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州儒家遗产史》 >> 正文内容

泾州之外的儒家第一遗产孔子庙

2018年12月18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泾州之外的孔子庙,今天还能看见的儒家第一遗产孔子庙,是今天还能看见的儒家第一遗产,写泾州儒家遗产史,首先要说孔子庙在中国存在的状态和相关概念。以便于和记载明朝至民国泾州孔子庙的文字作以比较。

孔子庙,即孔庙,又称作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中国各地都有,历代王朝更迭中称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为普遍。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文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孔庙便被古代帝王所器重。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最为突出的一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史上,各地各级孔庙逐渐分为礼制性庙宇和非礼制性庙宇,但凡列入国家祭典的孔庙都是礼制庙宇,孔子后代的家庙、孔子活动过的地方所建的纪念性庙宇、以及书院内的祭祀庙宇等是非礼制庙宇。所谓礼制庙宇,就是由国家的力量予以倡导和推行,它的建筑模式、体量、色调以及祭祀的内容、等级等等,都必须遵循国家认可的规范和准则。在孔庙系列中,太学国庙和曲阜祖庙处于最高等级,而府之庙学又高于县之庙学,但同为孔庙,无论级别高低,其精神如一,在建筑构成和祭祀活动上大体都依循一套共同遵守的原则。

建筑,绝大多数孔庙都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尊经阁、明伦堂、敬一亭、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建筑布局大多是中轴分明,左右对称。

祭祀,孔庙主祭孔子外,又有四配、十二哲以及历代先贤先儒、各地乡贤名宦等。孔庙祭祀仪式也因时代不同而有所改变,但唐宋以后逐渐形成一套专用于孔庙的祭礼“释奠礼”。“释奠”又称“丁祭”,这种祭仪规定在每季度的仲月(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上丁日(每月有丁卯日、丁丑日、丁亥日、丁酉日,上丁日即第一个丁日)举行,届时孔庙供奉的历代圣贤大儒都会与孔子一起受到祭祀。

在孔庙可找到你所景仰之人。有的名或未曾耳闻,有些名掷地有声,但他们皆在这圣域里、也在儒者们的心中得到永生。大成殿两侧东西庑中受奉祀者,贯穿了2500多年,他们都用生命演绎了仁的真谛。因此他们将永远和至圣先师孔子在一起,受到后儒们的感念和祭祀。

为体现孝道至上、光宗耀祖的儒家精神,突出的圣贤其父母、祖先也会被追封奉祀,基于长辈为先的原则,祭祀之前也会先祭祀父母祖先。

中国最早至今规格最大的曲阜孔庙建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左传•哀公十六年》载,孔子逝世次年,鲁哀公将曲阜的孔子故居三间辟为收藏他生前的衣冠琴车书等的场所,并派兵卒守护,一年四节予以祭祀,建筑规模和内容都非常简朴。

到了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195年12月自淮南还途径鲁地时,亲自以太牢(猪、牛、羊三牲)之礼祭祀孔子,开创了帝王祭孔的先河。后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家学说成为显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开始居于正统地位,于是祭孔活动也倍受统治者的重视,成为国家不可缺少的常典,扩建孔庙之风随之兴起,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代的扩修,到了清代已发展到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殿宇466间。巍峨雄伟的大成殿与故宫的太和殿、岱庙的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

北魏孝明帝太和十三年(489),在当时的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建立了第一座位于京城的孔庙,然后各郡、县大力修庙祀孔。

唐朝贞观四年(630),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各地。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衍圣公孔端友奉孔子及夫人亓官氏画像南下,宋高宗赐其安居于浙江衢州,公元1253年建立孔氏家庙,即所谓“南宗孔庙”。

蒙古元朝在平定西南完成统一后,大尊儒术,要以文来治理国家,14世纪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袭历代旧典,命人在当时的都城北京修建宣圣庙。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在京师正式修建孔子庙。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朝廷颁发“大成乐”专祀孔子。成化十三年(1477),增祭孔乐舞为八佾,加笾、豆为十二,扩大规格祭祀孔子。

清代更是尊崇孔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康熙帝亲自到曲阜孔庙行叩拜大礼,雍正时破格准许只能是帝王宫殿建筑才能使用的黄色琉璃瓦用在各地的孔庙建筑之上。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