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刘泰:小流域治理的典范 — 茜家沟流域治理情况综述

2017年03月10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茜家沟是泾河水系黑河左岸的一级支沟,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横跨梁河、高平、飞云、窑店4乡(镇),流域全长17.20公里,宽3.52公里,面积53.78平方公里,有2904户、13743人、4777个劳力,人均土地5.9亩,耕地2.9亩,为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9.1℃,降雨量587.8mm。流域内原面支离破碎,梁峁起伏,沟壑纵横,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单一的农业经营,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困难。

治理前,流域内除原面有少量零星树木外,原坡、沟谷几无植被可言,沟坡较大面积的牧荒地,盖度不过20%,地表裸露,地力瘠薄,人均年产粮只有293公斤,年人均现金收入仅22.3元。一部分群众只好靠吃回销粮、贷款和救济度日。造成这种贫困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农业生产长期低而不稳的主要因素,年侵蚀模数高达8000吨/平方公里。流域内南头湾村背后沟1980年4月份的一次崩塌,面积就达3700m2,塌方22.5m3。

面对这样严重的自然灾害,泾川人民没有屈服,因为他们知道人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界,使之为人类谋福利。1975年,县里开始分析流域内的自然特点,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使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农业生物三者结合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流域内的物质和能量在各转换级中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小流域治理办法,组织群众向穷山恶水开战,着手治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生产、治理的积极性,随之该流域被列为省、地、县治理重点。1983年又被水电部列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流域,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协助和支持。成立了“茜家沟流域治理指挥部”,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组成县级农、林、水、牧、科委等单位及流域所在乡(镇)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研讨流域治理工作,指挥部下设“茜家沟流域治理站”,配备科级站长和专职技术人员,并聘配5名水保员组成工作班子,负责管理试点期间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具体工作。

任何有成就的事业,都是人们亲自参与,亲自实践取得的。1983年9月,针对“三荒地”难于开发的现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马,带领一班人组成工作队,选择流域内的高平乡为划分“三荒地”的试点,解决干部两怕(怕完不成治理任务受批评,怕把地划给外村挨群众骂),群众四怕(怕政策变动而无功,怕影响粮食生产生活受困,怕管不住没收入,怕不要荒山子孙埋怨)的思想,研究制定了12条政策规定,迅速将流域内1.2万亩“三荒地”划包到户。1984年3月、8月又两次组织全县有关乡(镇)及县直部分单位领导参加的工作队,在流域内的飞云、窑店两乡放宽林业政策,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试点工作,促进了林业商品生产的发展。流域治理站的工作也先后在辛志宏、刘忠善二位站长的带动下,深入治理第一线,坚持实行“四抓”(抓种草种树、抓水平梯田建设、抓拦蓄工程、抓验收管理)。为如期高质量地完成这一绿色工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经过连续奋战,粮食基地,草丰林茂的花果山已初步形成,五年累计投入59.48万个工日,补助款67.5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43.50万元,地方投资24.06万元。共完成各类措施面积:水平条田18670亩,水平梯田13024.2亩,坡地果园340亩,造林32178亩,坡地及地埂种草1829.3亩,四旁植树40.4万株,原面防护林网102道,全长66867米,原边防风林带1562米;谷坊1004道,其中土谷坊65道,柳石谷坊939道;塘坝2座,沟头防护22道;涝池102座。累计治理面积44.03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81.9%,粮田面积也得到调整。1986年,人均产粮477公斤,实现了自给有余,全流域经济总收入594.96万元,比试点前的330.93万元增长79.8%;人均产值达到584.2元,比试点前的312元增长87%;年人均纯收入373元,比试点前的174元增长114%,比全县平均298.3元增长25%。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形成了原面,护田林带成网;山坡,层层梯田层层绿;沟壑,蓄水塘坝刺槐林,土柳谷坊建成群,农林牧合理布局,原坡沟综合配套的新格局。昔日“干旱地裂口,下雨黄泥流;风吹尘土飞,秃岭穷山沟”的情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林山树绿御荒丘,梯田条田粮丰收;流域之内五业举,泥不出沟清水流”的新景象。

1987年9月14日至26日,由水电部黄委会黄河中游治理局,甘肃省水利厅共同主持,在泾川召开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试点茜家沟验收鉴定会议,颁发了验收合格证。水电部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司、水电部黄委会黄河中游治理局、甘肃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平凉地委、行署、兰州大学、甘肃省林业厅、水利厅、畜牧厅和黄委会西峰、天水水保站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援及新闻单位的代表,共87人出席了会议。水电部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司高级工程师高博文和水电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吴书琛到会指导并讲了话。一致认为,茜家沟流域治理程度高,防护体系完整,配置顺序、方法合理,各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其技术成果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开发提供了典型经验,在全国试点小流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此后,该项目先后荣获1988年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协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黄河中游治理局试点流域一等奖。茜家沟流域治理站1988年12月被水利部及省水利厅评为全国及全省“先进区乡、水利、水保管理服务站”。近几年来,有西德、日本、西班牙、匈牙利等14个国家的26位专家到这里考察,并对流域治理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茜家沟流域,是泾川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的治理不仅使流域内人民治穷致富,也为后辈子孙创造了幸福。

——选自《泾川文史资料选辑1-5》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