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故事传说 >> 正文内容

凤凰山民间故事--《​秃女子传说》

2019年06月05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说起“九天圣母”,知道的人可能不会太多,说起“秃女子”,家乡的人大都会讲出一段大同小异的故事。

说秃女子娘家在长武县马寨,父母早亡,跟着哥嫂过日子,因为她从就心底善良,喜欢和穷人打交道,看见吃不饱穿不暖的可怜人总是心生怜悯,从自己的口中节省一些,想法方设法周济他(她)们。时间一长,哥嫂便认为她是个败家子、丧门星,动辄打骂,不给饱饭吃,不给新衣穿,还让她每天去山里放羊。

秃女子便时常奔走在山沟里,饿了摘山上的野果充饥,渴了喝沟底的溪水,热了坐在树荫下吹山风乘凉,冷了钻进羊群御寒,心烦了和“崖娃娃”对话,想父母了流着泪和鸟儿交谈。由于长年风吹雨淋,她的头上长满了黄痂疮,奇痒难受。用手不停地搔,抓破后就流出黄水,又腥又臭,随后又形成干痂和头发凝在一起,像士兵的头盔扣在头上,难看又难受。

哥嫂对她的病不但不闻不问,还嫌她脏、嫌她臭不让进屋,让她睡在羊圈窑里,并规定每天除放羊拾柴禾外,还要捻够二斤毛线,否则就不给饭吃。

尽管这样,哥嫂却惊奇的发现,无论怎样刁难,秃女子总能在掌灯前如数交够所捻毛线,而且多有超额。哥嫂纳闷但又找不出奇妙之处。

有一天晚上,哥哥闹肚子,半夜起来上茅房,见羊圈窑里还亮着灯,出于好奇,他便爬窗棂上看了一下,这一看竟吓得半天说不出话。窑里除妹妹外,还有另外七个女子,轻裾罗衣、美丽动人。她们一边说笑,一边捻线,而此时的妹妹一头乌黑的秀发直垂到脚跟,哪里有什么黄痂疮。哥哥悄悄地拽来嫂嫂,嫂嫂一看,吓得叫出了声。听到外面的声音,窑里的灯一下子熄灭了,任凭哥嫂怎样叫门,里面一点动静都没有。

原来“秃女子”并非凡人,她是王母娘娘身边的近侍,叫“九天玄女”。王母娘娘曾派她帮助黄帝大战蚩尤。这次又派她到人间体验民间疾苦,并答应她若遇到难处,她的七个女儿“七仙女”随时会降临帮她度过难关。

秃女子见泄露了天机,便在鸡叫前连夜离开了娘家,临走时将一根毛线拴在羊圈门前的碌碡上,一路沿洪家上行到窑店,顺着练范坡下到泾河川,沿泾河逆流而上,来到苏家河兴隆山前,见这里山势陡峭,地形独特,便萌生了在此居住修行的打算。由于走的久了又困又饿,不知不觉便坐在村口的碾盘上睡着了。天亮了,上地劳动的人发现村里来了个要饭的,都聚在一起看热闹。可一连三天,“要饭的”从不向人讨吃要喝,坐着一动不动。村里人怕饿死在这里不但晦气还要吃官司,便赶她走。要饭的也不吱声,站起来柱着吆羊鞭杆,一言不发地离开了。这时村民惊奇地发现,要饭的坐过的碾盘上竟然留了一道深深的坐痕。人们这才明白,这“要饭的”不同凡响,不是一般人。

他们赶忙一路紧追,来到河边时,只见河水暴涨,而要饭女子却站在波涛巨浪上,脚下踩着牧羊鞭,鞭杆在浪头稳稳地前行,比渡口的老木船还稳当。眨眼功夫就到河南岸去了。大家齐刷刷地跪倒在河边,一边磕头一边后悔的念叨:真是有眼无珠,有眼无珠啊!

为了表达忏悔之心,家家出钱出力,在兴隆山上修了泾河川里的第一座“秃女子庙”,也叫“娘娘庙”,供人们瞻仰膜拜!

秃女子涉过泾河,沿南山继续前行,走不多远,又一座奇峰横亘在眼前。只见这山突兀挺拔,怪石林立。山脚下有一茅屋,被篱笆墙围着,破败不堪。秃女子此时又渴又饿,便敲开了门。原来里边住着一对老年夫妇,老婆婆已失明多年,老汉也仅靠放羊维持生计。几年前赶羊时跌入胡圈,至今还瘸着一条腿。老夫妇见来了客人,听说好几天水米未沾牙,便把面瓦缸里仅有的一点细面扫干净做成了糊糊招待客人。秃女子感动地落下了泪,把这里认了娘家。临走时给老两口担满了缸里的水,劈完了院里的柴,捻完了柜子里的线,拆洗完炕上的被,缝下了过冬的棉衣,最后向婆婆要来一把梳子,坐在茅屋后的山顶上把头上的黄痂疮全部梳掉,并咬破手指,将血潵在地上,然后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离去。


第二年开春,但凡有黄痂痂落过的地方都长出一株株神奇的植物,人们叫它“紫荆柭”。山以花命名,从此这地方就叫“紫荆坡”了。

每年农历三月底到四月半,紫荆坡上开满了紫中带红的紫荆花,香气扑鼻、沁人心肺、赏心悦目、春意盎然。因秃女子鲜血滋润的原故,它的茎杆可以当柴烧,叶子是牛羊的好饲草。遇上年馑,花、叶还可当粮食充饥救人命。而别的地方的紫荆花都是纯紫的,不带红色。

秃女子走后,瞎子婆婆喝了秃女子挑的水,眼晴也能看见了;老汉穿上秃女子缝的棉裤,腿也不瘸了。老两口欢天喜地,为感念其恩德,一边化布施,一边请人修庙。于是,紫荆山下便有了泾河川里的第二座“娘娘庙”。

秃女子一路继续向西,行不到七、八里路来到了雷马家沟。此时正值麦子上场,家家收割打碾。秃女子来到一户人家的场畔,看见场边有盛水的瓦罐,想讨口水喝,不料女主人乃吝啬刻薄之人,没好气地说:这么热的天,你喝了我喝啥呷!秃女子没有言语,只好又来到仅有一渠之隔的另一户人家讨了一碗水喝。刚放下碗,天空一声炸雷,刹时白雨如注,对面场里未给喝水的人家晒的麦被大雨冲了个净光,而给水喝的这家场里却艳阳高照。人们慌得要起场汆麦,秃女子笑着说:“不用汆,没事,没事!”这真应验了“白雨隔犁沟下”的老话。对面的人还发现,但凡秃女子在场里走过的地方,留下的脚印都是干的。人们这才反应过来,明白遇上神人了。

秃女子走后,两庄“三社”的人物聚集在一起商量,决定在庙山的半山腰、药王洞的身下修一座“娘娘庙”。庙修好的这天正好是开过年的“二月二”。从此,二月二便成了雷马家人烧香祭拜“秃女子”特定日子。

秃女子离开雷马家沟,涉泾河、过槽头景家,来到北岸的殿坪上,看见土崖前有一棵大树,树下有一汪清泉,水质清爽甜润。便在泉中将一头乌黑的秀发洗了又洗,然后坐下来盘好头走了。秃女子走后,这汪清泉的泉水越来越旺,不管天有多旱,水从来不会干涸。且泉的周围长满茂盛的水草,人们割回去喂牛,牛不但爱吃还肯上膘。当天割了的草过上一夜后又恢复如初。人们知道这女子不是凡人,便在附近修庙塑像,初一、十五香火不断。后来人们便把这泉叫“洗头泉”,把坪叫“挽头坪”,沿用至今。

秃女子沿泾河北岸一路前行,有一天,终于来到一个叫凤凰山的地方,在山下遇见了一位姓董的放羊老汉,老汉慈眉善目、鹤发童颜。董老汉对秃女子说,你一个女娃娃家在外面跑多遭罪,你看这地方不错,河对面是夸父留下的“振履堆”,振履堆下有千佛洞,凤凰山后的丰台塬有百亩大的“湫池”;西面不远处能看见像苍龙饮水又像金塔耸立的奇峰便是“王母娘娘”修道的回山和瑶池。这么好的地方你还寻啥呢?秃女子一下子明白了,这山、这水、这景、这人正是在她梦中无数次出现过的,这里也是她苦苦寻觅的修行之地。于是她认董老汉为义父,父女二人相依为命、苦度光阴。她一边种桑养蚕、织布纺线,一边接生禳病、祈雨消灾,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善事。多年后义父去世,她也在凤凰山上坐化。当地百姓为感念她,为她修庙宇、塑金身,尊她为“九天圣母”。她去世的这天是农历“七月七”,人们便把每年的这天定为凤凰山的庙会日,至今从未间断。而九天圣母神只有泾川和长武有,其它地方是没有的。

泾明兴隆山的“三月三”,紫荆坡的“七月二十”,雷马家沟的“二月二”,挽头坪的“九月九”,都是祭祀九天圣母的特定日子,在这些天里,各地都要唱大戏、吹唢呐、打醮、跳马脚,以用来记念她。这一天,秃女子的娘家、长武马寨也会来人参加各种活动,年年如此。他们所来的人不分男女老幼都会被当地会长和信众当着最尊贵的客人热情欢迎和接待的。

再说秃女子那个无情又黑心的嫂子,见秃女子不是凡人,想沾她的光,跟上享荣华富贵,便顺着拴在碌碡上的毛线一路寻来,可怎么找也找不见!走得又渴又饿又累,最终力竭气衰而亡,死后变成一只可怜的布谷鸟,每天穿梭于人家的窑顶房檐上,悲切地叫着:“姑姑等,姑姑等”,一直从那时叫到了今天……

秃女子的哥哥见妹妹走了,媳妇追妹妹也一去不返,他本是个懒汉,自己又不会做饭,不会做针线,从此再无心种田,每天和秃女留下的羊群厮守,也体尝到了没有温暖,挨冻受饿的滋味,最终拉了枣杆(当了乞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