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电商“三重变”

2017年01月26日 来源:甘肃农民报 点击数:

在泾川县北塬,65岁的农民王文元收到了一台来自浙江的吊扇,装在了新建成的小康屋里,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网购;在五十公里以外的南塬,大学生村官力鹏又打印出一叠物流订单,为当地贫困户代销的苹果即将发往北大校园。

一条细细的网线,将泾川山沟深处的村庄连在了现代社会的消费链条上,遍布全县13个乡镇的电商服务站、69个贫困村的电商服务点,正在悄然改变着泾川农民的生活……

观念之变:从赶集买到上网购

年过六旬的王文元腿脚不便,从丰台镇到玉都镇来赶一趟集不容易,在连跑几家电器店都买不到称心如意的吊扇之后,他看着玉都镇电商服务站门口的代购广告便将信将疑地进了门。店主康春燕按照老王的需求,在网上反复挑选,为王文元订购了一台吊扇,几天后送货上门,安装调试完毕之后才收了钱,王文元彻底放了心,从此以后有什么要买的都找康春燕代购。

互联网激发的农村消费需求,是城市消费品去产能的重要阵地。如何改变农村消费习惯,实现工业品顺利下乡,是摆在农村电商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玉都镇投资8万多元建起了电商服务站,并配备了电脑、液晶电视等设备,吸引了康安和、康春燕等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开展电商创业。目前该县已经举办各类电商培训12期,培训1100多人次。营销之变:从单兵作战到抱团突围

在高平镇许家坡村电商服务点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力鹏的微信中有两个特殊的群,一个是北京大学群,另一个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群。在这两个微信群里,力鹏代售的苹果可以卖出6元一斤的高价,而“传统营销方式只能卖到2.5元左右。在销售完重点帮扶贫困户的两千斤苹果之后,力鹏还帮助邻村农民卖掉了2000多斤苹果。

像力鹏这样的泾川籍“果二代”是目前泾川苹果销售最有力的排头兵,他们在微信、淘宝和熟人圈子中搭建起的销售矩阵,实现了泾川苹果“走出去”的跨越。

目前,泾川县电商协会正在筹建,将依托各乡镇搭建的电商平台,进一步把“散兵”变为“集团军”,实现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共享,为今后网销农产品监管、质量溯源、品牌销售把关。 (下转三版)

供需之变:从土特产到自有品牌

贾怀义是玉都镇贾洼村人,他家的50公斤花椒被镇里的电商服务站以80元一公斤的高价收购,捏着厚厚的现金,贾怀义说:“从没卖过这么高价钱,还一下都收了,真没想到网上还能卖得更贵!”

对于土特产“上网”,力鹏看得更远,“我们的花椒野生的多,绿色无污染,买的人多,但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就难有回头客,为了长远发展必须打造品牌。”

一端是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求娶”,另一端是原产地的产品“愁嫁”,这一现象折射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需,正是破局的关键所在。

“从产地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全力打造泾川果品、无公害蔬菜、小杂粮、特色食品和手工工艺品等网货品牌,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品牌产品,是泾川农村电商发展的核心所在”。泾川县商务局长李晓宏如是说。

目前,该县已开发各类网货产品110多种,基本形成了以泾龙牌红富士苹果为主导,其他网货产品为补充的泾川网货品牌。今年以来,仅泾川红富士苹果网上销售就达12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1320万元。

一个以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为中心,以电商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点的泾川农村电商体系正在日趋成型。农村互联网“+”出的一方新天地开启了农村市场的广阔前景,也必将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为农民增收开拓新渠道。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