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用“新”聚焦大美泾川——访国家一级摄影师、福建省协会石广智

2016年06月14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他出生于辽宁,生活在福建。东北人的直爽豪迈,南方人的温厚细腻在他的镜头里完美融合。他在摄影界以大胆创新著称,他的作品里,有《花非花》、《清风竹影》等“小物”的精巧匠心,也有《百年船厂》、《巍巍太行》等“大器”的厚重构思。第五、六、七三届中国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金像奖”史无前例地颁给了他这个拿起相机仅8年的“新人”,这是对他摄影创作水准的认可和褒奖。

  他总是说:“我要拍我身边的,我喜欢的,能感动我的。”

  怎样将身边的东西拍出自己的感觉,是石广智在每一次按下快门时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镜头只是一种语言和表现,要呈现的是一种经过思考的成果。”在泾川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上,石广智在行走的思考中用作品架构自己眼中的泾川。

  南石窟寺洞中,七尊立佛庄严安详,石广智在巨大的佛像前伫立良久,最后小心翼翼地摁下了快门。“震撼,也遗憾!”石广智说,看到如此高大的佛造像第一反映就是震撼,然后我脑子里出现了很多画面——凿佛的工匠、参拜的信徒……非常美。遗憾的是不能在这里待得更久,这些精美的佛造像应该通过自然光线的变化来反映他们面部细微的表情,这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摄影现在已经没有门槛了,但是摄影的走廊却越来越深,作品要表现深度也越来越困难。”在党原、玉都镇新农村采风时,石广智说,新农村建设得非常工整漂亮,但这是表面,核心还是人的变化。你看那戴着大红大绿头巾的妇女,在城市里看起来有些扎眼,在旧农村里又有一种新潮的冲突,但是放在新农村的街道上就是协调的,这就是发展,是人的变化。

  在采风过程中,石广智有时一言不发踱步思忖,有时看到拍摄素材时兴奋难抑一路小跑,在能感动他的事物前,他从不吝啬自己的快门。

  在泾明乡白家村,一些老式窑洞外围划地再盖上小康屋,这种鲜明的新旧交替引起了石广智的关注:“这是我第一次拍窑洞,这种新旧并存的民居既充分尊重了乡村文化,又反映了黄土高原的特征,这样的场景才能吸引摄影师,会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在谈及本土摄影师如何创作才能不落窠臼时,石广智谈得最多的是“思考”二字,“创作必须静心思考,我拿3次奖大家看只有8年,好像时间很短,其实我真正创作的时间加起来只有一年,但剩下的7年时间我都在思考,再加上我在部队画了20年画,也读了非常多的摄影作品,这都是基础。”他说,本土摄影师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谁都比不了,要想出好作品就要打破常规思考、用心拍到极致。创新当然难,但等思考到位了,设备、技术都不是问题。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3天的泾川之行,我既欣赏了大云寺、王母宫的迷人风光,也感受了泾川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魅力,最重要的是我在行走中捕捉到了勤劳朴实的泾川人民为了改变命运所表现出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石广智说,泾川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资源丰富荟萃,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舞台,只要用心思考,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大美泾川。他说,如果有机会,他还会再来平凉、再来泾川,用心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