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穷山沟“绘”出好风景

2017年02月15日 来源:平凉新闻网 点击数:

位于六盘山特困片区的泾川县,充分发挥道路、文化、生态等优势,积极探索符合县情实际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努力让阳光雨露洒向全县的每个贫困角落,帮助贫困群众打开了通向小康社会的大门。

“美丽通道”迎客来

2月10日,阳光明媚。一辆白色的小轿车从宽阔的水泥路上驶入泾川县红河乡姚哈村。村支书陈永宏露出了笑容:“咱村的人终于可以放心的开车进村了。”

为啥这么说?记者问道。

“因为咱村是纯山区,以前的路太陡,开车不敢进来。”陈永宏说:“托了精准扶贫的福,咱村去年也修了公路!这么好的路,出行可方便了!”

2016年10月底,丰台通尔沟村至红河东庄村公路全线贯通,结束了姚哈村没有通村公路的历史。

路通了,方便了,客商多了。看着来来往往的外地车辆陈永宏笑着介绍:“这大多是庆阳市镇原县的车,这段时间他们常到村子里收购柿子。”

路给姚哈村人带来了商机,也让多年外出打工的人想回来了。姚哈村虽然仅有23亩川地,全村基本没有一处直接可用于盖新房子的土地,但在这条宽5.5米的通乡公路建成后,许多人都给陈永宏打来了想在村里盖新房的电话。陈永宏掐指算了算说:“要20多户呢!”

在精准扶贫攻坚中,泾川县让“美丽通道”开启贫困群众幸福的新生活。前年,黑粱河特困流域的“大动脉”打通;去年,红河特困流域的“大动脉”改建提升工程全面完成。一年多时间来,该县投资3.29亿元实施157项道路改造、通畅、维护等“交通突破”项目,其中涉及16个乡镇39个行政村的通畅工程的投资就达9810万元。

“美丽乡村”树品牌

“从长远考虑,镇上把凤凰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民俗开发和精准脱贫要求对接了起来。”泾川县城关镇党委书记何会军说。

城关镇凤凰村位于大云寺景区和南石窟寺景区之间,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众多,凤凰沟依山傍水,沟内有“香水坝”,还有罕见的北魏“倒吊塔”,但是该村一直是有名的“穷窝窝”。

为了将这个村的文化、生态、民俗等优势,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去年,在泾川县的精心打造下,一个“七彩凤凰”惊艳亮相,虽然还只是初步建成,但已经吸引了周边参观学习者和游客蜂拥而至,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新“名片”。

近年来,泾川县注重挖掘贫困村历史文化内涵,以皮影文化为特色的高崖、红色文化为特色的郑家沟、自强不息精神文化为特色的田赵、孔子文化为背景的下坳、民俗文化为背景的城刘等村,都受到了游客的青睐。目前,该县建成各级美丽乡村107个,其中国家级生态文化村3个,位居全省前列。去年,县上又涌现出以“泾州之印”为文化背景的完颜洼、以“泾川少女”为文化背景的白家等美丽新村。

“美丽田园”添底气

泾川县柳王村蔬菜园区由110座现代化蔬菜大棚组成。路边的一个温室棚里,柳玉平和老伴、女儿、女婿、外孙女正分拣刚采摘的西红柿,一家人围坐在堆放着11筐西红柿的棚头边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今天能摘500多斤,准备去镇原批发,每斤2元多,能收入1000多元。”柳玉平介绍,“家里还有2个大拱棚,种了甜瓜和辣子,4亩露地对半种了洋芋和西瓜,家里还养着1头牛。”

柳玉平也曾是个贫困户。去年,泾川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转向红河特困流域后,柳玉平和村里其他68户贫困户都“下山入川”建成了小康屋。

和柳王村的产业美景一样,泾川高平、太平、飞云等乡镇贫困村的果园,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让田园更整洁、农业更美丽、农产品更安全,这是泾川县新一届领导班子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追求。去年,该县建成现代化蔬菜大棚1389座,栽植和补植果园5.4万亩,种植油用牡丹1.03万亩……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该县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了农业部验收,使泾川成为全国第二、甘肃最大的县域“绿色苹果生产基地”。而这,无疑成为泾川苹果新的“金字招牌”。

人在“风景”中,“美景”即“钱景”。全新的攻坚路径和模式,让泾川打通了美丽“扶贫通道”,还打造出了一路的住宅美景、产业美景和旅游美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