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健全“六大体系”织密民生保障“兜底网”

2016年12月28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今年以来,泾川县紧扣脱贫攻坚目标,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通过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防灾减灾、社会治理、双拥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六大体系,更好发挥民政在扶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不断提升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严格落实《甘肃省社会救助暂行条例》,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窗口,实现了精细救助、精细管理,确保困难群众救助有门,受助及时。至目前,全县社会救助政策受益人数3.2万人,补助5112.6万元。多方筹措资金,广泛开展“送温暖、送关怀”走访慰问活动,发放面粉400袋,慰问金40余万元,社会救助在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兜底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健全减灾救灾体系。坚持灾前预防与应急处置并重,推进常态减灾与应急救灾相结合,建立县、乡两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和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切实增强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减灾救灾水平。广泛开展“5.12”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完成15个乡镇报灾平台建设,培训灾害信息员233名。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健全灾情信息2小时初报、重大灾情直接上报、24小时零报告和灾情信息台帐管理制度,保证了灾情信息传递及时、准确、真实。结合“两查两保”专项行动,对发现的档案资料不完善等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纠正,促进了救灾资金的规范使用和管理。针对今年发生的霜冻及“6·3”冰雹等自然灾害,累计下拨救灾款510万元,救助因灾受困群众1.59万人(次),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是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落实“四个民主”为重点,大力推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不断规范村委会议事决策程序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着力形成乡镇纪委(监察室)、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便民服务站等多方联动机制。全面推行“五自主三合作”民主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六为民”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推行“3354”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完善村(居)务公开目录27项,设立村务公开栏386处,累计公布村(居)务10大类35项内容7万多条。拨付村务监督委员会经费60万元,落实村监会“六有”标准,建立健全“六项”制度。完成高平寨子、玉都下坳农村示范社区创建,有效提高了社区服务能力。

四是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把强化双拥优抚安置体系建设作为促进双拥共建的有效抓手,不断完善优抚对象指标内容,及时更新优抚对象信息,确保真实、准确、完整。以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役士兵安置条例》为主线,严格落实国家的各项优抚政策,发放各类抚恤资金560.6万元,发放退役士兵兵役优待补助金477万元;为符合安置条件的7名转业士官妥善安置了工作,并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费2.88万元;组织75名退役士兵到市上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代缴培训费和生活补助费28.5万元,提高了退役士兵自主就业能力。

五是健全社会福利体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继续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和“敬老爱老助老工程”,精心打造县社会福利院和玉都中心敬老院2个市级医养结合试点;全面加强乡镇中心敬老院和幸福大院管理,完成农村“三留守”人员摸底排查工作,建立健全四级监护责任体系。为全县福利机构统一配备了消防、监控等安全设施,更换维修了部分老化用电设施,对部分农村敬老院危旧房屋进行了维修加固,为老年人颐养天年提供了温馨家园。

六是健全基层社会服务体系。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持续加大基层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体系完善,加快推进婚姻登记、留守儿童关爱、残疾人保护等工作,着力构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认真开展泾川县婚姻登记处3A级创建,实现了婚姻登记办公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全面完成157家社会组织年检任务,培养社会组织先进典型1处,实现直接登记社会组织4家。对3830名留守儿童基础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生活保障等政策,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4200多人,孤儿生活费200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