帮助他拓宽了销售渠道,做好的柿饼在晾晒台就销售一空,根本不愁卖。

2016年,为进一步提高柿子附加值,延伸产业发展链条,罗汉洞乡积极发挥果品专业合作社和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作用,在省证监局和中石油西北销售公司的大力帮扶下,建办柿饼晾晒棚161座,购买削皮设备1500台,可晾晒柿饼200吨,增加收入200多万元。今年,乡上继续争取帮扶单位和项目扶持,新建柿饼晾晒棚3处45座,并与中石油西北销售公司、富平永辉超市、来伊份公司建立了订单鲜柿、柿饼销售合作协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柿子产业真正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扶持下,投资化肥,地膜、农药,加大了柿子园的标准化管理。通过两届柿子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大力宣传了罗汉洞柿子的知名度。下一步,村上将继续抓好万亩柿子园标准化管理,抓好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宽柿子产业的渠道,用柿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罗汉洞乡挽头坪村党支部书记魏军成告诉记者。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